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20期(总第320期)作者简介:冯瑛(1970-),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
陈建东(1967-),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收入分配
。贫困的本质及反贫困对策
冯瑛1,陈建东2
(1.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都610031;2.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成都610031)
摘要: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文章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
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
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我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
题。
关键词:贫困;贫困线;定义
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10)20-0074-04
0引言
贫困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和技术上的问题,而
且在某种意义上,贫困线的变更和贫困的定义是社会公平和
效率平衡的过程。进一步地说,贫困定义的演进及其相应的
贫困线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不仅如此,它还反映了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短期和长期的平衡过程,特别是在社会
稳定受到贫困威胁的时候。对贫困线划分的决策和对贫困的
定义是与政府以及社会帮助穷人的能力相联系的。贫困的标
准决定需要三个要件:其一,必须选择贫困的相应维度和特
征;其二,决定贫困线,即在此线之下的家庭和个人被认为是
穷人;其三,选择用于报告全体居民和部分居民的贫困标准。
国内有关研究贫困的问题始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对于贫困定义的研究鲜见于国内的文献。直到90年代,研究
的深度和范围仍不及国外的相关文献。因此为了全面深入地
研究中国的贫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国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
行评述,了解国外贫困研究的成果和目前贫困研究的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一些影响较大的相关文献,我们在给出主
要的不同论点的同时,将详细分析主要的几类贫困的定义、
相应的贫困线和中国的贫困状况。对这些文献的回顾,有利
于加深我们对贫困概念和中国贫困现状的认识。
1贫困的本质
在使用适当的方法分析评估贫困之前,应该首先批判地
分析对贫困定义的方法,然而有关贫困问题的学术争论大多
是关于贫困的定义。因为贫困总是根据其发生的社会习惯来
定义的(Hobsbawn,1968)。
19世纪末,CharlesBooth和SeebohmRowntree对贫困的定义和标准做出了主要贡献(Holman,1978)。Booth的贫穷
是指那些没有能力支付“生活必需品”的人。Rowntree以必须
满足“生理效率”的收入作为分界线,以此划分贫困和非贫
困。这个定义主要以食物消费为主。根据Rowntree的“一篮子
法”,基本营养被转化为具体的食物量并以现金表示,然后再
加上支付房租、最低量的衣物和杂用(MacGregor,1981)。1965
年,美国社会保险局的经济学家Qusanski改进了Rowntree
的方法并建立了美国的贫困线。其方法要点如下:第一,Qu-
sanski利用和Rowntree相类似的方法确定了最低食物支出,
然后以特定的恩格尔系数(如60%)以区别贫困和非贫困;第
二,最低食物支出除以恩格尔系数就得到了贫困线。这种从
人类基本需求不足的角度来定义贫困的方法直到现在仍然
被许多学者和国际组织广泛应用,如世界银行以及国际劳工
组织就是运用该方法来评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很
多发达及发展中国家也是应用这种方法测算他们自己的贫
困线。
至此,贫困是由收入的多少来检验的,即拥有一定数量
的货币用以购买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Holman,1978)。Qu-
sanski的贫困定义因为比较容易,所以被很多国家采用。然
而,基本需求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以及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存在
很大不同,他们还取决于个人生活的经历(Mingione,1996)。
事实上,人们不仅受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心理因素、社
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该定义的困难之处还在于
“最低需要”的含义和满足这些需要所需的货币数量(Ansel
和Sharp,2002)。通常这些需要用一定的货币量来衡量,这
要求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穷人应具备一定的持家管理能
力,否则很容易突破最低需要的控制。同时提供给人们必须
的最低营养和卡路里的食物需求量一旦设定,相应的食品种
类也就确定了,这意味着穷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必须容忍给
定的菜单。Gordon(2000)
进一步指出这样的方法是没有科
74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20期(总第320期)学基础的,它没有尊重穷人和劣势群体的需要。要改变个人
的生活状况仅靠一定程度收入的增加是不够的(Holman,
1978)。Townsend(1993)认为在现代社会,不仅要考虑个人的
营养需求,而且要考虑他对教育、住房和安全的需要。贫困应
该被定义成一种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个人和家庭其所拥
有的资源远远低于社会个人或家庭平均支配的资源,事实上
他们被排除在一般社会成员应具有的正常的生活方式和习
惯之外(Lee和Murie,1997)。
以上的讨论只是说明了贫困的表象,并没有涉及贫困的
本质。Sen(1992)认为贫困问题反映的不是一个人所拥有的
资源,而是他能否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
要。以Sen的观点,贫困本质的解释不能以经济资源占有的
多寡为标准,必须要以人们取得收入、社会地位和其他生活
条件的能力来研究。Sen不是简单的将贫困视为物质生活水
平的匮乏,而是从人们多种能力缺失的角度来考察(Allen和
Thomas,2000)。在某种意义上,美国政府对贫困的定义(贫
困与人的最低需求和他满足这些需求的应具备的能力有关)
反映了相似的思想。Sen认为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能力的缺
乏,而不仅仅是收入的低微,这是辨别贫困的标准判据。这一
观点并不否认低收入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看法,因
为收入的缺乏是能力缺乏的最重要的表现,收入并不是构成
能力的唯一手段。因为收入对于能力的取得非常重要。又因
为生活能力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因此能力的改善有助
于收入的提高。较好的基础教育和医疗保障直接改善生活的
质量,也增加了人们获得收入和摆脱贫困的能力。
因此,在传统的贫困定义和Sen的定义之间存在着逻辑
的联系,前者更多注意描述贫困的表象而后者注重探讨贫困
的本质。尽管贫困传统上用货币手段来衡量,但贫困的度量
具有许多其他的维度。贫困不仅与不足的收入和消费相联
系,而且还涉及到健康、营养、识字、社会关系、安全感以及自
信等方面。Sen认为贫困不仅仅局限于货币的剥夺,贫困是多
维度的剥夺,其包括了选择权的剥夺,包括健康、长寿、体面
和自由、自尊以及别人的尊敬等基本人类福利机会的剥夺。
这个观念和基本需求的观念相区别在以下几方面:第
一,基本需求的观念是从满足人类福利的手段为出发点,而
Sen的能力的观点是从享有基本人类福利的选择和机会为出
发点;第二,基本需求贫困只考虑了人类发展的物质方面,而
Sen的观点既考虑了人类发展的物质的方面又考虑了非物质
的方面;第三,在基本需求贫困的定义中,穷人是完全被动
的,而在Sen的定义中,能力被认为是一种资源,是摆脱贫困
最具积极意义的资源;第四,Sen的定义回避了基本需求理论
中有关贫困线、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问题;第五,因为Sen
的定义比基本需求贫困定义更深刻,所以它能为消除贫困提
供更有效的对策。毫无疑问,这种贫困的观念为社会学和经
济学以外的其他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其他相关
的学科进一步研究贫困问题开启了一个广阔的领域。
然而,Sen的定义仍然存在一些缺陷。Henderson等
(2003)指出,根据其定义我们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数据,而且至今关于能力缺乏的衡量并没有统一的看法。基本能力的
准确成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贫困研究的发展,贫困已不局限于统计数据。它还
需要关注个人经历、感情和态度(Holman,1978)。对特定环境
和人们的感知的研究也是研究贫困的方法(Ansel和Sharp,
2002)。主观感知可以被用来度量贫困,这种贫困的度量是基
于对家庭相关问题的回答:一是他们的自我感受,二是最低
标准需求的判断,三是在社区中他们的收入排名。主观度量
不仅被用来评估一个特定的家庭是否贫困,而且可以比较贫
困的主观度量与客观度量(基于可观察到的收入和消费数
据)的异同。
但是,主观度量来研究贫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方
法的不同,主观度量与传统的度量在结果上可能有差别,而
这种度量不能比较不同地区的贫困状况。所以它不能为相关
的公共政策提供一个很好的决策依据。
定义和分析贫困成分的最新努力是把贫困划分为三层
需求层次。即生存方面:食物/营养,健康,可饮用水/卫生设施
和衣服;安全方面:住所,和平,收入和工作;能力方面:基础
教育/识字,民众的参与权,家庭健康和社会心理。对所有这
些需求,共开发了33个特定的指标(ADB,1999)。不过上述指
标标准的量化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有很多种不同方法可以用来确定贫困线,方法的选
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的度量和谁被认为是穷人
(Coudouel等2001)。确定贫困线在不同时间和地域的连续
性非常重要:具有相同消费的两个人不应该被认为一个是穷
人而另一个不是。食物能量摄取法是根据消费支出或者收入
水平能否满足基本的营养来定义贫困线,并给定满足基本营
养所对应的食品。假如这种方法被应用于不同的地区,那么
贫困人口的食品消费模式将要发生改变(Ravallion,1994)。
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是基本需求成本法,用这种方法需要按
照当地的价格来估计基本食物的成本。因为不同地区价格不
同,所以执行全国统一的贫困线是困难的。虽然贫困线的制
定总是含有一些主观的成分,但贫困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
需要得到保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福利
水平的提高,在现实中,如前所述,除了食品和衣服外,住所、
安全饮用水、必要的卫生设施、初步的教育和健康设备也要
被贫困的定义包括进来(UnitedNations,2002)。至此,贫困
线应该反映的不仅仅是未能满足特定消费需求的家庭的平
均收入,而且应该反映没有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处于边缘化
的一系列方面。Ahluwahlia(1976)认为贫困线在不同的国家
以及在不同时间是变化的,但是像健康、营养、教育、住房、卫
生、清洁水等辅助指标也正在变成所谓的“基本需求”方法的
主要项目。这些综合指标可以用身体素质指数(PQLI)来衡量,
即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和文盲率3个指标的平均值(Lal和
Myint,1996)。在实际操作中,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可以作为
贫困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人们可以专注于儿童的营养状况,
也可以专注于一些特殊疾病,如痢疾和呼吸道疾病的影响范
围。在教育方面文盲率是衡量贫困的主要参数(World
Bank,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