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在主义疗法讲解

存在主义疗法讲解

咨询心理学 - 存在主义疗法
1、存在主义疗法的创立 2、人本-存在义义疗法 3、理论依据 4、在咨询中的运用 5、案例 6、评价 7、新发展
健康与咨询方向
周英
1
存在主义疗法
什么是悲剧性乐观主义?
不管你的生活境遇如何,你都“积极对待人生”,就意 味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在最悲惨的情况下,生命 始终具有潜在意义。而人生的意义,即是人生命存在的 价值和人生幸福的源泉。
9
存在主义疗法
在欧洲,存在主义的传统是强调人类存在的限制与悲剧面。存在哲 学为存在治疗取向打下基础,把重点置于这个时代中的家庭或社会 机构里感觉无意义的疏离的个人。协助当代人们探索孤独感、疏离 感及无意义感等现代生活的主题,是它的主要任务,特别是针对那 些在生活中很难找到生命意义与目的以及那些无法认同自己的人。 人类存在状态的基本层面
13
存在主义疗法
命题二:自由与责任
在存在主义文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人们能在可选择 的范围内自由地做选择,即使我们无法选择是否投入这个世界, 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式及成为何种人,必须担负起指导自己 生活的责任;但是我们也可以编造借口来逃避这种事实,沙特 (1971)所说的“不良信念”就是指这种不接受个人责任的不真 诚现象。例如,“由于我被塑造成这样,因此我对我所做的无能 为力”或“我本来就是这样,因为我在一个酗酒的家庭中长大”。 治疗者会帮助当事人发现他们是如何逃避自己的责任并鼓励他们 学习运用自由,否则只会让自己更无能更神经质地依赖治疗者。
8
存在主义疗法
理论依据-人性观
Frankl从存在心理学的观念对人性的看法有三个特征:
(一)人的层次论 人是由生理(physical)、心理(mental or psychology)、 灵性(精神spiritual)三层面需求交互作用统合组成的。生理需求满足,使人快乐; 心里需求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满足,使人有价值感。 Frankl 使用意义治疗帮助人恢复心理健康时,提出人有追求意义意(will to meaning);与弗罗伊德所谓的求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和阿德勒所说的求 权意志(will to power)是不同的。
触,并以我 \ 你的平等真诚方式相遇时,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 颠峰。
12
存在主义疗法
命题一:自我察觉的能力
想象你正走在一条长廊上,两边有许多扇门。想象你能开启某些门--全打开,打开一点点, 或是让它们开着。也许当你打开其中一扇门时,你会看到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可能是恐 怖或丑陋的。但是,你也许会发现其中有房间充满着美妙的事物。你可以和自己赌一赌, 到底是关门还是开门。(这是一个自我觉察的过程)当一个人开启内在世界的多扇门窗时, 他们可以预期更多的挣扎与更能自我实现的潜能。 我们察觉的命题包括: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存在的焦虑来自于我们的自由意识,它是我们生活里的重要部分; ★我们很难克服寂寞、无意义、空虚、内疚和孤独。★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下面谨列举在咨询过程中当事人拓展自我察觉的个人经验: ★他们了解自己是如何以依赖带来的安全感去交换自己做决定时所伴随而来不安全; ★换言之,过去他们一直着重于寻求别人的肯定与赞赏,而非求助于自我的肯定; ★他们领悟到自己在许多面仍受到过去经验和决定的束缚,并了解自己可以做新的决定; ★因为从过去的经验中,他们学习到如何重新塑造未来,因此他们知道自己并非注定要有 一个和过去一样的未来。 ---
11
存在主义疗法
治疗特点
存在分析治疗十分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认为心理治疗不应该过分地注 意疾病“症状”或不适,应该把治疗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心理疾病发生 的本质是人类统一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对生活的意义失去自信。存在 主义治疗的目标就是帮助患者恢复对生活意义的追求,这也是该治疗有 别于其他心理疗法的最显著特点。
以人为中心疗法与存在主义疗法的区别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存在主义疗法
存在主义疗法的主题-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首先是现象学的,是从人的本体出发来进行 意义讨论的哲学。 **对于人来说,人首先存在着,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决 定自己的本质。所以,人有绝对的自由,人的存在同人的 选择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分不开的。 **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 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 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 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生是一场悲剧) 也就是在存在主义讨论中,人不仅仅是it,而是I。这一疗法 注重当下的觉知,围绕自由、孤独、无意义、死亡等主题 展开谈话等治疗。
3
存在主义疗法
人本-存在主义疗法
1、以马斯洛、罗杰斯为首的人本心理学家认为人性是 本善的,只要展开人性世界就会光明。这被称为理想 主义的人本心理学。 2、以罗洛梅、皮尔斯等为首的人本心理学(存在主义 的人本心理学)更多认为人性是善恶和兼具备的。一 个人只有通过努力才可能接近人性的善,而不至于被 人性的恶所偏差。这被称为现实主义的人本心理学。
18
存在主义疗法
认同的挣扎
我们对于终极孤独(ultimate aloneness)的察觉,如同对死亡和 自由的察觉,可能使我们恐慌。就如同许多人畏缩害怕不敢冒险去 面对自由与负责一般,某些人则尝试逃避接受他们的孤寂与疏离。 发哈(Farha.1994)指出,因为我们害怕处理孤独,因此有些人乃 依循仪式般的行为型态,那些是我们在幼年时期粘贴在我们身上的 意象或认同感。他说,有些人变得陷入奉行不渝的“行为”模式, 而逃避自己“存在”的经验。
2
存在主义疗法
悲剧性乐观主义者的真正积极意义在于他在困境中从内 心深处寻找人生的意义并得到拯救,而战胜苦难,最终 他要乐观地投入现实世界之中。 以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存在主义的精神病学教授维克 托.E.弗兰克尔体验到的悲剧性乐观主义的价值所在。 他注重对人生真正意义的探讨,完成了《人生的真谛》 一书,并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 了继费洛伊德、阿德勒之后又一新的心理治疗学派: “意义疗法”学派,其焦点放在「人存在的意义」以及 「人对此意义的追寻」上,归属于“存在主义疗法”。
师,而不是环境的受害者。
7
存在主义疗法
关于存在主义在心理治疗中的阐述引用下面一段文字大家或许有一领悟:
实在的烦恼
一个咨询来访者在会谈时中不经意的说出这样一句话:“一个因自愿的生 活而感受自己实在烦恼的人,远胜于一个过着非自己生活的人。” 这其实是一个存在主义心理疗法的成功表达。 的确,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了一种短暂的快乐而过别人或社会要求我们 过的生活,而忘记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可能感受到不快乐和空虚。 我们同时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生活所给予我们的任何烦恼,我们其实就是 在虚伪的生活,因为任何凡人都没有获得这样生活的心理能力。而为了这 一生活我们已经使自己以非自己的让所有人满意的方式生活着了。 所以说,在一个存在主义所给予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因自愿的生活而感受 自己实在烦恼的人是有更现实的意义的,因为它离开了生活的空虚感和病 态,承认了自己的不完善,而因此接受了自身的阴影而达到了人性的本真。 就象加缪所举例的西绪斯,“在那座斜坡上艰苦的推动那块永远会下滑的 石头,他虽然因此烦恼,但他真实的生活者。而不至于因此成为一个没有 烦恼的潜在空虚者或病态者”。 克尔恺郭尔说:冒险导致焦虑,但不去冒险则将丧失人的自我……在最高 的意义上,冒险恰恰是为了意识到人的自我。 而萨特说:非我的生活就是地狱。
15
存在主义疗法
存在的勇气
我们必须鼓起勇气来发掘自我核心,并学习如何利用内在力量来 生活(Tillich,1952)。当事人最大的恐惧之一是,发现自己没 有重心、没有自我、也没有实体,有的只是他人期望的反应而已。 例如,一位当事人就说过:“我的恐惧在于发现自己不存在,没 有自我。我发现自己只是个空壳子,内在空洞,如果把面具卸下, 就一无所有了。” 存在治疗者会要求当事人强化“自己只是别 人期望的总和”及“父母的影射或父母的替代者”之感觉。只要 当事人有勇气去认识:现在他们感受如何?打算终身如此吗?有 没有其他出路?若发现自己什么人也不是,能另外创造一个自我 吗?何处着手呢?等恐惧感并将之诉诸于语言文字后,则情况将 会好转。我认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一开始便要求当事人接受自 己是“活在别人阴影中”的事实,并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14
存在主义疗法
命题三:追求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
人们都有维护自己的独特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需求,同时又有兴 趣走出自我的世界,与别人及大自然产生关系。问题是,大部分人 通常会向外在世界中的重要他人寻问自己生命的方向、答案、信仰 与价值,而却不去信任自己。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冲突,不从自己内 心深处去探索症结所在,反而为了别人的期望而出卖自己,导致我 们变成别人思想的产物,与真正的自我背道而驰。 所以治疗师要帮助当事人正确面对: 1)存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be) 2)孤独的经验(the experience of aloneness) 3)关系的经验(the experience of relatedness) 4)认同的挣扎(struggling with our identity)
5
存在主义疗法
产生
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两种主要治疗模式的抗衡
重要人物
宾士汪格(Binswanger)及布斯(Bass)是存在主义 疗法的先驱人物。 但真正的创始者是美國的罗洛梅。 而同时的存在主义治疗大师弗兰克尔、布根塔尔, 欧文
6
存在主义疗法
存在治疗的理论框架
完全基于[我们是自由的,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及行动 负责任]的假设;换言之,我们是生活的创作者、建筑
(二)自由 虽然人受到1.本能2.遗传特质3.环境的限制,但能仍具有“自由”, 决定他为“何”存在。「人所有的东西都可被剥夺,但在面临何境遇中选择态度 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每个日子,无时无刻不在提供你选择的机会, 而你的选择则建构了你的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