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_毛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_毛强

(三)大卫·李嘉图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坚持与发展 大卫·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的基 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他 继承了亚当·斯密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 并纠正了亚当·斯密关于两者关系的错误观点。
[作者简介]毛 强(1986- ),男,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理论。他继承和发展了配第等关于劳动是财富源泉 的科学观点,他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做出 了明确的区分,“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 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 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 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3] 。
他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 尺度”,“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 物的代价。”[“4]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 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 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5]
三、马克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最基本理论,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理论,而 且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同样具有 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 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虽然是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但他在 《资本论》中阐述劳动价值论时,研究的是一般商品 生产,而不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他认 为,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不论是在什么社会制度条 件下,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且只有抽象劳动才 能创造价值。可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的是商 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社 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关系。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而且也适 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方面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揭露,同时也 是对市场经济这种特定经济形式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揭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关于市场经济 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有十分现实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从马克思劳动价 值理论中汲取科学的成分作为指导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为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条 件下对生产力的开发与创造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 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理论,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
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理论渊源;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1676(2013)01- 0020- 03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理论基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
他批判地继承了斯密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的观 点,并依据劳动价值论对萨伊、斯密等关于非劳动价 值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关于价值形成,李嘉图提 出有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形成商品价值但物化劳 动只是转移自身价值并不创造价值的观点。
李嘉图比斯密更为彻底地坚持劳动决定价值的 观点,劳动这个“惟一原则”在李嘉图那里表现的最 为充分。马克思认为“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 者,李嘉图把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 了最透彻的表述和发挥”。[7] 但由于其自身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上的局限,导致他的劳动价值论存在无法 克服的根本缺陷。
就什么构成商品真实价格的各部分,他认为劳 动工资、土地地租和资本利润构成真实价格的三个 组成部分。
就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之间关系,他将劳动划 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6]。
虽然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对于劳动是创造价 值的唯一源泉的不彻底性为古典经济学的解体和效 益价值论的兴起埋下了隐患,但是他关于生产劳动创 造价值的结论为科学劳动价值论产生奠定了基础。
·21·
分工,使得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 联系的关系,每一个生产者的劳动都成为社会总劳 动的一部分,因而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性质。同 时,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 何生产是私人的事情,劳动因而也就有私人劳动的 性质。私人劳动的这种二重社会属性,前者反映为生 产的产品必须对别人有用,后者反映为生产出来的 产品具有共同的价值实体。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 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质。这就要求商品 生产者在生产之前或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劳动 生产率,使得私人劳动能够等同或优于社会劳动,进 而使得自己在私人劳动的成果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竞 争中占据优势。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吸收配 第、斯密和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研究的有 益成果,并结合实际经验逐步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最终才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一)劳动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认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他明确指出:“商品中包含的 劳动的这两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 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此,在这里要较 仔细地加以说明。”[“8]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 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 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 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 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他生产使用价值。”[9]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进行的特定种类 的生产活动,它实现了包含在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中 原有价值向新商品中的转移,并创造出不同质的使 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由于劳动二重性的发现,才解开了 物所掩盖的社会生产关系,才彻底揭示出商品经济 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二)商品二因素理论 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地论 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互为对立统一关 系,并在考察交换价值的过程中抽象出价值的概念, 他指出作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二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 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能力的属性,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范
马克思在李嘉图的基础上考察了商品的价值量 的决定,并纠正了李嘉图重商品价值量的分析的缺 陷。首先指出商品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还具有量的 规定性。接着马克思批判了李嘉图的商品价值由最 劣条件下所需要的劳动决定的观点,指出商品的价 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只有社会必要 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1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耗 费的劳动时间。而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一 定的生产部门的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指导宏观调控具有重 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仍然是市 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 制和风险机制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政府 介入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会出现市场失灵 等现象。比如,市场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总量平衡问 题、经济外部性问题、经济结构平衡与优化问题、垄断 问题、社会公平问题,以及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和盲目 性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所以,政府必须从经济 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财政、货币等手段对国民经济 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以期实现国 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 国际收支平衡四个主要目标的均衡,进而实现整个社 会的有计划按比例生产,合理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及 其利益格局,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价值规律理论 马克思在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之上,认 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基本规律,并将其 基本内容归结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商品的价值 实行等价交换。因为商品交换时是依商品价值的货 币表现即价格来进行,而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使得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 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价值规律在市场中的自发运 行,使得市场能够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 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从而调 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断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 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向 前发展;与此同时,价值规律在市场中的运行必然将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促进社会整体 经济效益提高。价值规律的这一作用是通过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来实现的。 (五)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理论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 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和社会劳动性质。由于社会存在
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超 额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 发展,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在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 的作用下,必然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劳动管 理,提高劳动效率,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并按高 于个别价值或按高于个别价值但低于社会价值的价 格销售商品,企业因此就会获得超额价值,即“生产 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 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样社会平均劳 动要多。”[11]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样要求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大力增加社会财富。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因素,活劳动依然是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 的根本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将生产力中人的劳动因素充分地开发出来,才能使 经济得到切实的发展,才能使创造财富的源泉滚滚 涌流。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 值理论,从中吸取科学的精髓作为指导。
畴。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动,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三)马克思从劳动二重性和价值出发,完善了 价值量理论
在价值概念的基础上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展开了 深入的探讨。马克思指出价值形式的发展是由简单 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 式,最后到货币形式,从而得出了商品转化为货币的 原因和过程。价值本质上是在物的掩盖下人与人的 特殊经济关系,是将人的关系物化与物的人格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