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ANSYS的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基于ANSYS的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之 而来 的动力 问题也 就 比静力 问题更 加突 出。悬索桥 是相 对容 3 5 . 7 m, 主梁两端支撑在 主塔 的下横 梁上 , 主梁 采用 封闭流 线 型
易振动 的结构 , 由于 缆索 的柔度 大而 且非线性 因素 的影 响显 著 , 扁平钢箱梁 , 宽3 7 . 9 m, 中心线处梁 高 3 . 5 m, 连 接主缆 和主梁 的 在桥梁遭受地震 荷载 、 风荷 载或 者车辆 移动 荷载 等动力 刺激 下 , 吊杆纵 向间距 为 1 6 m。主塔为门式框架混凝土结构 , 下 横梁 以下 桥梁会有 明显的动力 响应 。因此 , 当我们 对悬索桥 的动力特 性进 为变截 面 , 下横梁 以上为等截面 。 行分析 的时候 , 如何 把握桥 体 的受力 特性 , 对于 优化设 计 以及工 2 . 1 有 限元模 型建 立步骤 程实践都起着 非常重 要的参考 价值 。 悬 索桥的桥面系根 据 吊杆 的间距 进行 离散 。主梁采用 鱼 骨 在桥梁 中的动力 学分 析一 般是用 来确 定 由惯 性和 阻尼 起着 式 , 用7 0个三维梁单元和 1 4 0个 刚臂单元模拟 。主缆和吊杆 都采 重要作 用的结构或构 件动 力学特 性 的技术 。本 文建立 一 主跨为 用三维杆单元 , 并 考虑 重力刚度 。主塔 由塔柱 、 横梁 和剪 刀撑 构 1 1 3 8 m的大跨悬索桥 A N S Y S模型 , 对其 进 行模 态 分析 , 并 与 已 成 , 采用梁单元模拟 。桥塔变截面部分 划分为 2 0个单元 , 等截 面
形式 。 动力方程与 时间 t 相 关联 的二 阶微 分方程 , 对动力 方程 的解
r
高厂 =1 1 3 . 8 i n , 跨径 l =1 1 3 8 m。
1 ) 建立 的模型如图 1 所示 。
法包括有振 型叠 加法 和直接 求解 法。其 中的振 型叠加 法是 采用 结构 的振型来形 成 R i t z 基, 然后 分析 动力 方程 的变 化 , 为 了降低 方程 阶数 , 一般会采用广义坐标代替 原有 的有 限元节点 坐标 。对 于桥梁结构 而言 , 因为桥梁 结构 的振 型具有 正交性 , 采 用振 型叠
3 ) 边界 约束 。本 文分析 中暂 不考虑 主塔与地 面 的桩土相 互
图 1 悬索桥有限元模型
2 ) 设置 主从 节点 。实际 工程 中, 主梁 是搁放 在下横 梁上 的, 加法不仅 可以有 效的降低 方程阶数 , 还可 以有效 避免原有 方程 中 与下横梁之间在竖 向、 横 向和扭 转方 向上位移 是一致 的 , 所 以在 的耦合性 , 这 种方 式 可 以很大 的简化 方程 运算 过 程。通 常情 况 这三个 方向上应该设 置主从节 点。
基于 A N S Y S的 大 跨 悬 索 桥 动 力 特 性 分 析
杨 文 杰
( 江南大学土木工程系 ,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
摘
要: 建立 了一主跨为 1 1 3 8 m 的大跨悬 索桥 的 A N S Y S模型 , 对其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 , 并与 已有相同桥型 的已建桥 梁进行 了
建 实际工程相 比较得到了相应结论 。
部分划分为 3 4个单元 , 加上横梁 , 单塔共有 1 2 0个单元 , 南塔和北 塔共 2 4 0个单元 。模型建立 , 由于悬索桥模型具有较好的规律性 , 又考虑到在计算分析过程中的调试 、 修改等问题 , 采用直接生成法 ,
即先定 义 节 点 , 然 后 由节 点 生 成 单 元 。悬 索 采 用 公力学模 型经有限元离散后 , 一般 可用 以下形 式 的运 动学方程
描 述 : + +K x=F ( t ) 。其 中 , 为 』 v阶 的节 点位移矢 量 ; 为节点速度矢量 ; 茹为节点 加速度 矢量 ; M 为 结构质 量矩 阵 ; C为
该公 式用来计算悬索横坐标与纵 坐标 的关系 , 其 中矢
・
第3 9卷 第 3 0期 1 7 8・ 2 0 1 3年 1 0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 XI ARCHI T EC T UR E
Vo 1 . 3 9 No . 3 O 0c t . 2 0l 3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I 2 0 1 3 ) 3 0 - 0 1 7 8 — 0 2
比较 , 得 出了相应的结论 , 同时指 出把握好桥体 的受力特 性 , 对于优化设计及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悬索桥 , 动力特性 , A N S Y S 中图分类号 : U 4 4 8 . 2 5 文献标识码 : A
悬索桥 是跨 越能 力最强 的桥 型之一 , 桥 梁跨 度不 断增大 , 随 悬 索桥 , 采 用 简支 单跨 体 系 , 主跨 1 1 3 8 m, 两 根 主缆 横 向 间距
下, 一般外力作用下 结构通 常 只激起一 部分 较低 的振型 , 然 而我 们一般都认 为大 多数 高阶振型分量很小 , 所 以可 以忽略不计 。 在 桥梁结 构工程 中, 在外 荷载 冲击下 , 分 析振 型 时我们 一般
采用 的方法包括 : 振型叠加法 、 中心差分法 、 N e w m a r k方法等 。
结 构阻尼矩阵 ; K为结构 刚度矩 阵。对静力学 问题 , 方程组可化简 为K x= f o而对动力 问题 , 不同分 析类 型是 对这 个方程 的不 同形 式进行 求解 。对 模态 分 析 , 通常 忽 略阻 尼 而设 定 F( t ) 为零 ; 谐 响应分 析 , 假 设 F( t ) 和 都 为 简谐 函数 ; 谱 分析 , 方 程保 持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