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玩”中尽情地学
岔口中心小学 王润拴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1、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童心较重,主要表现为爱玩、
好动,好奇心较强。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
变化学习方式,把教学内容转化成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中愉
快的学,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教育新思想。对于小学高低不同的年级阶
段,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种类和形式区别对待。诸如“老鹰抓
小鸡”这样的游戏虽然能够锻炼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使大部分同学
参与其中,但是只适合于低年级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有所提高,针对这一特点,又要选择更加合适
的游戏项目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在跳远的练习中就需要改变以
往单调、枯燥的规范化练习,让他们模仿青蛙、小兔等这些既熟悉而
又喜欢的小动物的跳跃,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运动热情。
2、在体育游戏中,游戏规则规定了游戏的方式和方法。小学生
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在游戏过程中总喜爱创造性地发挥,充分利用
游戏规则的一些漏洞,将手脑并用,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和经验达到胜
利的目的。在游戏中不仅头脑得到锻炼,手脚的协调性也能够得到相
应的训练。如在花式跳绳中,需要充分协调好绳的摇摆速度和自身的
起跳时间,还要在摇绳的过程中把握手的摆动方向,这样才能够完整
地完成一套漂亮的花式跳绳动作。
二、对于体育游戏设计的建议
1、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各年级之间的学生们年龄上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体育游戏
设计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游戏方案和策略。对于年龄
较小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开导式的体育游戏,此阶段体育游戏的主要目
的是为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使学生们认识体育并逐
渐喜欢上体育。而对于年龄在中等位置的小学生来说,适当地增加一
些体育运动项目来说更为合适一些,此年龄的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已
经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认知,并且掌握了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所以在
设计游戏时要在游戏中适当地增加一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在游戏中
更加扎实地掌握体育技能并且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最后,对于年龄
较大的小学生可以进行启发式的体育游戏,在设计游戏时注重联想、
培养学生们探索发现的精神,可以使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寻到更
多的体育知识,并在不断的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的体魄。体育游戏的
设计要区分好学生的年龄层次,以便做到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的设
计,使体育游戏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小学生多任何事情保
持热情和爱好的时间有限,所以,很多小学生对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
的重复训练不感兴趣,甚至厌烦。怎样才能让他们获得良好的训练效
果而又兴趣浓厚呢?除了运用游戏外,教师还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
方法,可以采用各种实物教学或情境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不断有
新的尝试,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以走步训练来说,相对单纯的
规范化走路学生缺乏热情,练习时他们的精神集中度不高,而且很快
就会散漫下来。如果采用听音乐走,不仅会增强学生走路的节奏感,
还能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还需要不断变换走路的形式,诸如加动
作的走、拍手走等,以不断强化其训练热情。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比
较强的,因此,可以把训练项目变换成竞争性活动,能极大地提高他
们的竞争意识,增大训练的强度、趣味性和持久性。
2、注重简单化与基础化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远远没有成年人复杂,对于事物的考虑也较为
简单和幼稚。在体育游戏设计中,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游戏的规则
需要明朗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游戏的过程也应该偏向于简单
易学。在另一方面,体育游戏的设计需要以基础的锻炼为目的,才能
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符合小学生体质锻炼的要求。
3、把握游戏与体育教学的联系
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愉悦心情和满足感主要来源于学习过程
中的点滴成功。然而,对于体质、基础、技能掌握状况、兴趣爱好等
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学生个体来说,都按照相同的课程标准和任务目标
统一要求,按照同样的训练方法严格训练,必然导致一部分同学每每
不能达标,经常性的失败在所难免,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
重打击,丧失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不愿参与体育运动。因此,小
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情况,并根
据他们的体质和水平特点,为其量身制作任务目标,让他们通过自己
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充分体验成功和进步,逐步培养体育后进生的
兴趣。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长,努力使他们的更加自信、特长
得以发现和培养。
体育游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辅助教学活动的
开展。在具体设计中第一要明确体育游戏的定位,避免盲目开展体育
活动或者将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全部。第二在游戏中要充分体现
体育锻炼的特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娱乐性,应该在体育游戏开展前
进行准备活动,在游戏环节对学生的身体关节等进行充分锻炼。第三
体育游戏开展时间安排需要合理化,一是要满足教学需要,二是要能
够衔接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三、体育游戏实际运用中的几点建议
1、注重安全保护
在体育游戏开展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小学生由于天性顽皮好动,
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在游戏中做一些多余的活动,大大提高了事故
发生的风险。为了有效保护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免受伤害,老师需要
在游戏开始前充分了解游戏过程,把握游戏中易发生意外的环节,并
向学生详细介绍游戏规则,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游戏开展时可以根据
学生年龄适当删减一些危险性较高的环节,如对一年级学生在玩“老
鹰捉小鸡”时可以将担当“母鸡”的学生所带领的人数适当减少,防
止在奔跑过程中出现踩踏现象。
2、注重游戏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首先,游戏时间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质,小学生毕竟没有成
年人的耐力,一些设计剧烈运动的体育游戏进行时间过长会成为学生
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时间过短又无法满足娱乐和教学
目的。其次,小学生对于游戏活动普遍存在新鲜感,单一的游戏活动
在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好奇感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进
而在游戏中开小差,不愿意配合游戏安排,这样游戏的实际效果也会
大打折扣。
3、注重组织工作与奖励制度
体育游戏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科学地组织游戏。教师在游戏
开始前需要详细讲解规则,科学分组进行游戏,将游戏中的任务安排
合理分配,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另一方面,为了鼓
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适当地设定一些小奖励和一些小
惩罚。在惩罚规定上尽量体现出一种象征性,避免学生心理受到挫折。
四、兴趣促教学
总之,在我国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
发学生的潜能,而且促使他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从而更加喜欢上体
育课。尽管如此,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是百病皆治的“神药”,有其
适用性,要适合学生个体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时空特点。这
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不断发现和创
造,把体育教学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融入到游戏和各种活动
之中,以兴趣促教学,让他们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更加长远的发
展。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
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
质,也必能达到
“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我们的体育课也因此而永葆生机。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