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独特艺术韵味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独特艺术韵味
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 远,符合中华儿女不张扬、朴实无华又进取向上、自 强不息的精神操守。中国美学较少倡导大喜大悲的 情感波澜,不主张情思过分激烈而明朗的外露,要 求含蓄、适度、克制、应矩、中和,这种美学理想正适 合优美形式的生长与发展。《茉莉花》是洁白、简单、 质朴、纯洁而美好的,人类对这种纯洁而美好的音 乐意境情有独钟。它那浸润着清幽的华夏情味的旋 律将香飘世界各地。
084
案 例
江苏民歌叶 茉莉花曳 的 独特艺术韵味
《茉莉花》 作为中国民歌的经典名曲有着它独 特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的这种力量,人们称为艺 术的魅力。魅,物之精也,魅力是指一种巨大的感染 力。而这感染力的核心之情,是艺术家在作品中流 露出来的情感。它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在于抒写 了某种人生体验,借助民歌形象引起人们对现实生 活的联想,在于艺术上的感染力和作者精心运用的 表现手法,在听众的想象中产生出一幅幅生动的画 面。当它一旦流传开来,原来的故事已经渐淡渐失。 人们只是根据民歌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寻觅 其中更深层的意蕴。
渊 文 / 张 霞 重庆市永川区南华宫小学校冤
二尧意象鲜明: 清雅幽远华夏味
“诗”最初都是乐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 是风土之音,即各地民歌。从这一点来说民歌和诗 应是相通的,即都强调意象。壮美和优美是美的两
种表现形态。有人用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 美“: 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前者是壮美:劲 健、雄 浑 、粗 犷 、豪 放 、凝 重 。 后 者 是 优 美 : 飘 逸 、柔 媚、纤巧、婉约、轻快。《茉莉花》所体现的意象是鲜 明、突出的,是后者之美。即歌曲旋律的独特韵致、 歌词的诗情画意和轻松活泼有趣。“优美”则表现为 审美对象与主体感受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一般 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心理感受上,产生 的是平缓、亲切、轻松、随和、舒坦、闲适、恬静、愉快 的心旷神怡的心境。《茉莉花》就选择了洁白如雪、 纯净如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花朵。在歌词里表现 为“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中国文人雅士历来都 盛赞茉莉花的香气,如元代诗人姜夔的《茉莉》一诗: “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此诗意味深 远,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茉 莉花以其迷人的幽香、玲珑的花朵而获得人们的青 睐。“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满园花开比也比不 过它”。作者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 事物,传达给人的都是恬静、清心的优美情调。听着 《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歌声心 驰神往。
085
案 例
调的文人音乐家,其所录“小调新谱”采用斜行工尺 “蓑衣谱”式记写,《鲜花调》是最后一首,共两段唱 词。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
朵鲜花”,故名《鲜花调》。后经过人们的不断传唱和 修改,流传至今的有很多版本,但影响力最广的是 江苏《茉莉花》。这朵享誉世界的《茉莉花》,就是由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独具慧眼, 在花的海洋里采摘的。然而,这朵乐坛“仙葩”的采 撷不是偶然的。1942 年,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 江苏省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麓开展反扫荡宣传。年 仅 14 岁的小文艺兵何仿,从当地民间艺人口中听 到了民歌《鲜花调》,后来在《鲜花调》的基础上进行 了再创作,形成了现在的《茉莉花》。从此,这朵独具 “草根文化”特色的民歌走出山乡、田野,走上炫目 的现代舞台。在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 上,在 1999 年中葡两国政府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 现场,中国军乐队都演奏了江苏民歌 《茉莉花》。 1997 年江泽民访美、1998 年克林顿访华、2000 年 第 6 届中国艺术节、2001 年上海 APEC 会议以及 2004 年张艺谋执导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 8 分钟 文艺表演,以《茉莉花》为基调的音乐都融入了一个 个历史瞬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 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 花》的曲调。美国发射的一艘向外太空飞行寻找宇 宙生命的飞船,搭载许多国家的优美音乐进入太 空,《茉莉花》和《梁祝》作为中国的经典名曲入选。
《茉莉花》展现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性、清晰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真挚性的富有情味的现实场景。它表现了委婉流 畅、柔和优美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 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 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洋溢着青春气息,传达 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
流畅、柔和婉转。展示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这也 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这首民歌是有情 节性的,但它并不是在叙事,而是在抒情。它芬芳馥 郁、朴实无华,是一种很高雅、很圣洁、很纯真的美 好形象。
一尧美妙声音: 从野 草根冶到野 经典冶
《茉莉花》的曲谱,在我国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十 七年(1837 年)木刻本《小慧集》卷十二小调新谱。 《小慧集》系署名“贮香主人”编纂,共六册十二卷。 内容广泛,分 41 个栏目。有文学、诗歌、戏曲、小调、 周礼、图选、棋艺、兵诀、钟表、牌诀、酒令、瓶花、金 鱼等,是一部小百科知识集锦。其中的“小调新谱” 有箫卿主人小调谱七首:《纱窗调》《绣荷花》《叹五 更》《红绣鞋》《杨柳青》《凄凉调》《鲜花调》(即《茉莉 花》)。署名“箫卿主人”者可能是当时的一位深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