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正好扬帆

风正好扬帆

风正好扬帆
——从十八大报告中感受教改新风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京隆重开幕。在收看了党的十八大开幕式盛况,热切关
注着党的十八大召开,认真聆听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题为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后,相信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对国家
教育事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
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整体推
进,教育改革创新向深度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难度也必将增
多。如此,只有真正学深悟透十八大精神,正确地理解和把
握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才能以更加饱满的改革与创
新激情,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视点一:竞争上岗借风催生的改革动力——校长竞争上
岗成为大会代表讨论的热点
以前我们经常讲到教育科学发展。那么,什么才是教育
科学发展、如何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呢?改革开放以来,教育
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用的认
识也日益深化。但由于错误认识的长期影响,对教育优先发
展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从教育内部认
识教育优先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主动、更自觉、更有
效地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
十八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校长一律实
施竞争上岗的建议,正是为今后教育改革打开了一个新的突
破口。建立起公开选拔,竟争上岗、择优聘用的选拔任用机
制,可以起到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建立有利于优
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的作用,从而为
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着眼今后十年的教育改革方向,中小学教育中的效率、
质量、管理应当也必然成为第一要素。中小学校长一律实施
竞争上岗,不仅是对基层教育管理干部任用体制的调整,也
必将带动整个基层教育体系的深入变革——人浮于事消极
怠工的工作态度将失去原有的市场。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
为建设科学强国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的。
视点二:破除制度樊笼带来的公平正义——关于允许学
生春季异地高考的现实意义
教育不公是异地高考的根源,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
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均衡的分配教育资源,改革现有的招生制
度。
大会代表提出:在十八大后,建议中央政府在恢复全国
统一试卷高考的基础上,国家“985”工程的36所大学,在
全国范围内一律进行“沙里淘金”式招生,杜绝任何形式分
指标、加分、自招、保送等形式招生。
这样做,将使得人们望眼欲穿的教育公平向前迈出关键
性的一大步,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打破制度壁垒、带
来更广泛意义的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必将进一步加大整个教
育领域内的横向全面竞争。新的改革举措,对怎样进行课程
设置、教育教学、兴趣爱好培养等等诸多要素都提出了全新
的研究课题。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教学能力、管理水平也
将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更加严格的实践考验。
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压力,同时也一定会成为全面改进
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动力。
视点三:新的学制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思路——前瞻下一
阶段缩短学制方向
有代表在大会期间多次强调呼吁缩短学制的重要性,认
为改为小学5年,中学5年,为全面实施10年高中义务教
育作准备,是十分必要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在保证教学质量
的前提下,把学制缩短,不但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还能促进
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
缩短学制改革实施后,教学大纲必然进行相应的修改,
课程设置与教材也会同步更新,再加上对学校配置与布局的
调整、师资力量重新分配,以及为了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
学校的差距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等等。
虽然这一改革的时间跨度会比较漫长,但为了适应这一
系列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充电式的全程
学习,在岗位任职的同时保持敏锐的思维,前瞻性地提高教
学和管理水平,为保证改革的有效进行储备能量。
视点四:改革“两免一补”发放方式,印制“义务教育
券(卡)”
这十年中,我国在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更
大的挑战是怎样才能“上好学”,解决普通百姓子女接受更
好教育的新期盼,十八大后,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放在提高教
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
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加强综合
素质的培养,促进人才迅速发展。
代表普遍认识到:现行的“两免一补”本身是一项造福
民众的工程,但由于操作方式不当,既没调动教师的工作积
极性,又助长了教育上的弄虚作假。因此,终止两免一补发
放方式,同步设计发放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券(卡),已成燃
眉之急。学生凭券入学,学校凭收到的券(卡)到财政部门
兑换经费,与教育局脱钩,学校有权自由支配兑换来的经费,
学生凭券有权选择公办、民办学校就读,这样,学校为了多
收券(卡),会尽力办好学,教师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其
结果是,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在竞争中繁荣发展,民办教育也
大踏步向前,政府还节省了开支。
通过这项举措不难发现,党和国家在保障教育公平、提
高全民旅文化素质、维护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上所表现
出的决心,使我们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充满了信心!
视点五:用工资收入宏观调控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
间的差距,既包括办学条件的差距,也包括教育教学质量的
差距。从政策的基本要求来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
还是相对办学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等政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
的基本要求。
线联平代表就讲到:“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均衡!”
有代表提出:在农村工作的,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应当
享受每月150元生活补贴,20年以上的享受200元补贴,边
远地区可更高,退休取消。
只有不断科学的、合理的鼓励政策,才能让教育工作者
自觉扎根基层、献身农村教育,我国城乡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的同步发展。
教育部最近明确指出,为确保我国1993年《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公开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
标的如期实现,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严格教育经费使用监管,不断完善教育投入和保障体制等方
面的主要政策举措和工作进展,提出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
费支出结构,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向农村地区、
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
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倾斜。
上述这些的举措,将最大限度地惠及全民,推动教育公
平、科学、健康发展。同时、也是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
强烈呼声的善政之举,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坚定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牢记职责使命,全身心
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中,言为人师、行为世范,为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完成十八大制定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