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安全需要:
1、内容: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 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需要。 2、特征
缺乏安全需要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
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 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举例】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的不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本章重点:
1、需要的概念、特点、需要层次理论; 2、动机的概念、特点和动机的理论; 3、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过程。
□本章难点:
1、需要层次理论;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动机的理论。 3、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有机体由生理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部 不平衡状态。它是个体活动的源泉。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 条件的欲求。
【举例】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
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 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会带来价值,而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4、评价:
(1)积极意义:
①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完整的需要理论。它系统地探讨了 需要的实质、结构、发生、发展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需 要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需要与欲望的关系
〖联系〗
欲望以需要为基础,是需要的心理反映; 需要通过欲望变现出来.
〖区别〗
1、人的需要主要产生于和决定于人本身;人的欲望则产生于人的 需要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
2、需要是一般的、抽象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具体指向某一具体 对象或满足物,需要与满足相对应;欲望则与满足物相对应.
3、需要是“内隐的”,欲望一般是“外显的”.
①来自内部的要求;②来自外部的要求。
【注】当个体感受到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并引起内部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时,要求就转化成需要。
(2)指向一定的客体、事件 ①宽泛的客体; ②具体的事件或对象
4、需要的特点
(1)对象性
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的客体、事件或对象。
(2)紧张性
导致紧张产生的原因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
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 理趋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 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社会 性动机。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性
爱好:指向某种活动的兴趣。
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注:定势就是一种无意识动机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
(3)驱动性
需要是推动个体去从事各种活动的源泉。
(4)起伏性 需要时而呈活跃动态,时而转入潜伏的静态。 (5)重复性 个体的需要特别是一般性的需要(比如对食物、性等)总是不断 地重复。 (6)社会历史性 需要具有社会制约性,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7)年龄特征性 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 个体的主导需要是不同的。
(二)需要的种类
1、以起源为标准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亦称:生物学需要) ①主要内容: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性、排泄、配偶、嗣 后等等。 ②产生原因: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引起。 ③积极意义:机体维持生命;繁衍后代。
【知识点】
a.人和动物都有自然需要,但内容和 满足手段有所不同;
4、需要比较容易满足,欲望则很可能难以满足.
【补充】 关于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1、一般情况下,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即需要在诱因的 作用下,转化成动机。没有诱因出现,需要不会转化成动机。
2、发表时间:1968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
3、主要内容:
(1)人的需要由五个不同的等级构成,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
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 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 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 绪低落。
【举例】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
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 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相信这社会,变的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 而藉此来保护自身安全。 一个成人, 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 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 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归属和爱的需要:
1、内容: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 系的需要。
2、特征:
5、人的需要与动物需要的区别
(1)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动物的需要没有社会性。 (2)人的需要的内容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与动物不同。 (3)人的需要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动物受本能控制。
6、需要的作用
(1)需要是保证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需要永远带有动力性,从而使人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
(3)需要对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意志影响很大。
【理解】1、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 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 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动力;
2、动机要求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活动),这些活动促 使个体得到或达到他们的目标。各种动机理论都认为,动机是构 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补充】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或引起活动。现代心理学 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 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某一目标 的内在动力。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
4、评价:
(1)积极意义:为研究需要的结构提供思维的视角。
(2)不足之处:①没有解释需要发展的过程;
②很难予以经验广义的检验。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时简称:马氏理论) 1、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1908~1970) 【补充知识】
(1)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 (2)心理学第二势力: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3)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 (4)心理学第四势力:超个人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 苏蒂奇
b.人的自然需要大多数受社会规范调节。
社会需要
①内容: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 要、求知的需要等。 ②产生原因:机体外部的社会要求引起。 ③意义:维系人类社会生活秩序;推动社会进步。
【知识点】
社会需要和自然需要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2、以指向的对象为标准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并成为激励和引导个 体行为的力量。
(2)五种需要有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之分
①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叫低级需要,也叫缺失需要。包 括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只有在满足了
这些需要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
上舒适。
②为了个体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 要叫高级需要,也称生长需要。专指顶部的自我实现 需要。
(5)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解读五种需要的内涵
生理需要:
1、内容:级别最低,人对食物、水、空气、性欲、 健康等的需要。 2、特征 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 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举例】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
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
自我实现的需要:
1、内容:最高层次的需求,是针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 得的需求,具体包括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 等等,在前面各低层次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 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
2、特征 缺乏尊重需要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 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使命感)。 因此,极需要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 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 观、道德观胜过金钱;懂得爱人、尊重社会。
关于需要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比较著 名的是默里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中马斯洛的 影响最大、最深远、最容易被人们接受。
一、默里的需要理论
1、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 默里 2、发表时间:1938年。 3、主要内容: 把需要分为第一需要(生理需要)
第二需要(心因性需要) 两类
【分析并理解概念】
本质:内部不平衡状态。
(1)生理上的不平衡 (2)心理上的不平衡
【补充】
1、表征形式:
(1)缺失感或不足感;
(2)求足感。(注:这是需要可以转化为动机,并成为个体活
动或行为动力源泉的的原因。)
2、表现形式:内隐
但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后,个体会产生一定的紧张状态。
3、需要的产生条件
(1)个体感受到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
而不是用来说明活动本身是什么或怎样进行的。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二)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性需要产生的 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穿衣、性欲 等。
(2)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而产生的动机,如兴趣、交往等。
尊重的需要:
1、内容: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 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 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