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录学著作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范希增补注),谢灼华《中国文学目录学》、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均是很好的著作,当然,再进一层可以认真阅读《四库简明目录》和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现在出版的书目题跋类著作很多,但多为研究性质,要有相当的基础后再阅读guoqianghe 2008-1-5 10:31我推荐以下书籍;『目录学』仓石武四郎著1973,1979•东京『中国目录学』清水茂著1991•东京『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1981•北京『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1938,1981•台北『目录学』姚名达著1933,1971•台北『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1973•台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1984•北京『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1991•成都『中国目录学』昌彼得•潘美月著1986•台北『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罗孟祯著1983•重庆『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1987•上海『校雠新义』杜定友著1930,1991•上海『校雠目录学篡要』蒋伯潜著1990•北京『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1998•济南『王伯厚及其玉海艺文部研究』陈仕华著1993•台北『古书通例』余嘉锡著1985•上海『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申畅著1987•郑州『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著1940,1971•台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余庆蓉•王晋卿著1998•长沙『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高路明著1997•南京『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1983•北京『四库全书总目』上下用乾隆六十年杭州刊本影印1965,1981•北京『四库提要弁证』1-4 余嘉锡撰1980•北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玉缟著1964,1981•台北『四库提要订误』李裕民著1990•北京『四库提要补正』崔富章著1990•杭州『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1959,1979•上海『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1-4 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1993•北京『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著1983•上海『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王重民著1991•北京『贩书偶记』孙殿起编1959,1982•上海『贩书偶记续编』孙殿起编1980•上海『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编1985•西安『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1985•北京『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1987•天津『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1976•台北『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1986•上海『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1982•郑州『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1990•上海『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1989•重庆『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1986•南昌『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1930,1967•台北『版本目录学论丛』1/2 昌彼得著1977•台北『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长春『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1986•北京不过在我看来,学习目录学也有侧重点.如果不是文献专业的,例如从事史学或文学研究的话,主要应从应用目录入手,知道如何利用目录检索文献、辨别版本等,有些理论性的问题有所理解即可;这时候专业目录也很重要,如《清人别集总目》之类,总之,我学目录就是为了用,不太讲家法肆意小狐2008-1-8 17:35古典目录学?还是西方目录学?在我国古代的学术分类这块,目录学是史学的一个分支的,是我国古代学人治学所必不可少,北宋晁公武编纂的《郡斋读书志》,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这两本书是比较经典的。
如果再想溯源的的话,就看刘歆《七略》。
集大成者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和近人的介绍典籍的书差不多,也是经典。
至于想了解我国目录学发展全貌,就应该看『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这是很有分量的一部书,至于王重民的目录学史,是与姚名达的有很大差别的,姚是当时国学传统很深厚的人,但是又接受了西方的一些学科观念,一直在努力得把传统的东西和西方的一些东西兼容,走的是中间路线,余嘉微是纯粹得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是对传统的系统整理。
ThankYou9527 2008-1-9 03:54回复26楼的帖子版本和目錄乃是兩個不同的領域(當然也有交會的地方)版本是研究一本書的流傳沿革,目錄則是研究時人對書籍如何分類研究版本可以讓你對一本書的內容有更多、更清楚的認識,如諱字改字、有無經過後人刪改或抽換內容順序等等,這是一般對非版本專業研究者比較有用的部份,你要研究一個人總得知道人家「到底說了什麼」吧?(搞中文的不引用比較好的版本總是給人「沒那麼專業」的感覺)其他如版式、行款、牌記、字體甚至墨色與插圖等等的,雖也屬於版本學研究的範圍,但對一般人來說沒那麼重要。
研究目錄幾乎就等於是對古代中上層知識系統「架構」的研究。
分類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如何分類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想法(哲學上也很重視分類的概念,Aristotle和Kant都各有提出自己有名的categories),官修史志的目錄大略就可以反映出一代人的知識架構。
而目錄體系/體制的演變就代表了從古至今知識系統的擴展與演進的情形(不只是六七四之變,其下子目的演變是更重要的;不只增加,也有消失或合併的部份),不同的知識系統也會有不同目錄系統,如佛(經論律)道(三洞四輔)目錄就與儒家的四部分類不同。
當然對一般研究者而言,各學門內各種的「專科目錄」是最實用,查找研究成果最為方便的一種入門指引書,什麼互著別裁的對一般人而言是不重要的。
《書目答問》與補正是屬於舊式中國學問體系的目錄,除了中文專業與古文獻專業的人以外,看了對他也沒什麼幫助,頂多是知道些古籍的佳本、堪用的本子罷了。
回到樓主的問題,如果毫無基礎,又不是古文獻專業相關或中國文學相關的學生,自修不是太容易,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找時間去旁聽目錄學的課程。
有困難的話,樓上幾位所提到來新夏的《古典目錄學淺說》、張舜徽的《中國文獻學》都是比較好入門的作品,有概念以後再去看姚名達余嘉錫程千帆等人的著作比較省時(不過余先生整理的古今書目分部異同表很方便,可以先找來和來著或張著一起參照著看,概念會比較清楚)。
而四庫提要是研究中國文史的重要參考書,但其實不必有什麼版本目錄學常識也一樣可以用的很開心(只是沒深入研究你會被館臣的意見牽著鼻子走罷了),樓主若是文史方面的研究者建議有錢是可以買一套放案頭當工具書來用(不懂版本目錄學一樣ok;同時也要參照余嘉錫胡玉縉李裕民等人的補正訂誤使用)。
西方的書目學內容和關心的問題又不同,在此就不予討論了(限於個人專業也無力討論)。
--不曉得是誰說俺只是拎個包包去坐著聽課,下課就拎著包包屁股拍拍走人的人俺下課在做些什麼你知道嗎?[[i] 本帖最后由ThankYou9527 于2008-1-9 04:18 编辑[/i]]武康幽客2008-1-9 16:06王欣夫的书和郑鹤声的书还是不错的,值得一读wwwwww1234 2008-1-9 16:20余嘉锡先生的《古书通例》和《目录学发微》,老先生学问高。
看过他的《世说新语笺疏》,解说得非常透彻,印象最深的就是解说闻鸡起舞一则了。
oscarsun72 2008-1-13 15:21[quote]原帖由[i]载鬼一车[/i] 于2007-12-21 15:14 发表[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0585&ptid=72442][img]http://bb /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古书通例》和《目录学发微》,余嘉锡先生名作。
河教版现代学术经典,收入两书。
这两本书不可逾越《四库提要》和《辨证》要读熟,不在于记书名,要明白古书分类系统,以及,一个书目和那些因素相关。
要清楚历史... [/quote]感謝鬼兄支持余嘉錫說文獻學,可[u][url=/jw!ob4NscCdAxS_yWJbxTvlgfR./article?mid=15119][u]到我書房去看看[/u][/url][/u],我已OCR看過一遍了.可供各位參考.另外因我專業,也多此類書籍,雖未必都通讀,尚可便一查檢.供有需要者同享其便.只願有所訛誤,不忘惠示指正;有所新得,毋吝相問難焉.祝學典及諸友日好!leoster 2008-1-13 15:57[quote]原帖由[i]oscarsun72[/i] 于2008-1-13 15:21 发表[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74256&ptid=72442][img]http://bb /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感謝鬼兄支持余嘉錫說文獻學,可到我書房去看看,我已OCR看過一遍了.可供各位參考.另外因我專業,也多此類書籍,雖未必都通讀,尚可便一查檢.供有需要者同享其便.只願有所訛誤,不忘惠示指正;有所新得,毋吝相問難焉... [/quote]任真先生所发之书皆为经典,其嘉惠后学之用心,小石感激不禁。
我是用电骡下载的,地址为:[url=/2007/02/19/0000140385.html]/2007/02/19/000014 0385.html[/url]问候先生腊八快乐!呵呵:loveliness:[align=right]小石再拜[/align][[i] 本帖最后由leoster 于2008-1-13 16:01 编辑[/i]]oscarsun72 2008-1-13 16:32回复38楼的帖子呵呵謝謝小石先生此貼近期可能會再新增,可稍留意:)zcl0518 2008-1-13 19:11学过目录学的课,说下我的经验。
作为初学的话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毕竟,说实话,目录学是一门很专深的学问,不专门搞这个的没必要费太多的力气。
朱天俊先生说:“中国目录学本是致用之学”。
我深表赞同!非专业人士学习这门学问要牢记,学这是为了用,会用才有用。
给初学者的建议:1.先看来新夏先生的古典目录学,这书出的早,现在不好找,可用他的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的,到处都是),两本书内容其实差不多,后者先出,前一本是扩充版(后被用作教材)。
通过它可对古籍目录学有大致的了解,而且这本书非常容易读,不像上面介绍的余、王、姚、书,那些是经典,但不适合初学。
由这本书入门是完全够了的。
目录学最重要的就是分类法,这是读书的重点,明分类。
当熟记四部分类法。
2.学目录当然得读目录,建议读书目答问补正,理由:一经典二实用三分量小。
精熟这个目录一生受用不尽,很多大学者都靠这个摸到门径,陈垣余嘉锡都是。
初学切莫轻视这本小书。
版本最好用上古版。
读法可参考来书前的“我与书目答问”一文。
3.这个目录熟的话就很不错了,有兴趣有精力的话,可看前面提到的各书,再翻翻以前的目录书,汉志隋志四库总目为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