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析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析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析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加速土地流转对改变河南省农村经济十分必要。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普遍存在传统思想束缚、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服务落后和农村社保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标签:土地流转;规范;发展土地自古以来都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因此,河南省做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更应该加速农村土地流转,这已经成为加快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加速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1.1 有利于加快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如何持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直是省政府非常重视的民生问题。

固然“多给少取”,由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能改善农民的生活。

但是,巨额的财政支出分摊到每个农民身上就变得杯水车薪了。

因此,在以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土地政策为前提,以优势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目标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农民自愿、依法有偿、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和适应市场运作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才能全面推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

1.2 有利于发展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化,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省而言,农业现代化的地位就更加重要。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求我们要有计划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社经济效益,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力;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特点,基本确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加速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经营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1.3 有利于增加河南省农民的收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

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又沉积已久,并涉及到许多问题。

土地流转后,农民除获取租金外,还可以外出务工或在业主经营的土地上就地务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收入构成也由过去的以种田收入为主向务工收入和租金、股金收入为主的转变,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因此,对于河南省来说,加速土地流转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真正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发现并解决现存土地流转模式中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加速土地流转对改变河南省农村经济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对河南省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2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突出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尽管河南省各级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2.1 传统思想束缚,土地流转规模受限经调查表明,河南省做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他们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规模。

例如在抽样调查的480份问卷当中,有85%的人说不知道新的《土地承包法》,甚至连一些村干部也不清楚,15%的人说是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的。

在选择知道的农户中,对“承包期不再调地和农户不同意谁也无权在土地承包期内拿走土地”这两项在《土地承包法》中涉及农户土地权益保护的关键内容的了解的农户还不到20%。

究其原因,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一些农户对推进土地流转有些害怕,一方面怕失去土地经营权,万一打工不成也失去了最低的生活保障,因此宁肯在外出打工期间让土地荒芜也不愿出租或者转包出去;另一方面害怕政策不稳定,担心政府收回土地租赁权,所以也不敢大胆投入。

因此,河南省目前面临着土地流转规模受限的问题。

2.2 政策法规不完善,土地流转发展受限现在国家指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两个文件,是我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政策依据。

虽然两个文件都有很多创新的东西,但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条款相对较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种种问题。

同时,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实质是土地的所有权即产权在各个主体之间的流转,客观上要求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土地产权的内容和形式,明确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保护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约束他们的行为。

尽管我国的政策法规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操作可行性的准则,但是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转让办法至今仍未出台,现有法律的不完善性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常运行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法律保证和规范,这也是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目前面临的重要障碍。

2.3 管理服务滞后,土地流转规范受限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在回收的问卷中48%的受访农户认为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规范性问题。

目前我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由于管理服务还比较滞后,合同不规范现象相当突出,大部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无约定或者只有口头约定。

同时,流转的程序也不规范,不少农户土地流转后没有到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备案,不便于政府机构对其进行指导和管理。

还有就是流转的主体不规范,在一些地方业主不是与获得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签订协议,而是与乡镇政府或者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流转协议,再由乡镇政府或集体经济组织去做农民的工作,其作法恰恰与相关法律政策相违背,有些非耕地流转中有的业主只是与农民签订一个流转合同,或者发放一些生产资料,实质上仍然依靠农民单独种植,并没有实现统一的经营和管理,随着国家对农业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有的农户要求重新明确种粮补贴的归属,有的农户要求提高土地流转收益等等原因造成的土地流转纠纷也越来越多。

2.4 农村社保不足,土地流转权益受限根据调查表明,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相当复杂,虽然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经在普遍施行,但农户对自己此后的保障依然很担心。

土地流转后,农户失去了土地的依靠,急需寻求一条挣钱之路,尤其是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根据样本数据(多选)可知,79%的人选择靠自己的积蓄和子女养老,45%的人迫切需要医疗保险解决看病难的问题,32%的人关注土地流转后的就业渠道。

追根求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广大农民担心自己的流转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这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也突出反映了现存农村社保机制的不健全。

3 加快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针对上述我省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转变思想观念,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土地自古以来都是农民的“命根子”,因此,广大农民才是土地流转的主体,促使农民转变观念,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加速土地流转的必要性,意识到实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营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其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是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

因此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宣传《土地承包法》和有关国家土地流转的各种法规政策的力度,广泛消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在现有的制度下,特别是农民缺乏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情况下,对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因地制宜,不强迫命令,并充分发挥经营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听别人的故事不如讲自己的故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身边的人,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使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扩大全省的土地流转规模。

3.2 完善政策法规,加速土地流转发展首先要完善和强化国家土地法,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明确集体土地流转的范围,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在集体土地流转中的地位和职责;其次要加强土地流转的立法执法力度,必须尽快制定出权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规定,土地用途变更规定,转让登记,纠纷解决等等,明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及全能结构,明确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范围及征地的程序等等,进而使土地管理及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加速我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3.3 改进管理服务,加强土地流转规范针对目前我省存在的由于管理服务滞后造成的土地流转缺乏规范性的普遍现象,一定要使各级政府把改进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的任务列为工作的重点,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最好能由国家制订和颁发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并纳入合同法范畴,使其在性质和基本条款等程序方面规范化,合同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四至、座落、面积、质量等级;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方式;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流转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违约责任等。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比如说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不仅要提供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等服务,而且要提供土地流转咨询、价格评估,以及指导合同的签订,处理合同纠纷,协调利益关系、并引导农民通过上土地流转网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多方位关注最先进最前沿的土地流转信息,建立服务平台,沟通供求双方信息,使广大农民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加速我省农村土地流转贡献力量。

3.4 改善农村社保机制,保障土地流转权益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农村居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就必须坚决而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将农村的各项保障由依靠承包的土地转变为依靠社会保障,比如说逐步改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等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并且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把广大农民纳入社会安全网之内,使广大农民贫困有所救助,年老有衣食来源,生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从而为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1]田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师,2004,(8).[2]徐峰.农业大省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9,(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