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小于5cm皮质腺癌与良性腺瘤区别
• 后者多边缘光整,大多密度较低且较均匀。
嗜铬细胞瘤 • 4个10%
• • • • 10%位于肾上腺外 10%为双侧、多发 10%为恶性 10%为家族性
• 以20~40岁最多见,多数为单侧,直径常 为3cm-5cm,甚至达10cm以上 • CT:较小肿瘤密度均匀,大者易出血、坏 死、囊变,也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多明显
肾上腺腺瘤
• 腺瘤为小圆形、椭圆形或滴状结节影 • 边缘光整,一般小于3cm • CT:密度均匀,类似或低于肾实质密度, 多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廓清快 • MRI:反相位上(抑脂序列)肿块信号多明 显减低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
• 直径常超过5cm,呈类圆、分叶或不规则形 • CT:密度不均,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及钙 化。动态增强为进行性延迟强化。 • MR:T1WI 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化学 位移(抑脂序列)一般信号会下降;侵犯 下腔静脉时,其内血管流空影消失。
节细胞神经瘤
• 通常是光滑锐利的,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 分界清楚;
• 肿瘤沿周围器官问隙呈嵌人性生长,包绕 血管,但不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 • CT:多为不均质低密度灶,稍低于肌肉组织; 强化后密度轻度增高或者延迟强化,但仍 低于肌肉组织。
• MR:T1 WI:均匀中等信号,T2WI:不均匀 高信号,T2WI上还有一个特征性表现,在 高信号的肿瘤中存在曲线型或线性的低信 号灶,可称之为“漩涡征”。(ZhangY等 研究)
强化
• MR:T2WI显著高信号(信号强度接近CSF 信 号);梯度回波反相位(抑脂序列)信号无下 降
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鉴别
• 后者坏死得更显著,坏死形态不规则,与 前者尚规则光整的囊变不同; • MR上前者T2WI信号比后者高; • 前者MR上梯度回波反相位信号(抑脂序列) 无下降,而后者有下降; • 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前者强于后者; •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 (陈小龙,马强华等)
• b值取800 s/mm2,ADC值为0.986×10-3mm2/s为良恶性 肾上腺肿瘤的最佳阈值,此阈值点对肾上腺良恶性肿 瘤诊断的敏感度达到80%,特异度为78%。
病例一
• 患者女,32岁,右腹胀痛2月,发现腹膜后 肿块10天。
• 病理:右肾细胞癌,伴囊性变。
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 儿童期恶性肿瘤,多在3岁以下,呈分叶状或不规 则形;较早就发生全身骨转移,易侵犯周围组织 和血管。 • CT:密度多不均匀,内有坏死、囊变或陈旧性出血 所致低密度去;瘤内多见不规则钙化;增强呈不 均一强化; • MR:T1WI不均一低信号,T2 WI不均高信号,其 信号较节细胞神经瘤低,增强早期可见明显强化。
• 术பைடு நூலகம்病理:肾上腺皮质癌。
病例五
• 患者男,60岁,检查发现右肾上腺包块1月 余。
• 术后病理: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参考文献
• 1.吉华明,陈自谦,丁洪彬,等.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诊断[J].放 射学实践,2006,21(4)333-335. • 2.王文红1,白人驹等,良、恶性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动态MRI检查,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006-9011(2009)11-1426-04 • 3. Israel GM, Korobkin M, Wang C, et al. Comparison of unenhancedMRI and chemical shift MRI in evaluating lipid-rich adrenal denomas[J]. AJR, 2004,183:215-219. • 4.陈小龙,马强华,陈纲等,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2009,10000313(2009)05-0518-04 • 5. Rha SE,Byun JY,Jung SE,et al. Neurogenic tumors in the abdomen:tumor typ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J].Radiographics,2003,23:29-43. • 6.石国儿,李 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MRI特征及诊断价值,2009, 1006-9011(2009)12-1638-03 • 7. MangerWM,EisenhoferG.Pheochromocytoma: diagnosisandmanagementu~ate[J].CurtHypertensRep,2004,6(6): 477—484 • 8.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 • 9.腹部影像诊断学必读,2007 • ……………………
对比剂廓清慢
• MR化学位移(抑脂序列)无信号改变
髓样脂肪瘤
肾上腺单纯囊肿
肾上腺神经鞘瘤
与肝、肾来源肿瘤相鉴别:
• 肾上腺肿瘤中心位于肾上腺区域,与肝、肾的交界 角呈锐角; • 肾上腺恶性肿瘤明显侵犯肝脏时,与原发肝脏肿瘤 的鉴别要点是后者常侵犯和推移肝内血管,且 门静脉瘤栓常见; • 肾上腺肿瘤位于肾脏的前上方,推压肾脏向后下方 移位,肾盂肾盏多无变形,有别于起源于肾脏的 肿瘤,而源自肾上极的肿瘤则在增强后常看不到
• MRI平扫T2WI冠状面(A)显示左侧肾上腺巨大 占位(↑),中央见大片高信号坏死;增强扫 描(B)肿瘤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
关于肾上腺肿块钙化特点探讨
• 吉华明,陈自谦等.认为钙化形态与肿瘤 良恶性有关,散在点状或砂粒状为良性的 特点,而粗大条形或不定形倾向恶性。
肾上腺转移瘤
• 原发肿瘤病史 • 多2-5cm,可双侧,也可单侧,形态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动态增强为中度延迟强化,
病例二
• 患者男,29岁,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包块1月 余
• 术后病理:节细胞神经瘤
病例三
• 患者女,48岁,发现右肾上腺去肿块1月余
• 追问病史:发现血压升高4年余
• 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伴包膜浸润
病例四
• 患者女,17岁,发现肾上腺包块一周
• 追问病史:发现第二性征男性化3年
肾上腺肿瘤诊断及 鉴别诊断
正常肾上腺大小
• 侧肢厚度小于10mm,面积小于150mm2 • 侧肢厚度小于同侧膈肌脚厚度
•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增生
• 双侧肾上腺多呈弥漫性增大,形态仍保持 正常,仅见轮廓饱满,边缘清楚。
• 也可仅见于单侧,单肢或为结节状增生。 结节状增生常为多个结节
完整强化的肾皮质。
进展
• 良_恶性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动态MRI检 查 • 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
良_恶性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动态MRI检 查(王文红,白人驹等)
• 以5min延迟点的肿瘤廓清率(Wash≥23%) 诊 断良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75%、 81%、84%和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