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课件3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遗传学课件3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六、分离规律的应用
1、重视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预测杂交后代的分离类型和分离比 3、良种繁育防止串粉混杂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总数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556
YyRr 黄圆 yyRR 绿圆
Yyrr 黄皱
yyRr 绿圆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图3-5 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F2分离图解
图3-6 两对同源染色体及其载荷基因的独立分配示意图
独立分配的实质:
• 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开,非等位基因独 立分配和随机组合,从而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和 一定的分离比。
杂交组合
紫花×白花 圆粒×皱粒 黄色×绿色 饱满×缢缩 绿色×黄色 轴生×顶生 长茎×短茎
F1表现的 显性性状
紫花 圆粒 黄色 饱满 绿色 轴生 长茎
F2的表现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705紫花 224红花 5474圆粒 1850皱粒 6022黄色 2001绿色 882饱满 299缢缩 428绿色 152黄色 651轴生 207顶生 787长茎 277短茎
遗传学课件3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取材合理 • 豌豆作为遗传学研究有三大优点:
①严格的自花授粉(开花之前就已授粉,因此 一般从市场上购来的为纯合体); ②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人工杂交(雄性的花药非 常发达); ③豌豆的性状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七对性状: 高矮、子叶颜色等,因此容易识别后代。 孟德尔所选的七对相对性状都是独立性状,没有 连锁现象。
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 自由组合的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同样符合分离规律 • n对相对性状,显性完全时F2表型2n,基因型3n,
分离比(3:1)n。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 1、测交法 • 2、自交法
表3-3 豌豆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的F1和双隐性亲本测交的结果
2、设计合理 • 一次混合(杂交),连续几次分开(自交)的方
法,观察分开的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规律。
3、态度严谨 • 孟德尔将自交后代单株保存,六七代的材料,九
十万株都严格分开保存,对每一株的姐妹株数等 都很清楚。
4、方法正确 • 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孟德尔发现两大规律,主要
是内因,我们可学到经验,指导今后的研究。
理论比例 9 : 3 : 3 : 1
16
图3-4 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二、独立分配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F1
黄、圆YyRr
♂ ♀
YR
YR
YYRR
黄圆
Yr
yR
yr
YYRr 黄圆
YyRR 黄圆
YyRr 黄圆
F2 Yr yR
YYRr 黄圆 YyRR 黄圆
YYrr 黄皱 YyRr 黄圆
F1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理论期 望的测 交后代
实际测
交结果
F1母本 F1父本
YyRr 黄圆
1
Yyrr 黄皱
1
31 27
24 22
yyRr yyrr 绿圆 绿皱
1
1
26 26 25 26
四、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表3-5 杂种杂合基因对数与F2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关系
杂种杂合 基因对数
1 2 3 4 5
显性完全时 F2表现型种
类 2 4 8 16 32
F1形成的 不同配子
种类 2 4 8 16 32
F2基因型 种类
F1产生的雌雄 配子的可能组
合数
3
4
9
16
27
64
81
256
243
1024
F2纯合基 因型种类
2 4 8 16 32
F2杂合基 因型种类
1 5 19 65 211
图3-7 金鱼草花色的遗传
图3-8 镰刀形贫血症的红血球细胞 (引自Tamarin, 2002)
2、显性性状与环境的关系
相对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接抑制或 促进的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 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兔子的皮下脂肪有白色和黄色的不同。白色由显 性基因Y决定;黄色由隐性基因y决定。白脂肪的 纯种兔子(YY)和黄脂肪的纯种兔子(yy)杂交 ,F1(Yy)的脂肪白色。用F1的雌兔(Yy)和雄 兔(Yy)进行近亲交配,F2群体中,3/4个体是 白脂肪,1/4个体是黄脂肪。
3、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1)二倍体生物 (2)显性完全 (3)F1代形成的两类配子数相等,配子的活力相等 ,结合的机会相等 (4)三种基因型合子的存活率到性状观察时相等 (5)杂种后代所处的环境条件一致,且群体较大
六、分离规律的应用
1、重视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六、分离规律的应用
1、重视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预测杂交后代的分离类型和分离比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1、测交法
2、自交法
图4-4 孟德尔的一对因子杂种自交后代性状分离的模式图 (–––表示红花性状,Ο–––表示白花性状)
3、F1花粉鉴定法
五、显性性状的表现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显性性状的表现 完全显性:F1所表现的性状与亲本之一相同 不完全显性: F1表现为亲本性状的中间型 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 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 。
比例 3.15∶1 2.96∶1 3.01∶1 2.95∶1 2.82∶1 3.14∶2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红花 白花 P CC cc
配子 C c
Ft Cc红花
红花 白花 Cc cc
Cc c
红花Cc cc白花 1 :1
图4-3 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
F2表现型 分离比例
(3∶1)
1
(3∶1)
2
(3∶1)
3
(3∶1)
4
(3∶1)
5
…… n
…… 2n
…… 2n
…… 3n
…… 4n
…… 2n
…… 3n~2n
…… (∶1)n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单位性状和相对性状
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来进行研究 ,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
二、分离现象
表3-1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性状
花色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豆荚形状 未熟豆荚色 花着生位置 植株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