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 院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 业08级 班 学生姓名 黄文炳 学 号 080906005 指导教师 杨诗源 职 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2年3月
教务处 2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资环学院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 080906005 黄文炳 指导老师 杨诗源 讲师
摘要:厦门、漳州、泉州(简称厦漳泉)三大都市地域临近、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福建地区的金三角地带,担任着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接、进一步推进两岸人民合作交流的使命和任务[1]。文章首先阐述了厦漳泉同城化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厦漳泉同城化的区域协调发展对策,以期能为促进厦漳泉同城化的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厦漳泉同城化;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挑战;对策措施
1国内外同城化发展研究概述 1.1国外同城化研究进展及实践 巴黎和东京这两个国外大都市经济圈为同城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同城化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或者将要进行同城化的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1巴黎大都市圈 巴黎大都市区分别由八个省市组成,分别是上塞纳省、埃松省、马恩省、圣德尼省、瓦尔德马恩省、瓦尔德兹省、伊夫林省和巴黎市[2]。整个巴黎大都市圈人口占法国人口总数的18.8%,面积占法国面积总数的2.2%。20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就完成了对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的整个巴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1950年为了降低中心城区的产业密度,基础工业搬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发展高级服务业,郊区则以居住为重点,这就是巴黎政府提出的均衡发展观点。1960年巴黎政府规划建设卫星城区。1965年巴黎在其塞纳河两侧建设了五座卫星城区。中心城区和卫星城区在基础设施配套上相互完善,在经济上优势互补,两城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大都市圈带来的发展成果。巴黎中心城区汇聚了许多国际名企和著名研究机构,因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使巴黎成为集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时尚大都市。郊区的开发建设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其周边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为巴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3]。基础工作和人口的迁徙则大大降低了中心城区交通和人口居住的压力。东部以化工和制药产业为主,西郊以民营企业为主,产业的合理布局大大提升了巴黎的整体经济实力。巴黎大都市圈的同城化为世界各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等带来了积极的实践经验,大大提升了巴黎大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1.1.2东京大都市圈 东京大都市圈由太平洋沿岸和日本东岸城市带组成,其中主要包括长崎、东京、大阪等[4]。东京大都市圈的人口比例占日本人口总数的61%,面积占日本面积总数的26.5%。东京
大都市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日本在二战后集中精力恢复元气,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太平洋沿岸聚集了日本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促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东京的中心。1956年,日本出台《首都圈整备法》,明确强调了东京大都市圈(即首都圈)的地域范围[5],确定了大都市圈的整体规划建设体系,提出了卫星城区的概念,并提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及其他方面基础设施等一系列促进东京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有利方。日本政府在一定的时间内还会根据东京大都市圈的整体发展情况对以前制定的各项发展政策做适当的改革和调整,逐步完善。东京大都市圈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集约型产业为其发展模式, 3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提高产业运行效率,进而带动整个东京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提高其整体国际竞争力。 1.2国内同城化研究进展及实践 1.2.1 广佛同城化 2009年3月,广州和佛山签署了《同城化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广佛正式进入了同城化发展时代,广佛两地共同发展由理想变成现实。广佛确定了其同城化发展目标,到2012年初步实现同城化,到2020年全面实现同城化。广佛两地的地理位置相邻,人文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建立共同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6]。自2009年以来,广佛同城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列举部分成绩如下:①在规划建设方面成功完成了规划对接工作。广佛两地政府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以超前的眼光,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共同规范和引导广佛两地同城化的发展。广佛两地联合编制了《同城化发展规划》,对同城化的规划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②交通建设。广州汽车客运站南站(新客站)已实施完工,出租车跨城营运同城化项目成功启动,开通了交通一卡通和地铁一开通服务,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广佛两地居民的出行; ③在产业协作方面。广佛两地成功完成了旅游资源方面的整合和对接,南海、番禺和顺德相继成立了旅游合作单位,共同举办了“广佛旅游惠民计划”活动;④环境协同保护。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广佛两地完成了对行政界断面、交界区域水污染的整治,建立了珠江水域的保护机制,使水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广佛两地联合控制了汽车尾气排放、油气回收等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整治方案,改善了广佛两地污染区域的空气质量;⑤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广佛两地重点加强了两地高校就业服务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医保等方面的合作,推行医疗费用同城结算,并且医疗结果同城互认。 1.2.2沈抚同城化 沈阳和抚顺是辽宁省的重点城市,两市的经济实力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两市仅仅相距三十余公里的距离,沈抚两市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各自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产业,并加强产业协作,整合成辽宁省的特色产业。沈抚两市在2009年签署了《加快推进沈抚同城化协议》,标志着沈抚两市正式进入了同城化时代,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也意味着沈抚两市共同发展的理想变成现实[7]。沈抚两市自2009年同城化以来,集锡高速公路以北区域成功建设完成,并成功打造了沈棋路休闲度假轴。建设完成了抚顺经济区,沈阳浑南新区这两个专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等新型产业。两市在环境治理上协同合作,坚持共保共治的环境综合整治原则,在两市的连接带中规划了3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两市共同的生态保护圈,成为沈抚两市共同的“绿肺”。
2厦漳泉同城化分析 2.1 厦漳泉同城化的界定 厦漳泉同城化是指厦门、漳州、泉州因地域相邻,在经济、交通、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和各方面联系日益密切的需求下,以三市全域范围为目标,以具体项目为突破口,通过三个城市间的相互融合,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空间均衡、要素互通、利益共享,使城市间无论在发展建设,还是在城市管理上都自然形成高密度协调统一的氛围,让三市的市民从根本上意识到同城化带来的好处,一起共享同城化化所带来的发展成果,所以把这种发展趋势称之为同城化。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区域城市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8],只有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基础上,发挥三市各自区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推进三市同城化,才是三市长期共同繁荣发展的正确选择。“同城化”比“一体化”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厦漳泉同城化必须以资源要素整合、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为纽带,打破阻碍三市共同发展的经济和行政等方面的壁垒,实现 4
经济、利益、资源等方面的最大化和最优分配。 2.2厦漳泉同城化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体制不断完善和创新,厦漳泉三市在经济、交通、文化、政治、自然保护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都有受到了三市各自行政管理政策的束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市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进步。其实厦漳泉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在港口贸易方面有所往来,由以厦门港和泉州港的合作为代表。厦漳泉三市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唯一的正确选择,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体现。厦漳泉同城化的提出使三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设想成为现实。厦漳泉同城化是以厦漳泉三市长期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三市市民生活便利为衡量标准。通过同城化,厦漳泉三市实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三市市民可以真正享受到金融、医疗、通讯通信、交通等各方面带来的便利。当今21世纪全球已经迈入了经济实力竞争的时代,形成了以金融、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为竞争方式的网络。全球化给厦漳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有压力,要求三市主动承担共同发展的责任,提高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竞争力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 于是,厦漳泉同城化的浪潮就在这种背景下衍生了。 2.3厦漳泉同城化的定位 强化厦门特区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发挥泉州民营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和漳州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有效分工、合作与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厦漳泉同城化步伐,构建大陆对台交流的平台,促进两岸合作交流,提升厦漳泉大都市区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和对海峡西岸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2.4厦漳泉同城化的意义 2.4.1 厦泉漳同城化能够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竞争力 厦泉漳占福建省九市经济总量的51%,三市集经济优势、沿海城市优势、台商投资区优势、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优势于一身, 是全国对外开放层次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其产业布局相对于福建省其他地区较成熟, 是福建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 且日渐成为福建省新型产业生产中心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纽带题[9]。三市同城化在遵从“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上,摒弃三市以前孤立发展的模式,建立起三市合作联盟, 厦门把重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如汽车、工程机械、光电的配套企业等转向漳州、泉州发展,漳州、泉州则可把总部经济、研究开发等迁入厦门,三市分工协调,形成产业错位发展,最终达到协调化发展,这将极大地提升资源利用率, 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严谨,最终形成“分工明显、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市场体系统一、要素流动集聚, 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10], 并以自身辐射和扩散功能的发挥带动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4.2 厦泉漳同城化有利于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优势 福建总体腹地面积相对狭小, 市场已经基本接近饱和,高校数量又相对较少,这些都远远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 难于满足台湾岛内高新科技产业转移的要求。厦漳泉网络发展滞后, 目前仍未形成电子通讯通信方面的互联互通,,以致电子通讯通信成本增加。厦泉漳同城化有利于三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结构更有意义的转变,还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配套能力和工业基础,扩大区域市场规模,通过基础设施的“共享”能有效促进区域腹地的扩张,最终使厦泉漳汇聚了有利资源、优秀人才、雄厚资本、第一手信息,大大提升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