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堡大学理念述评

洪堡大学理念述评

收稿日期:2001212212 作者简介:刘宝存(1964-),男,山东菏泽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洪堡大学理念述评

刘宝存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875)

摘 要:洪堡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认为,大学是学者的社团,是高等学术机构,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大学具有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双重职能,人才培养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完人”,而大学要培养完人,就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重视普通教育,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关键词:大学;完人;科学研究;学术自由中图分类号:G649.516;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519(2002)0120063207

威廉・冯・洪堡(WilhelmVonHumboldt,176721835)是19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语言学家和政治家。他在1809-1810年任内政部文化教育司司长期间,组建柏林大学,并

且围绕柏林大学的建立,写成了《柯尼斯堡学校计划》、《立陶宛学校计划》、《文化和教育司工

作报告》、《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等文稿,表达了他的大学理念。柏林大

学的成功,不但使洪堡成为永载德国大学发展史的人物,也使洪堡成为整个世界大学理念发

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大学理念以及为实现这种理念而设计的办学原则,对后

世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什么?这是每一个研究大学理念的人都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

答,构成大学理念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在其有关论文和著作中,洪堡并没有直截了当地

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论述中窥见他对大学性质的认识。

首先,大学是一个学者的社团。自从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大学就是“学者的社团”,是

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和学术自由的探索高深学问的学者团体。洪堡继承并发展了中世纪把

大学视为“学者的社团”的观点,他创建柏林大学,就是想组织一个从全欧洲吸收成员的学者

团体,通过对科学的探索而为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在洪堡看来,大学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

学校,那里不应再有教师和学生,而只有“独立的研究者”(教授)和“受到指导的研究者”(学

生)。洪堡指出:大学“除了与国家的外在联系,实际上就是那些把身外的闲暇或内心的追求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2002年第1期 RESEARCHONEDUCATIONTSINGHUAUNIVERSITY No.12002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用于科学和研究的人们的精神生活。他们而且志趣各异,有的独自苦思冥想,有的与同辈人

交往,还有的与青年人为伍。”①在中世纪,学者的社团主要是教师的社团;而到了洪堡那里,学者的社团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他们都是学者,都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学者。洪堡指出:“教师的事业有赖于学生的参加,否则就难以有所成就。即使学生没有主动汇集于教师周

围,教师也会去寻找学生;教师虽训练有素,但也因此易于失之偏颇和缺少活力,而学生固然

不甚成熟,但较少成见,勇于探索,教师要实现其目标,就必须结合这两者。”②

其次,大学是高等学术机构,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18世纪晚期的德意志大学教

育与英法等国相比是非常落后的,狂飚突进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莱辛曾尖锐地指出:“德意

志的大学只是些经院哲学式的神学院,它们正在行会精神、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中,在普遍的

僵化和经院哲学的败落中沉沦。”③洪堡的前任冯・马索制订的文教政策,就是在高级中学的

基础上发展专科学校,而非大学。洪堡指出,大学是高等学术机构,是学术机构的顶峰,“它

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④大

学不是高级中学,也不是专科学校,而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一旦人们停止对科学进行真

正的探索,或者认为,科学是不需要从精神的深处创造出来,而是可以通过收集把它广泛罗

列出来的话,则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且将永远丧失殆尽。”⑤他呼吁不要降低大学这种高等

学术机构的水平,不要把大学当作高级中学和专科学校,要明确、严格地划清它们之间的界

限。

再次,大学是受国家保护但又享有完全自主地位的学术机构。经历了普法战争割地赔

款耻辱的洪堡,十分重视大学在民族振兴中的作用。他说:“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在德意志世界以及全世界的尊重,从而取得真正的启蒙和精神教育

上的世界领先地位。”⑥但是,他又反对国家对大学的控制。他以其文化国家观为基础,认为

大学作为科学、学术机构,本身就是国家事业的一部分,以发展理性为目的。而且,大学的目

标和利益也就是国家的目标和利益,大学只需要按照科学活动本身的需要,根据为科学而科

学的原则进行其活动,而无须依据对社会的某项具体功能来证明它存在的意义。国家的行

为也应该服从于理性原则,承认科学活动的自主性,为科学活动提供保护和支持,使理性按

其自身的原则得以发展。⑦因此,他指出:“就总体而言,国家决不能要求大学直接地和完全

地为国家服务;而应当坚信,只要大学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标,它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更高

的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⑧他的文化国家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大学性质观,为其大学

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大学理念奠定了基础。

二、大学的职能以及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

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之日起,大学便肩负起人才培养的职能。实际上,在洪堡创办柏林大

学以前,西方的学者和大学基本上都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大学的唯一职能,只不过在培养什么

样的人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罢了。虽然法国大学的一些教授也从事一些科学研究,但

科研往往是在大学以外的研究所里进行的,还不能算作大学的职能。因此,19世纪以前的

大学也被人称之为“教学型大学”(teachinguniversity)。

洪堡对大学的单一教学(人才培养)职能提出了异议。他说:“如果规定,大学的任务仅

仅是教学和传播科学,科学院则是发展科学,这对大学显然是不公平的。在科学的发展上,・46・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大学教师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在德国并超过了科学院的研究者,他们在各自专业中的成就正

是通过教学活动而取得的。因为,在其中不乏独立思考者在听众面前进行自由的口头演讲,这对习惯于这种研究方式的人来说,肯定会与著作家的悠静生活或科学院中自由的团体生

活一样令人奋进。由于大学中有大批的、而且生机勃勃、精力充沛的青年人在不断地探索科

学,科学在此显得能够得到更迅速、更蓬勃的发展。如果对科学没有持续不断、独立的认识,也根本不可能真正地把科学作为科学来讲授。所以,如果不是在大学中,而且是经常地产生

新的发现,那倒是令人费解。另外,大学的教学也并非如此之辛苦,以致于认为它打断了、而

不是有益于悠闲的研究工作。在每一所较大的大学中,也总有一些很少或根本不搞教学的

人,他们只独立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只要安排得当,大学肯定能够独立肩负起发展科

学的任务。”⑨在洪堡看来,大学具有双重职能,一是科学探索,二是个性与道德修养。

关于大学的科学职能,洪堡认为这是大学的根本价值所在。他在《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

的内部和外部组织》指出,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是,在最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并

使之服务于全民族的精神和道德教育”。⑩洪堡这里所讲的科学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广义上的

科学,而是指“纯科学”。他指出:“高等学术机构倘要实现其目标,其全体成员(只要可能的

话)就必须服膺于纯科学的观念”。󰁠λϖ所谓纯科学就是建立在深邃的观念之上,不追求任何自

身以外的目标,进行纯知识、纯学理研究的科学。哲学是纯科学的典型代表。至于纯科学以

外的应用性科学,洪堡认为它们不是大学的目标,而是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事情,大

学所能为社会经济生活做的贡献就在于探索纯粹的学问,探求真理。他甚至认为,“当科学

似乎多少忘记生活时,它常常才会为生活带来至善的福祉。”󰁠λω

洪堡所谓的个性与道德的修养职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培养人才的职能或教学职能。

洪堡提出大学要发展科学,探索真理,并非以发展科学来取代人才培养,而是认为大学“总是

为国家承担着一些实际性工作———教育青年人”,󰁠λξ人才培养仍然是大学的职能。洪堡所说

的修养,实际上就是指一种在受教育者身上所要形成的一种道德和人格上的境界,也即人才

培养的规格要求;同时也是指达到这种规格要求的过程和途径。

那么,发展科学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洪堡提出了“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原

则,认为大学的活动为发展科学,其根本目标则在于促进学生乃至全民族的精神和道德修

养。但科学活动有其独立的价值,并非后一种目标的从属物,科学非为修养而刻意准备,而

是天然适宜于修养的进行,大学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便可实现修养的目标。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洪堡把发展科学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指出:“高等学术机构

的作用,在内是把客观的科学和个人的教育统一起来,在外是把已结束的中学学业与正在开

始的独立研究联系起来,或者说促进前者向后者过渡。但主要着眼的仍然是科学。”󰁠λψ也就

是说,洪堡虽然认为大学具有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两项职能,而且认为两项职能之间是相互

联系的,但发展科学是第一位的,人才培养只是在发展科学的过程中实现的,显然处于次要

的地位,或者说不是大学的工作重心之所在。

三、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洪堡从其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认为“每一个人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就是对其力量的个性

特点进行最高的和最均匀的培养。”󰁠λζ然而,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大学的人才培养出・56・洪堡大学理念述评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