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摘要: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

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

虽然说,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语感会不断增强,但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快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对我国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学习第二外语即英语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此阶段儿童好奇心强烈、模仿能力突出、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等方面,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以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和选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
1、前言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建立小学生l英语初步的语感,培养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可见,英语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对英语的直接感受和感知的问题,很多英语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中。

这些教师更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并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还有的教师也只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唱几首英文歌、会读几个简单的单词就了事,也不管学生是否记住并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意思。

学生要么缺乏英语语感,要么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

甚至对英语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这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

本文从语感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培养小学生英语语感的方法三方面着手浅议小学生英语语感能力的培养。

2、语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语感”在字典中的文本解释是: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

语言学家吕叔湘定义语感为:对语言现象相同相异等的敏感。

这种感性认识能对即将生成或已经生成的语言现象是否恰当做出判断,并纠正错误。

语感和听、说、读、写一样属于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个从没上过语言课的孩子也能听出“我喝了一片面包。

”这句表达是不恰当的,这就是语感,没有人教他,他也没有刻意去学。

而能有这种敏感。

可见语感不是教会的,而是习得的。

儿童学习母语时会产生语感,同样。

对第二语言也会产生语感。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
和运用。

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这种语感分为对言语形式的感知(语音感、语形感、语义感、语气感。

语调感)和对言语内容的理解(语意感,即对言语的表达意图的感知)。

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语音感的获得先于语义感和语法感。

第二语言语感同样是习得的。

比如年龄较小的人移民到第二语言国度(如英国),即使不上一节语言课,只是沉浸在英语社会中,也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进而能够熟练的运用它。

中国近代外语教育学家林语堂先生曾经讲过,英语学习者必须“口读、耳闻、手写、目视”,不断地仿效与背诵,在整句的效仿。

整段整篇的揣摩中,学习者就会不知不觉地将其句法、音调整个吸入,从而达到像孩子学会说话般的“脱口而出”这实际上是语感在起作用。

可见,语感是人凭直觉感受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

或者说是感知和生成语言的直觉成分。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音学习、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语感越强,就越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分辨,剖析。

语感是仰仗语境直接感知语言信息。

是由语言信息刺激引起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心理活动的“聚变”式综合反应,它本身显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的特征,而是这些心理过程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后统一的一种悟性,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

也是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积淀”相交融的一种心智技能,反映着“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自动化程度。

由上所述,英语语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教师务必要在小学阶段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提高语言的其他能力以及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语感基础。

3、培养小学生英语语感的途径
小学生学习英语有以下特点:
(1)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异国文化、语言有兴趣;(2)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和突出的模仿能力;(3)心理负担轻,乐于开口;(4)有较强的表现和参与的欲望;(5)有相对较多的时间投入外语学习。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这些特点来思考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在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中培养语感
前文已经提到,英语语音感的获得先于语义感和语法感。

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的朗读和背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虽然说的是母语的习得,但对于英语学习也是一样的。

会读的单词、句子多了,在经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后就会学会、掌握他们。

而朗读也不是单纯由教师颂读、学生跟读,而是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比如分组朗读,将学生按人数分成若干组进行朗读,可以以竞赛的方式看哪个组的学生读得好,已引起学强烈的兴趣;还可以分角色朗读,如果语言材料是通过视频播放文件中的音频材料,那么便可以按材料中各种人物的年龄,让学生试着模仿他们的声音特点进行朗读,这样不但训练了他们的语音,对语调、语气的训练也是有好处的。

背诵之于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是也并不是不可行。

唱歌就是一种背诵的形式,教师可以教学生唱一些韵律感比较强而又有适量的新单词或简单的语法知识在内的歌曲,学生会唱之后自然就记住了歌曲的内容,慢慢的语感就可以形成了。

此外,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一些比较有趣的篇幅较短的童话故事也是可以作为学生背诵的材料。

3.2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来自于语言实践。

尤其离不开真实的语言情境。

因此。

教师要注意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置身于一种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中,而这种氛围包括制造良好的课堂和课外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可尽量用英语授课,让学生用英语回答和讨论问题,当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时可加以适量的汉语复述伴随以动作、手势、表情等,总之让学生明白教师用英语表达的意思,这样,久而久之。

学生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当以后听到相同的句子或短语后不用教师解释就会明白它们的意思,良好的语感就渐渐形成了。

用英语授课主要是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有较多的语言输入。

让学生一上英语课就能较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以清晰明快、抑扬顿挫的英语口语给学生鲜活、生动的语言示范,也便于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令其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课下也要下功夫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例如。

可以组织一个英语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用口语交流以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收看一些英语教学节目,多听课文录音、课外辅导书的磁带。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办英语黑板报,里面的内容可以是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英语小故事、英语图片,还可以是有关某个专题的内容。

比如各种食物的英语名称。

各种表示颜色的单词以及其他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内容。

一言以蔽之。

课外活动要让学生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英语并且运用它,使学生在感知和运用语言中逐渐培养语感。

3.3加强口语交际,体验语感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口语交际活动。

让学生在各种真实的感触性很强的情景中进一步
感悟、运用语言,使自己的语感得到训练。

与此同时,活动中要让学生认真倾听,鼓励他们边听边想,感受语言的魅力,如果能从别人的语言中听出错误并且知道怎样改正。

那么语感水平便是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了。

4、结语
总之,良好的英语语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获得的,而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的。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并使之长久地积累下去,促进学生进一步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项本芳,提高初中生英语语感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4).
[2]徐琴,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