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体制并比较其利弊

浅谈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体制并比较其利弊

浅谈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体制比较其利弊
一.中国大陆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收入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整个社会分配是按劳分配为基本形式。而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维护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2优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2)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
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
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鉴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
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力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作用,并依
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
市场健康发展。
(3)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
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
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在宏观调控上,
国家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最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迅速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较好地结合起来,
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而市场经济制度又从根本上保证了
经济的效率。”
事例证明:
1、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国内生产
总值在最近五年内实现“三超”: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将超
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上台阶”:2008年超过3000美元,
今年将超过4000美元。
2、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到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到他纪录的8万亿元
以上%,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一位,进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二位。我国外汇储备达到
2.6万亿美元,由世界第二位升为第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增强。
3、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截至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717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15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到26万亿元,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
面实施,在23%的县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5
亿人。
3缺点
受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影响,市场经济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
性。
(1)市场经济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决定了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别性。在单
纯市场机制调解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可能采取牺牲社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办
法增进自身利益,而且必然偏好投资于盈利大、见效快的行业,一些非营利性而又为
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事业就难以得到相应发展。例如有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排
放污染物、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非法出版黄色书刊等。市场本身是难以解决这些
问题的。
(2)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和波动性。商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的进一步
发展,表现为商品与货币、价值与价格、供给与需求等一系列矛盾。价格时而高于价
值、时而低于价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生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生产的调整,必然造
成供求波动,而供求波动又会造成新的价格波动。这种波动既能够推动商品经济向前
发展,但又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会带来破坏和浪费。
案例: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胺
蒙混检测。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的恶劣事故。众人盲目追求利润,将房价炒得奇
高,造成经济表面上的繁华。当房价升到几十倍的时候,美国突然抽离资金,令房地产
突然崩溃,连带着所有产业同时化为泡沫。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产品过剩与短
缺以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特有的波动性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的
产物。
(3)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收入差别扩大,甚至会引起阶级分化。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大竞技场,
优胜者发财致富,失利者亏本破产。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经济发展的历
史已经证明,市场经济能较好地解决经济效率问题,却不能自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如: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收入的悬殊、社会的积累和储蓄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收入者手中等等
贫富分化问题。
二.中国台湾经济体制:资本主义自由经济,自由化,一体化。
所谓市场化,其实质就是经济自由化。市场化的过程就是消除一切特权与歧视,确立平
等契约,平等参与,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的过程,就是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合作范围不断扩
展的过程。
根据台湾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程度与经济发展情势,可以将台湾经济体制的自由化
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1950-1960年代末当局高度干预下的局部自由化
(二)1970-1980年代中期当局干预曲松下的有限自由化
(三)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局干预减弱下经济体制的全面自由化。
优势
(一) 第一阶段对经济恢复时期形成的强管制型外汇贸易制度进行了局部改革,保证了出
口扩张战略的实施,并促进了公营经济之体外市场主体的成长。
(二) 遵循了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与市场化关系的一般规律。
(三) 正确处理经济计划指导与市场机制调控的关系。
(四) 在自由化进展尤其是国际化战略推动下,台湾构筑了自己的国际经贸网络,与主要
经济体如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内陆等渐次形成了依赖度不同的经济关系
劣势
(一) 出口高度依赖于美国。对美出口在台湾整个出口中所占比重已由50年代的10%上升
到目前的50%左右。台湾对美贸易顺差逐年扩大,到1987年已达160.1亿美元,创
历史最高纪录。
(二) 进口高度依赖于日本。在台日贸易纪录上,一向是日本享有顺差,到1987年已达
48.6亿美元,同样创历史最高纪录。
(三) 台湾周边及亚太地区区域经济整合发展迅速,主要经济体都在签署不同类型的贸易
协商,给台湾带来压力。

可借鉴经验
(一) 抓住有利的国际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
(二) 在引进技术方面,宜采用多种渠道和多国化,不宜集中的引进一,二个国家的技术。
(三) 对外贸易上应尽量采取“分散市场”的做法,不应过分的集中于某一,二个大国,
否则将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