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二章,台湾原住民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二章,台湾原住民
时 间 189 9
分类者
族 Kuvarawan Ketaganan
名 Taok as Vu pur an Vu pur an Vu pur an Pap ora 拍 瀑 拉 Pap ora Poa vos a Bab uza Bab uza Bab uza 拍 瀑 拉 Bab uza Ar ik un Ll oa Pazzehe Siraiya Tao 10族
泰雅族
泰雅族黥面
赛夏族
賽夏族竹屋 賽夏族竹屋
布农族
布农族打耳祭
邹族
邹族集 邹族集会所
鲁凯族
鲁凯族服饰
排湾族
排湾族的石板屋
卑南族
卑南族服饰
阿美族
阿美族丰 阿美族丰 年祭
达悟族
达悟族 达悟族飞鱼祭
台
灣
原
住
民 ( ( ( (
) ) ) )
泰雅族(Atayal) 分布于台中、埔里、花莲一线以北之山区, 泰雅族(Atayal) ,分布于台中、埔里、花莲一线以北之山区, 包括台中、南投、苗栗、新竹、桃园、台北、宜兰、 包括台中、南投、苗栗、新竹、桃园、台北、宜兰、花莲诸 县境内,现有人口约六万余人。 县境内,现有人口约六万余人。
卫惠林认为台湾原住民渡台的时间与地点,依族群而异。 卫惠林认为台湾原住民渡台的时间与地点,依族群而异。 其中,平埔族群最早来台者应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而 其中,平埔族群最早来台者应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2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迟者恐亦不下于500 500年 最迟者恐亦不下于500年,而同一系统中各族群亦可能 有数百年的前后差距。 有数百年的前后差距。
Pazzehe
Sao
Siraya
9族
小川尚 义 张耀琦
Kavarawan
Ketagalan
Hoanya
Pazeh
Sao
Siraiya
10族 9族
卡瓦兰
凯达格兰
洪雅
巴布萨族(Babuza),分布于彰化附近。 巴布萨族(Babuza),分布于彰化附近。 (Babuza)
和安族(Hoanya),分布于彰化、嘉义和南投一带。 和安族(Hoanya),分布于彰化、嘉义和南投一带。 (Hoanya)
西拉雅族(Siraya),分布于台南至屏东一带。 西拉雅族(Siraya),分布于台南至屏东一带。 (Siraya)
赛夏族(Saisiyat) 赛夏族(Saisiyat) ,分布于新竹县的五指山和苗栗县属的大 东溪一带,人口约三千余人。 东溪一带,人口约三千余人。
布农族(Bunun) 分布于中央山脉两侧、南投、花莲、高雄、 布农族(Bunun) ,分布于中央山脉两侧、南投、花莲、高雄、 台东诸县境内,人口约三万余人。 台东诸县境内,人口约三万余人。
道卡斯族(Taokas),分布于苗栗、新竹一带。 道卡斯族(Taos)
巴宰海族(Pazeh),分布于丰原附近。 巴宰海族(Pazeh),分布于丰原附近。 (Pazeh)
拍瀑拉族(Papora),分布于大甲一带。 拍瀑拉族(Papora),分布于大甲一带。 (Papora)
四、台湾原住民名称的变迁
番人(明朝) 番人(明朝)
熟番(平埔 番)
清朝时期
生番(高山 番)
平埔蕃
日据初期
高山蕃
平埔族
1935年
高砂族
平埔族
台湾光复后
高山族
台 湾 原 住 民 名 称 变 迁 示 意 图
原 住 民 (1994年) 年
五、台湾原住民种类与分布
台湾原住民约略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两大类。 台湾原住民约略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两大类。我 们还可依据语言、文化、体质等特征将高山族和平 们还可依据语言、文化、 埔族再分为若干族群。 埔族再分为若干族群。 其中,高山族可分为如下九个族群。 其中,高山族可分为如下九个族群。
六、关于台湾原住民分类的讨论
(一)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中心主义性分类
明清时期台湾原住民的分类与命名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一、分类者主要 明清时期台湾原住民的分类与命名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一、 是民间士人和地方官吏。明清时期, 是民间士人和地方官吏。明清时期,有关台湾原住民的记载散见于现存的 史志、札记、游纪、奏折、告示等, 史志、札记、游纪、奏折、告示等,而这些文本的撰述者多是民间士人和 地方官吏,由此推测他们应是明清时期台湾原住民的主要分类与命名者。 地方官吏,由此推测他们应是明清时期台湾原住民的主要分类与命名者。 其二、分类的动机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和管理需要。 其二、分类的动机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和管理需要。民间士人之所以著书 记述台湾原住民,无外乎是为其奇特的风土人情所吸引, 记述台湾原住民,无外乎是为其奇特的风土人情所吸引,立志将所见所闻 记载下来,以为世人所知晓。 记载下来,以为世人所知晓。而地方官吏对原住民作出分类可能是为了便 于管理番社和征收赋税。其三、分类的结果缺乏科学性。 于管理番社和征收赋税。其三、分类的结果缺乏科学性。由于明清时期无 论民间士人,还是地方官员均毫无民族学知识, 论民间士人,还是地方官员均毫无民族学知识,结果导致他们的分类显得 杂乱无章,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没有科学凭据。 杂乱无章,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没有科学凭据。明清时期台湾原住民 的分类,除了黄叔璥在“番俗六考”中的分类与现代所采用的类别法有多 的分类,除了黄叔璥在“番俗六考” 处吻合外,其余的皆无学术意涵。其四、 处吻合外,其余的皆无学术意涵。其四、汉民族文化中心主义思想烙印明 民间士人和地方官员都是以 方官员都是以“ 字来统称台湾原住民。 显。民间士人和地方官员都是以“番”字来统称台湾原住民。这表明在民 间士人和地方官员的心目中台湾原住民无异于茹毛饮血的兽类。 间士人和地方官员的心目中台湾原住民无异于茹毛饮血的兽类。汉民族文 化中心主义思想对台湾原住民分类与命名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化中心主义思想对台湾原住民分类与命名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邹族(Tsou) 分布于南投、嘉义和高雄县境内, 邹族(Tsou) ,分布于南投、嘉义和高雄县境内,人口约五千 人。
鲁凯族(Rukai) 分布于台东、屏东、高雄等县境内, 鲁凯族(Rukai) ,分布于台东、屏东、高雄等县境内,人口 约七千余人。 约七千余人。
排湾族(Paiwan) 分布于南部知本山之南以迄恒春两端。 排湾族(Paiwan) ,分布于南部知本山之南以迄恒春两端。包 括高雄、屏东、台东县境内,人口约四万余人。 括高雄、屏东、台东县境内,人口约四万余人。
二、台湾原住民的源流
( ( 3 2
( 1
三、原住民入台的时间
凌纯声认为,台湾原住民是于3500年前,自大陆沿两条 3500年前 凌纯声认为,台湾原住民是于3500年前, 可能路径移居台湾: 可能路径移居台湾:一是由台湾对面中国大陆闽浙沿海 地区直接渡海峡而来; 地区直接渡海峡而来;二是以长江中游两湖地区为发源 经中南半岛,印尼群岛、菲律宾而转至台湾。 地,经中南半岛,印尼群岛、菲律宾而转至台湾。
伊能嘉 矩 粟野传 之丞 移川子 之藏
-
193 0 193 5 194 4 195 1
Kavarawan
Ketagalan
Taok as Taok as Luilang Taok as 道卡 斯
Hoanya
Pazeh
Sao
Siraiya
Tao
10族
小川尚 义
Kavarawan
Ketagalan
Hoanya
石磊认为台湾的高山族群最早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就迁 石磊认为台湾的高山族群最早大约在五、 入台湾,其主群最迟在3500年前已迁移完毕。 3500年前已迁移完毕 入台湾,其主群最迟在3500年前已迁移完毕。平埔族群 大约也在七、八百年前就来到台湾。 大约也在七、八百年前就来到台湾。
李壬癸认为,最早移居台湾的族群包括泰雅、 李壬癸认为,最早移居台湾的族群包括泰雅、邹、赛夏、 赛夏、 巴则海、洪雅等,时间约在6500年前;排湾、卑南、 6500年前 巴则海、洪雅等,时间约在6500年前;排湾、卑南、鲁 凯等族群大约在5000年前始迁入;噶玛兰族大约在3000 5000年前始迁入 凯等族群大约在5000年前始迁入;噶玛兰族大约在3000 年前,雅美族最迟,约在500年前迁居兰屿。 500年前迁居兰屿 年前,雅美族最迟,约在500年前迁居兰屿。 陈奇禄推断,泰雅、赛夏二族可能在5000年前移入台湾, 陈奇禄推断,泰雅、赛夏二族可能在5000年前移入台湾, 5000年前移入台湾 邵族、布农、邹在3000多年前,鲁凯、排湾、 3000多年前 邵族、布农、邹在3000多年前,鲁凯、排湾、卑南在 2000多年前 阿美在公元以后,雅美在唐宋之间。 多年前, 2000多年前,阿美在公元以后,雅美在唐宋之间。 潘英认为,泰雅、邹来台最早,约在5000至6000年前分 潘英认为,泰雅、邹来台最早,约在5000至6000年前分 5000 别由大陆南部及中南半岛移居台湾;赛夏、 别由大陆南部及中南半岛移居台湾;赛夏、布农等族次 约在3500 4500年前 由华中经由华南、 3500至 年前, 之,约在3500至4500年前,由华中经由华南、南方岛屿 移往台湾;排湾、鲁凯族再次之,可能在2500 3500年 2500到 移往台湾;排湾、鲁凯族再次之,可能在2500到3500年 由中南半岛泛海来台;卑南、阿美、 前,由中南半岛泛海来台;卑南、阿美、平埔等族约在 2000年前由中南半岛或大陆南部移入台湾 雅美族最次, 年前由中南半岛或大陆南部移入台湾, 2000年前由中南半岛或大陆南部移入台湾,雅美族最次, 可能在距今500 1000年前 由菲律宾巴丹岛移入兰屿。 500到 年前, 可能在距今500到1000年前,由菲律宾巴丹岛移入兰屿。
卑南族(Puyume) 分布于台东县境内,人口约六千人。 卑南族(Puyume) ,分布于台东县境内,人口约六千人。
阿美族(Amis) 分布于花莲、台东和屏东县境内, 阿美族(Amis) ,分布于花莲、台东和屏东县境内,人口约十 二万余人。 二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