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始末

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始末


2005年6月,俄方突然宣布,一直进展顺利的“泰纳线”铺 设工作由于“环保原因”暂停。起因是俄罗斯国内关于泰纳线的 铺设将污染贝加尔湖水源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场“环保风波”背后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国际原油 价格在2005年的连续升高。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3月份 攻克每桶50美元关口,并于3月16日达到了56.46美元的历史高位。 8月以后,油价继续屡屡刷新最高纪录,在8月29日创70.85美元的 天价纪录。人们惊呼:“高油价时代到来了。” 石油管道进展受挫的同时,中俄两国已经签订的长期供货合同 也受到了影响。 俄罗斯石油公司对履行该协议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多次要求与中方重新签订石油出口价格协议。如果中方坚持按现 行价格购油,2010年合同期满后俄石油将不再续签。俄中石油价格 谈判陷入僵局。 2006年1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将在今年夏天 开工泰舍特—纳霍德卡(简称泰纳线)的太平洋输油管道一期工 程的建设。根据之前约定,并率先开通中国支线。
2009年4月22日中俄两国在京共同签署了《中 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至此,双方于 今年2月草签的包括“石油换贷款”在内的一 揽子能源合作协议正式生效,中俄之间迄今最 大的一笔能源合同正式落子 。
由于中方许诺以低息贷给俄方250亿美元,而 俄方也许诺未来20年内通过管道每年向中方 供油1500万吨,因此,有人将中俄草签的一揽子 协议称为“石油换贷款”协议。现在,“石油换 贷款”协议终于以政府间协议的形式固定了 下来。
2008.10.28,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 解备忘录》、中石油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关于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原则协议》等能源领域合作文件,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出席签字仪式。 150亿美元贷款给俄国家石油公司+100亿美元给石油管道公司换 3亿吨15年的石油供应。
• 2010年08月29日,中俄石油管道 俄罗斯段完工,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典礼仪式上打开俄罗斯段阀 门。历时十余年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有望在10 月底贯通投产。这标志“俄中原油管道”俄境 内段正式注入石油。 • 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 • 管道全线竣工。中国国家 • 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 • 梅德韦杰夫在北京人民大 • 会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 • 刻。同时启动按钮,祝贺 • 工程竣工。
在谈判桌上鏖战了近5个月之后,中俄双方终于在 “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上达成了一致。 2009年2月17日,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 对话。由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带队的中方谈判代表和 由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谢尔盖· 什马特科带队的俄方谈判代 表已就中俄“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达成一致,并草 签了协议。 根据双方草签的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 亿美元的长期贷款,采取固定利率,约为6%左右;俄罗 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 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道供应总计3亿 吨石油,石油价格以俄石油运到纳霍特卡港口的价格为 基准,随行就市。目前俄方每年向中国通过铁路运输的 石油供应不受该协议影响,并增加至1500万吨。
• 2008年11月14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 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已经同中国暂停了有关 从中方获得250亿美元贷款的会谈,建设东 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并 向中国供应原油的谈判也突然终止。双方 在贷款利率等问题产生分歧。 • • 2008年11月26日中俄“石油换贷款”谈判 目前仍处于胶着状态。在利率水平上的分 歧成为了双方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不知 何时能最终签订协议,中方要求7%。
• 2009年11月3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国家开发银 行贷款换石油协议的最终协议落签。 • 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提 供100亿美元贷款用于技术升级设备改造和提高产能, 作为回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则将在未来10年内向中 国石化公司供应石油。具体而言,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在第一年的供应标准是每天15万桶原油,随后9年的 供应标准则提升到每天20万桶原油,共计约7亿余桶。
• 2010年4月19日中国石油已与委内瑞拉签署了200亿 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 • 根据协议,中方将向委内瑞拉提供期限十年总额相当 于200亿美元的融资贷款.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与中 石油股份公司签署石油购销合同,作为还款保障,预计 在25年合同期内,项目将生产29亿桶左右的超重原油.
• 2009年4月27日,俄罗斯斯克沃罗季诺市俄远东 原油管道一期工程末站,中俄原油管道零公里处 施工现场,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开工建设。 • 2009年5月18日,中俄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 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开工建设。中俄管道工 程(中国境内段)全长926公里,总投资约80亿 元,计划2010年10月底具备试运条件。标志着中 俄能源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 2009年09月01日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开 工。中俄双方商定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 采用定向钻工艺,使用对穿技术在两岸同时施工, 双线敷设,一用一备,穿越中俄两国界河,长度 为1150米,计划2010年6月前完工。
2004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哈萨克斯坦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 的会谈,双方共签署了 ,《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 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标志着中哈 石油管道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中哈输油管道:中国替代进口 俄石油的路线 。 2004年9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俄罗斯,中俄能源合作达成新 的共识:首先,中俄将坚定不移地加强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合作; 第二,俄方表示,将通过充分论证确定远东石油管道走向,不管 采取何种规划方案,都将积极考虑将石油管道通往中国;第三, 双方一致同意增加陆路石油贸易,使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 石油的总量在2005年达1000万吨,争取在2006年达到1500万吨。
2002年12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两国首脑签 署《中俄联合声明》,保证已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和天 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有利中国的安公司被政府收购,“安大 线”工程陡生变局。使得俄方对于石油管道的战略安全考虑再三。 同时,中俄石油管线合作的顺利进展,使得同样身在远东,并且 能源需求量旺盛的日本也开始蠢蠢欲动,介入到俄罗斯远东输油 管道的计划中来。这给“安大线”未卜的前途再次蒙上了浓重的 阴影。 2003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飞抵莫斯科,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俄 日能源合作计划,提出了一条以西伯利亚地区安加尔斯克为起点, 建成一条直通海参崴地区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安纳线)的建议。 2003年3月:俄提出折中方案,分别建设通往中日的两条支线, 但通往中方的支线将优先开工。由于短期内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根 本无法保证供应两条管道,这一折中方案让日本朝野震惊。
• 中俄石油管道2010年11月1日注油试运行。 •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 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东北方向 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每年1500 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 开始履行。
• 2011年3月21日,中国两年前与俄罗斯签署的250 亿美元“石油换贷款”协议受到了威胁。俄罗斯 石油公司声称,中方1月份少支付了大约4000万 美元油款。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谈判,双方对石油 在俄罗斯境内的运输费用应该由哪一方承担产生 分歧。但争议可能上升到国家层面,或者提交给 国际仲裁法院解决。 • 2011年10月11日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出 席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中俄双方就管道 原油贸易价格完全达成一致,与中国就中方石油 欠款支付达成原则性协议 。并决定按照互利共赢 的原则,积极推进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2003年6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日本承诺, 如果俄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输油管道,日将提供75亿美元的资金, 将接收该管线所有的石油运量,并协助俄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
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俄方的立场开始在中日之间暧昧不定, “安大线”的计划在几经反复之后,最终宣告流产。
2003年9月:参与方案认证的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扬科夫宣布, 自然资源部将最终否决安大线。在几轮的试探性谈判和达到了初 步的战略目的之后,日本最终并没有兑现之前的承诺,“安纳线” 的走向也开始模糊不清。
2004年3月3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公布了远东石油管道“新方案”: 建设一条西起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 湾,全长4000多公里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即“泰纳 线”。 “泰纳线”输油管道将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全长2694公里,从泰舍特 延伸至斯科沃罗季诺,预计2008年底完工。(自己自费修) 几个月之后???,该项计划正式由俄罗斯政府通过。干线确定之后, 中俄双方即开始了关于在斯科沃罗季诺修建一条长达64公里,通往中国 的支线输油管道问题的具体商谈。
中国石油战略
中俄“贷款换石油”合同谈判是在2008年10月28日双方 在莫斯科签署的《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 展开的。根据当时的框架性协议,中国将分别向俄罗斯 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Transneft) 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作为交换,俄罗斯 则在20年的期限中,向中国出口3亿吨原油,并放行俄 罗斯通往我国的石油运输管道。备忘录中并没有规定贷 款利率,但双方初步同意利率在6%~9%之间浮动。 中俄在2008年10月、11月和12月进行了三轮“拉锯式” 艰难谈判,均由于双方分歧严重而无果而终。分歧一是 在贷款利率问题上,俄方倾向于采用固定利率,中方则 要求实行浮动利率。另外在供油方式上,是全部由铁路 还是管道运输,双方也存在分歧。
• 2006年6月20日温家宝前往安哥拉这个非洲石油重镇 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向安哥拉提供30亿美元的贷款信 用额度,以换取这个第二大石油供应国的石油开采股 权。 • 2009年04月16日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股份 公司签署了《中哈关于扩大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及50 亿美元融资支持的框架协议》。随后,双方与中亚石 油公司签署了联合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司48%的股权 的协议。 • 2009年7月27日中石油与厄瓜多尔国有石油公司签署 协议,将在两年内向其购买原油,并预先支付10亿美 元。在未来两年内,该公司将向中石油每月出口288 万桶原油,其中216万桶Oriente原油以及72万桶 Napo原油,发货价将据市场状况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