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史答案

化学史答案

4、简述波义耳的主要化学成就
答:波义耳在化学研究中, 他对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探讨很深入, 他提出要以微粒哲学为武器
捣毁旧的元素学说, 而代之以微粒学说。发明指示剂;第一次为酸碱下了明确的定义。他还
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其名著是:1661年匿名出版的《怀疑派的化学
家》,被视作化学史上的里程碑。
5、简述定比定律的建立与争论
答:1799年,普罗斯特明确地阐述了定比定律,使之系统地面对世人。他根据实验的结果,
指出天然的和人造的盐基性碳酸铜的组成是完全相同的。从这一事实引导出这样的结论:两
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相化合物成某一化合物,其重量的比例是一定的,不能或增或减,由此创
立了定比定律。然而,这一定律一经曾罗斯特提出,即遭到了当时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的激列
抨击。贝托雷当时也正好发表了《化学亲合力之定律》一文,其中的主要观点正好与定比定
律背道而驰。他认为,一种物质可以和有相互亲合力的另一种物质以一切比例相化合。他坚
信,物质质量的相对多少,在反应时对化合物的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核心理论就是化合
物的组成是变化无穷的,而非固定的。有这种见解的根源是贝托雷比较注意化学变化的过程,
而并不注意变化的产物。他虽然有过正确的见解,甚至曾经预见过19世纪60年代物理化学
家们所发现的质量作用定律,但这一次,贝托雷却错了。为了批驳普罗斯特,他以溶液、合
金、玻璃为例,甚至一些金属氧化物和盐基本上都是混合物,并非化合物。1802年-1808年,
普罗斯特发表了许多论文来答复贝托雷的批评。他承认,几种相同的元素可以生成不同的化
合物。但同时也指出,这些化合物的种类是不多的,常常不过两种,而且每种化合物都有自
己固定的组成。而且在这几种化合物中,化合比例明显不同。他说,混合物的各成分可以用
物理方法分离出来。因此,我们说,普罗斯特是第一个正确区分混合物和化合物的人。按照
贝托雷的说法,化合物的组成视生成时的物理条件而变化。普罗斯特对这种看法的批评是欠
缺足够精确的定量分析技术和方法,与这一时期的大多数化学家一样,其实验偏差大,直到
19世纪中叶贝采里乌斯时期相当精确的分析结果才证明定比定律只有很小的偏差。后来,
比利时分析化学家斯达为了验证普罗斯特的假说,进行了极精密的实验,得到极为精确的数
据,证实了普罗斯特假说。至此,围绕定比定律持续70多年的辩论,终于结束了。
6、道尔顿的原子论与以往的原子论有何区别,具有怎样的科学意义?
答: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世界上最微小的、坚硬的、不可入、不可分的物质粒子构
成的,他将这种粒叫作“原子”。他认为,原子在性质上相同,但在形状大小上却是多种多
样的。万物之所以不同,就是由于万物本身的原子在数目、形状和排列上各有不同,就是由
于万物本身的原子在数目、形状和排列上各有所不同。道尔顿认为各种物质的原子,它们各
自的形状、大小、重量一定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原子,其形状、大小及重量必不相同。
道尔顿原子论的要点:
1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
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2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
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原子论的核心)。
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
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科
学意义: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科学原子论,化学将仍旧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察材料和实验
的配料记录。道尔顿的原子论使得化学从收集材料走上了整理材料的道路,它为化学开辟
了一个新时代。正如恩格斯曾高度评价的那样,在化学中,特别是由于道尔顿发现了原子
量,现已达到的各种结果都具有秩序和相对的可靠性,已经能够有系统地、差不多是有计划
地向还没有被征服的领域进攻,就像计划周密的围攻一个堡垒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