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出现问题及解决路径
于小鱼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摘要:大连是滨海城市,海洋经济十分重要,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大连的海洋经济还需进一步改善。本文针对大连的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这些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提出几点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关键词:大连;海洋经济;科学发展观;发展路径;循环经济
Abstract: Dalian is a coastal city, the Marine economy is very important, at present
although many scholars to the problems, but Dalian sea economic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status quo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Dalian sea, the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and through thes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rational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puts forward seve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circulation economy development philosophy.
Keywords: Dalian; Marine econom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Development
path; Circular economy
1研究区概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0℃。大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化城
市,2001年6月5日联合国授予大连为中国唯一、亚洲第二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1999年在大连建市百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大连题词:"百年风雨洗礼,北方明珠生辉",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为大连旅游题词"浪漫之都"。
2大连海洋经济的现状
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依托丰富的近海资源,按照以港口为龙头,水产为基础,旅游、造船为重点,海洋药物、精细海洋化工为新兴产业的思路,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潜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发展障碍。【3】
3大连发展海洋经济出现的问题
3.1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采取直接利用海洋资源的初级生产方式,到大连海洋经济蓬勃兴起, 再到越来越关注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 大连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国家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相比, 海洋渔业即传统意义上的海洋产业仍旧是大连市海洋产业的支柱产业。尽管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和其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 部分新兴海洋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但第二、第三产业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3.2 海洋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大连市作为“ 海上辽宁”建设的先导, 海洋产业主要集中在郊区、长海县、庄河市、瓦房店市及旅顺。2007年大连实现海洋经济产值965 亿元, 同比增长13. 5% , 海洋经济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82%。其中, 实现渔业产值169. 7 亿元, 比2006 年增长14.1%, 完成水产品总产量220.1 万t , 比2006 年增长1.9% , 其中, 优质海参、杂色蛤和虾夷扇贝产量分别为2.5 万t、30.1 万t 和19.6 万t , 分别增长25.1%、23% 和21.4%。滨海旅游业发达兴旺, 享渔家乐, 看海洋风光, 成为滨海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007 年1~9
月大连市滨海旅游收入为251.82 亿元, 占大连市年生产总值的8.04%。仅“十一”黄金周,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93.45 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7.97 亿元。2007 年大连沿海港口旅客、货物吞吐量分别为644 万人次和22
286 万t , 分别比2006 年增长了4.5% 和11.2% 。集装箱吞吐量为381 万标箱, 比2006 年增长了18.7%。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明显, 产业地区布局需进一步调整。【2】
3.3 海洋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环境的损耗
大连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 必然会给海洋资源环境问题带来一定的损耗, 但是如果该损耗超过了海洋资源的承载力就会影响和制约海洋经济的
健康持续发展。渤海主要经济鱼类因过度捕捞已严重衰退, 甚至濒临绝迹。长期以来对海岸带和海岛资源环境的综合管理力度不够及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 在沿岸滩涂及相邻地带进行大规模的围垦, 致使具有丰富物质、空间、能量资源的沿海湿地面积大量减少, 宝贵的资源受到破坏和损失。大连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形势较严峻。
3.4海洋科研力度相对较低
大连的海洋科研水平相对比较落后。2008年大连课题数量远远低于江苏省和山东省, 处于全国中下水平。由于海洋科技人员主要来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 产学结合不是很密切,科学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缺少必要的纽带和畅通的渠道,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目前, 大连地区仅有一所以水产类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大连水产学院。另外, 科研机构和高校重研究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突出, 很多研究成果基本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且, 一些企业对海洋科技产业化的认识不足, 不愿意投入研究费用。综上所述, 大连市海洋经济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未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限制其产业向高技术化方向的快速转变。【4】
4 推进大连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路径分析
4.1. 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海洋国土及海洋经济意识。
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 以论坛、会议和研讨会等形式, 多层次、多渠道地加强海洋意识教育, 普及海洋知识, 宣传海洋法律法规和政策, 增强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保意识、海洋资源开发意识, 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市人民树立现代海洋经济思想, 增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海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以提升海洋意识引领和深化海洋经济工作。
4.2. 合理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统筹海洋产业区域布局。
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 聘请权威专家对大连海洋资源进行深入调查论证,完善海洋开发建设规划和海洋生态保护规划,
为海洋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按照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完善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切实发挥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的引导作用, 深化岸线资源整合和港口布局, 合理配置海洋资源, 提高海洋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发挥优势海洋产业的集聚效应, 推动区域海洋产业集群的形成, 促进海洋经济与沿海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现海陆产业互动和海陆经济一体化, 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1】
4.3.优化海洋经济结构, 加快产业高级化进程。
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 加快发展海洋第二产业, 积极发展对海洋
经济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实现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 提高二、三产业比重。通过项目牵动、龙头带动、工程驱动, 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实现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提高海洋经济的整体实力。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生物育种、海洋功能食品等产业, 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制造、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 突出滨海旅游特色, 逐步将大连建成集海洋娱乐、科技交流、休闲度假、渔家风情、康体保健、文体旅游、观光游览、生态旅游、游船旅游、探险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
4.4.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 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鼓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 推进海洋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建立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产学研结合” 的互动机制, 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 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开发, 充分发挥企业在海洋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龙头海洋企业。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加强中间试验和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 努力将大连建设成为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发基地、海洋高端产业的集聚基地。
4.5.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 加强海洋环境监督和管理。坚持改造与保护并重、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举的科学发展思路, 合理开发使用海岸资源。严格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统筹考虑重大涉海项目, 强化专家论证, 保证海洋环境评价和海域使用论证的前置性和客观性。重点监控陆源污染物排海, 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切实抓好海上流动污染源的整治工作, 建立海陆一体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对海岸、海岛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重点海域的综合整治。建立完善海洋环境检测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重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
逐步建立海洋环境宏观调控机制, 实施生态环境分类管理制度。
4.6. 发掘与弘扬海洋文化, 构建国际海洋文化名城。
从战略高度重视海洋文化建设, 提升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推动力。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指针, 制定和完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壮大海洋文化产业的规模, 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网络信息等领域, 着力培育骨干海洋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紧扣海洋文化主题, 文化与科技联姻,传统与现代交融, 政府与民间合作, 城市与乡村互动, 着重构建以海洋旅游业为主体, 以海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庆典业、海洋会展业、海洋工艺品业、海洋文艺演出业等为辅的海洋文化产业链, 扩大海洋文化市场。积极整合各类海洋文化专家和人才,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创新海洋文化服务, 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支柱产业, 把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海洋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