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

探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 【摘要】 自1978年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展开了全面的改革,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行政体制。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人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势在必行。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 创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经过30年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起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在一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即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本文主要从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创新的基本要求、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创新在理论上的创新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创新的具体措施几个方面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创新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我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我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战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和平的大背景下,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行政体制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必然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行政体制的改革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途径,也是保证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利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的日益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既是各国产业和生产力的竞争,也是各国政府提供制度、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行政能力的竞争。我国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只有从根本上发展经济才能有力地应对这些挑战,而发展经济就需要我们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所以,从国际的大环境讲,我们必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这样才能立足世界发展的更好。 2、我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强政府自身管理的要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一方面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才能推进和加强政府自身的建设,才能建设一个让人民满意和信任的政府。 3、行政体制改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继续推进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政府改革,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一个基本动力和基本保证。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不改革旧的行政体制必然会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就必须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4、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政府严格依法行政,通过公开、透明、公平的方式,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就能更好地促进公平正义;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政府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就能更好地化解各类社会冲突和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5、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已载入我国宪法。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用法律形式固定改革成果,最终为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提供法制保障。

二、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这些重要思想是经过我国长期的发展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的改革必须要坚持其为指导,总结前人的重要经验,大胆创新,将不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剔除,推出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有党来指引方向,要靠党的指导思想走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凝结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依靠党的核心凝聚力;否则,一盘散沙就无法进行。所以行政体制的改革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基本道路,才能使改革后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做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而服务,才能真正为人民谋利益。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进行行政体制的改革,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要明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离开了人民,政府也就不成其政府。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 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要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4、要充分重视民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大的改革决策出台之前,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真理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也同样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要开门改革,邀请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同参与,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过程,也就是汇集民意、集中民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任何忽视民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关门改革,把改革封闭化和神秘化的认识与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同时,由于各级政府本身既是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又是改革的对象和利害关系人,因而必须依法加强对政府改革权力的约束、改革决策的规范、改革过程的控制和改革成果的巩固,严禁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影响改革决策,干扰改革进程,确保改革成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公共行政改革的有益经验和通行做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放松行政规制、缩减政府规模、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普遍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我们要认真总结世界各国公共行政改革的成效和经验,真正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承认它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做法。例如,西方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大都机构设置比较简洁,职能分工比较明确;强调宽职能、大部制,决策、执行、监督机构适度分离和相互制约;管理层次和幅度适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建立在法治化的基础之上;重视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等等。我们要在立足中国国情,立足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立足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和首创精神的前提下,有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公共行政的理论、制度和方法,以有益于完善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囫囵吞枣,不问国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