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
1. 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试论其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及生态保护的对策和措施有哪些?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1)过度捕捞
(2)海洋环境污染
(3)海洋工程的兴建致使海洋生境破坏
(4)过度的水产养殖
(5)海岸侵蚀
保护海洋资源与生态系统的对策措施:
(1)加强海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2)制定利于海洋开发的经济政策
(3)确立科技兴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4)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5)不断完善海洋立法
2. 荒漠及绿洲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如何保护?
荒漠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1)能固定流沙,减弱风蚀,改善生态环境;
(2)提供一定数量的牧草,可以发展畜牧业。为人们提供肉类制品和奶类制品,以及动物
的毛皮。
(3)提供名贵药材,许多为特有药材,可供出口,换取外汇。
(4)有许多动、植物为世界、国内及当地特有,这些动植物珍稀、古老,极具科研价值。
(5)提供柴草,作为燃料,满足当地生活的需要。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1)对植物资源掠夺式的樵采和滥挖药材,使得许多植物遭到严重破坏,沙丘活化,珍贵
药材如甘草、麻黄等急剧减少。
(2)过度猎捕和破坏栖息地使许多动物濒危或灭绝。
(3)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农业开垦。
(4)近年来对石油和其他矿藏勘探和开采,以及道路和城镇建设,以及多种不同方式(破坏
栖息地,阻断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扰乱它们的正常生活等)给野生动、植物构成威胁。
(5)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例如塔里木河上、中游用水过量,造成下游断流,致使依赖
河水补给的大面积天然林和人工林衰退以致枯死。
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对策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控制生物资源的利用
(2)增加投入,加强保护区建设
(3)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
(4)加强对荒漠生态系统保护的科研
(5)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3.试述生态评价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关系?
生态评价也叫生态环境评价,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质
量评价指根据选定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评定某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劣,作为环境
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参考标准,或为环境规划和环境建设提供基本依据。生态环境影
响评价指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
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
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污染治理修
复方法。
二者的关系生态评价是生态修复的前提,能指导生态修复的进行。只有在对生态系统进
行全面评价,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制定更有效、更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使生态环境回复健
康状态,这也是生态评价与生态修复的目的所在。
4.试述流域水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互动关系?
见图3-2.
5.生物修复时,为什么要进行可处理性试验?
(1)了解决定生物修复技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因为环境中的污染物一般是混合性化学物质
且污染现场各有特点。
(2)评估生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规划保持生物修复系统中生物活性最大的策略。
(3)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污染物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防治措施;②提高生物活性的技术手段; ③评价生物修
复效果所需的检测手段。
6.造林前的整地有什么作用,主要造林整地方式有哪些, 在风沙大的地区在什么情况下需
整地?应如何整地?
整地的作用:
整地是造林的第一道工序,是造林前对造林地土壤翻垦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
(1)使土壤变得疏松,一方面有利于苗木根系的伸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2)由于整地过程中对造林地的局部地段进行了翻垦,从而改变了造林地的水热状况。
(3)由于整地切断了土壤毛细管,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
(4)在山地条件下合理的整地措施本身就是一项水土保持措施,可拦蓄地表径流、减缓流
速,减免土壤侵蚀。此外,提前整地也有利于造林施工。
造林整地方式 :
两种: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1)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的整地方式。
优点: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及林粮间作
缺点:用工大,投资大,易造成土壤侵蚀。
适用的林地:平坦、辽阔的造林地。
(2)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在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上造林时,原则上不进行整地。但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进
行适当整地。如:
在丘间低地无积沙又为黏质土壤时,可以提前犁耕,但是要注意犁沟方向尽可能与主风方
向垂直,以便自然积沙,起到保墒压碱作用,这样有利于造林成活与生长;
在杂草丛生的草滩上造林时,可采取带状整地,以防风蚀。风沙严重地区整地必须注意,应
以尽可能不引起或少引起土壤风蚀为好,必要时可配以必要的机械沙障(如草方格、栅栏)。
优点:用工少,投资小,适合于各种造林地。
7.试述河流生物修复与河流生态修复的异同之处。
河流生物修复指用微生物或微生物菌群来降解河流水体中的有机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如
COD
、5BOD、有机氮或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等。从而使河流水质得到改善,河流生态
得到恢复或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指利用生态工程学或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或手段,对受
污染或受破坏、受胁迫环境下的河流生物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改善、改良或恢复、重现。
可见生态修复包含生物修复,两者的共同点或共同目标都是改善或改良生物的生存和发
展环境。不同点是:生物修复是针对水体污染的修复,生态修复是针对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的整体修复。
河流生物修复与河流生态修复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项目 河流生物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
对象 水质 水生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整个环境。包括水量、水质、
水位、流速、水深、水温、水面宽度,涨水、落水时
间,以及产卵场、越冬场、育肥场、洄游通道的修复
或恢复
目标 改善河流水生生物生存、生活和繁衍、发展的水质条件 为水生生物或特有的生物种群提供良好的生活发展
环境
技术 微生物及微生物使用和利用 生态工程学和生物、生命科学
8.读懂图3-2。
9.如何起草一个完美的区域生态修复规划报告?
一份完整的区域生态修复规划报告,既要是科学有效的,也要是经济技术可行的。科学
有效是建立在对区域环境现状的全面了解之上的,而技术经济可行则要建立在当地的经济技
术基础上,因此一份合理完整的报告需要包括以下部分:
1)划定规划范围,综合了解区域概况
2)详细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找出区域问题所在
3)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4)结合当地技术经济基础以及生态环境现状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方案
5)总结规划结果,并为生态修复后期工作给出科学的建议
10.如何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法进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判定?试举例说明?
(1)首先选择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供选择的指标有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
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选择的原则有代表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综
合性原则、简明性原则、方便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
(2)计算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生物丰度指数=(0.5×森林面积+0.3×水域面积+0.15×草地面积+0.05×其他)/区域面积
植被覆盖指数=(0.5×林地面积+0.3×草地面积+0.2×农田面积)/区域面积
水网密度指数=河流长度/区域面积+湖库(近海)面积/区域面积+水资源量/区域面积
土地退化指数=(0.05×轻度侵蚀面积+0.25×中度侵蚀面积+0.7×重度侵蚀面积)/区域面积
污染负荷指数=(0.4×二氧化硫排放量+0.2×固体废物排放量)/区域面积+0.4×COD排放
量/区域降水量
(3)根据各指数及相应权重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0.3×生物丰度指数+0.25×水网密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15×(1-
土地退化指数)+0.1×(1-污染负荷指数)
(4)根据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分级表判定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例如:某地:
生态系统 森林 水域 草地 其他
权重
0.5 0.3 0.15 0.05
结构类型 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河流 湖泊 湿地 高覆盖草地 中覆盖草地 低覆盖草地 农田、沙漠等其
他类型
分权重
1 0.6 0.5 0.3 0.2 0.1 0.3 0.6 0.6 0.3 0.1 0.05
面积
0 60 20 60 20 30 10 0 20 70 30 60
算的总面积为380
森林面积=68(用各分权重计算)
水域面积=6
草地面积=36
其他面积=3
则生物丰度指数=(0.5×森林面积+0.3×水域面积+0.15×草地面积+0.05×其他)/区域面积
=0.11
若同理算得植被覆盖指数为0.12,水网密度指数为0.5,土地退化指数0.3,污染负荷指数为
0.4则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0.3×生物丰度指数+0.25×水网密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15×(1-
土地退化指数)+0.1×(1-污染负荷指数)
=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