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宏观经济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

浅析宏观经济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

浅析宏观经济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
作者:张诗琪
来源:《商情》2016年第29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对现金持有理论的梳理,研究了宏观经济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关系,旨在对现有宏微观研究领域及现金持有理论研究进行补充,并对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现金持有
一、引言
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企业行为是近年来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一个热门话题,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交互影响密不可分。

谈及我国宏观经济,从2010年开始,GDP增长率便持续走低。

目前,逐渐在经济学家们之间形成的共识是我国经济将呈现“L型”走势,这意味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处于一个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正置身于经济结构化改革、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大潮中,各个行业、企业都会迎来一系列挑战与变更。

21世纪初期,我国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也涌现出了一个个热门话题。

但是,宏观经济环境已然发生变更,不同的时代背景,企业的行为选择也会发生改变。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对一些经典问题的重新关注与研究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现金是企业的晴雨表。

在微观企业行为中,现金持有行为能够最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融资和投资行为。

我国企业一直具有较高的持现水平,这也使得企业现金持有行为一直是我国财经会计界研究的热点。

但是,除了简单地关注企业持现行为,我们还应该结合宏观经济背景进行研究,并探究在不同经济波动时期,企业持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有何变动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宏观经济增长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企业现金持有理论对影响企业持现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

据此,对我国宏微观研究领域及现金持有理论研究进行补充,并对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二、现金持有基本理论
现金持有基本理论由现金持有动机发展而来。

最初现金持有动机由凯恩斯提出(Keynes,1936),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

交易性动机指企业持有动机为了日常业务需要,预防性动机表明企业持有现金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储备现金,投机性动机则是指企业应持有足够的现金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机会。

这三种动机在企业中往往共同存在,难以分
割。

随着对现金持有行为的研究深入,学术界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代理理论三种企业现金持有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最优现金持有水平,取决于现金持有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Kim et al(1998)最早用实证研究证实了该理论,发现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较高、盈余波动大以及资产回报低的公司持有较高的流动性资产。

此外,Almeida et al(2004)、Han and Qiu(2007)、Riddick and Whited(2009)、彭桃英和周伟(2006)和连玉君(2011)等学者都发现,外部融资约束、经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未来投资机会等确实影响着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从实证角度证实了权衡理论的存在。

随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Myers(1984)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没有最优现金持有量,现金是留存收益与投资需求之间的缓冲,当企业需要融资时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是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

Ferreira and Vilela(2004)实证研究发现现金持有水平与企业投资机会、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现金替代物总量、财务杠杆比率以及企业规模负相关,验证了优序融资理论。

上述理论都建立在股东和管理者利益一致的前提假设下,Jensen(1986)从“自由现金流”假说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认为两权分离、委托代理关系使得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发生了背离,当管理者手中拥有大量可处置的自由现金流时,他们更可能倾向于对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进行过度投资,这些行为是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或消费更多的额外津贴来增加管理者私人利益的。

国内外学者从经营者持股、董事会特征、股权集中度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入手研究了这些因素和现金持有的关系。

代理理论在实证领域也得到了一定支持。

三、宏观经济与现金持有行为
企业现金持有的动机最早来源于宏观经济学。

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有研究指出持有较高现金的企业存活率更高。

可见,企业现金持有行为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宏观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融资途径
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货币政策一般而言较为宽松,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降低,能够较为便捷地从外部渠道取得融资。

基于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和权衡理论,此时企业持有现金机会成本较高而收益较低,故企业倾向于持有较少现金。

同样,宏观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也将从紧,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加剧,外部融资相对较难,企业倾向于保持较高现金持有水平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因此,从融资途径而言,宏观经济通过影响企业融资约束、融资渠道影响企业现金持有水平。

(二)投资途径
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众多行业也将迎来众多投资机会,在面临预期较高投资机会情况下,企业的投机性动机决定企业倾向于持有一部分现金储备以把握未来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

从权衡理论角度而言,企业虽然面临较高机会成本,但是现金持有收益也较高,所以企业可能倾向于持有较高现金水平。

同样,宏观经济衰退时期,投资机会骤然收缩,企业投资前景不乐观将倾向于用现金把握现有投资机会,从而具有较低持现水平。

可见,从投资途径,宏观经济主要通过影响投资机会从而影响企业持现水平。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不同的途径,宏观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各有不同,具体影响因素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微观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行为都将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决策和投资时都应该考虑宏观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姜国华,饶品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J].会计研究,2011(3):10-21
[2]彭桃英,周伟.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研究——代理理论抑或权衡理论[J].会计研究,2006,(第5期)
作者简介:
张诗琪(199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