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族服饰赏析

水族服饰赏析

水族服饰赏析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

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

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

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一个民族最直观的标志是服饰,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水族同样是这样。

就现状而言,水族青壮年妇女的服饰最能够代表水族的服饰特色,按地区差异,她们的服饰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中和、水龙、廷牌、恒丰、塘州、阳安等地的服饰。

这些片区是水族的主要聚集区,所以这里的水族服饰是水族地区最基本的服饰类型。

具体可以分为少女装、少妇装和老年装。

少女装一般为蓝色有领长衫、靛青色长裤,胸配绣花围腰,围腰上端至颈部挂银项链及链坠,围腰中部两侧系提花飘带拖于身后,脚穿元宝盖绣花鞋,留海发式,外包一块六尺左右的家织布白头帕;少妇装跟少女装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衣服无领,并在坎肩、衣襟、袖口、裤脚等处都绣斜面青布大绲边,外缘还镶两根绲条,绲边绲条都隆出衣面,绲条外缘还镶上栏杆花边。

头发梳至额头由左向右挽起,并在发间斜插一把长梳,外包黑(白)色头帕。

(过去,水族青壮年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包黑色头帕,只有在守孝期间才包白头帕。

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改变,现在基本上是以包白头帕为主,但是在接亲嫁女的场合仍然忌违包白帕,只能包黑色头帕)。

年青的已婚妇女胸配绣花围腰,脚穿元宝盖绣花鞋,中年妇女则不再配绣花围腰,而喜欢在腰间带一块素净方巾,脚穿尖角马尾绣花鞋。

水族老年妇女的服饰与青壮年妇女的服饰有所不同,上衣是内穿无领、无花边装饰的右衽长衫,外套对襟、无领、宽袖的短衣,下身穿长裤。

衣服用银质纽扣,脚穿尖钩马尾绣鞋,头式是在头顶上挽发结,再包上黑色方巾。

这些地区未婚女子和已婚女子在服饰上有区别,是水族婚恋现象的一种体现。

平时水族男女青年交往和恋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赶集互相认识、加深了解。

在集市上,男青年如果看上某位女子,从她的穿着打扮,便知道此女是否已嫁做他人妇。

如果穿的是有领无花边装饰的衣服,则表明此女未婚,可以追求示爱;
但如果穿的是无领有花边装饰的衣服,则表明此女已婚,就要知难而退,否则不但无功而返,而且还会遭到社会的遣责,甚至会招来女子丈夫家族的一顿毒打。

二是三都自治县都江片区的服饰。

都江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雷山等县接境,因受侗族服饰的影响而近似侗装,衣脚狡小,呈椭圆状,妇女一般将头发盘结于头顶,包白色或格子方巾。

三是三都自治县九阡片区及荔波县佳荣、永康等地的服饰。

衣裤均喜用纱质纤细、染工深透的青紫色回纹布料。

未婚女子戴不绣花的素净围腰,但围腰上的银链和飘带却极为讲究。

已婚女子不挂围墙,而喜长方形的青紫色腰巾。

四是三都自治县丰乐片区及都匀内外套的服饰。

除长帕包头外,还用一块白毛巾横扎。

衣裤均镶花边,衣长近膝,衣身衣袖及裤脚均较宽大,围腰不配银链而系腰带,并让围腰上的绣花胸牌翻下来作为装饰。

五是三都自治县的牛场、普安等地的服饰。

由于与苗族杂居,水族妇女除以长帕包头保留水族传统特点外,大襟衣服已缩短至臀部,衣饰与苗族女子基本无异。

以上五个服饰类型,是就其相异点而言。

作为一个民族来说,其服饰的基本式样是一致的。

她们穿的上衣都是右衽大襟衣衫,下身都是穿长裤;她们的发式,都是蓄长发往前梳成一把,盘旋于头上,侧面插一把木梳(有极少数地区盘发结于头顶);她们穿的鞋是绣花布鞋或尖钩马尾绣鞋。

各地的相异性,都是在此同一性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发展。

上述这些服饰都是水族妇女的一般服饰。

在节日喜庆特别是结婚大典时,她们还另有盛装以及特定的结婚礼服。

盛装及结婚礼服的上衣是古典式的对襟、宽袖的黑色短衣;下身穿黑色百折裙兼长裤;脚穿尖钩扎金马尾绣鞋;发式是把头发梳至头顶挽结(为了方便佩戴银首饰);穿盛装及结婚礼服时,周身佩戴的银制饰品应有尽有:银花、银钗、银项圈、银压领、手镯、吊牌等。

其中百折裙、银花、银叉限于新娘出阁时穿戴。

水族男子服饰也具有一定民族特色。

老年男子平常多穿对襟布扣便服和长裤,节日喜庆时穿长衫再套马褂。

热天用短帕包头或戴马尾帽,冷天用长巾包头或戴锅驼帽。

脚穿轻便布鞋。

青壮年男子除了有的人还包头巾、身穿黑色短对襟衣外,大多数人的服饰已同汉族青年没有区别。

水族妇女在喜庆节日和结婚大典时穿特制服饰以外,日常的服饰差别并不大,只有新旧之分和布料贵贱之别而已。

旧衣服劳动时穿,半旧衣服闲时穿,新衣服则在节日喜庆、上街赶集或走亲访友时穿。

过去一般人家常穿的是家织布,现在则以高档料子为佳;老年人服装则以油亮的黑色家织布或黑色缎子为贵重。

地区气候冬暖夏热,因而他们四季的服饰款式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从衣服布料的质地、颜色的深浅和服装件数的多少来调整。

夏天穿浅色的单衣,随着天
气变冷,衣料颜色加深,衣服件数增多。

也有些人冬天穿棉衣或穿白色羊皮夹衣。

旧时的水族青年男女,冬天不喜欢穿棉衣,而以增加单衣件数、序列分明为美。

水族妇女怕羞,从来不穿短袖衣服,所以水族妇女服饰没有长袖和短袖之分
水族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

闻名遐迩的“水家布”,质地细腻,纺织均匀,染工技艺纯熟,洗、磨都不褪色。

布的纹样有平纹、人字纹、斜纹、方格纹等多种纹样。

“豆浆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发明的工序复杂的独特技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