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

时事报告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前景及中 国的对策
学生姓名:林彬
学 号:012343027
简 介
回顾中俄石油管线风波 个人心得 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今后的对策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1994年11 月由俄方首先提议,在双方签署了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 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忘录》后,开始了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是与“安大管线相比,俄方从“安纳”管线获得的盈利要高得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2002年12月9日,俄罗斯《消息报》发表了题为
《石油另辟他径——东西伯利亚最大输油管线可
能改变》的文章,就是指放弃中俄石油管道方案, 改修绕过中国、完全在俄罗斯境内铺设到太平洋 出海口的新线路,即从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港口 纳霍德卡的“安纳线”石油管道。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取消了日本在石油合作方面的有限谈判权,在扩展原油
进口渠道多元化方面屡屡碰壁的日本,几乎把俄罗斯看 作是它近乎唯一的目标,获得西伯利亚石油对日本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二,“安大”和“安纳”管线的利弊分析 在技术、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目前“安大”比 “安纳”方案更有优势,对双方都有利。与“安 纳”管线相比,“安大”管线短得多,费用低得 多,费用低得多,资金筹措也有保障。前者造价 17 亿美元,后者造价近 50 亿美元。“安大”管线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前期工作。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1996年4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代表团访华期间, 双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 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 议》,正式确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

1999年2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尤科斯石
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开

2003年2月7日,在俄联邦能源部召开的会议上,俄罗斯 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和与会的俄大石油公司、石油管道 运输公司的代表提出“二并一”的折衷方案:将“安大 线”和“安纳线”两条线合并一条线路,在安加尔斯克 -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 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

第一,中俄合作中的美日因素 美国希望控制和获得俄的石油 “9.11”后,美俄加强了能源合作。近两年,俄 美多次进行能源会谈。 2002年5月,在俄美高峰会议上,美国表示对俄罗 斯石油感兴趣,决定向俄东西伯利亚和太平洋沿 岸投资; 同年10月初,俄美能源部长峰会决定,继续投资 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油气田;在摩尔曼斯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韩国和美国也没明确要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倘
若“安纳”管线的供油量和延续时间达不到管道 设计能力,投资方会造成巨额损失。这是日韩美 等大石油公司必然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大”管线相比,“安纳”管线设计的年输油量高得多, 利润也大得多,前者为2000万-3000万吨,后者则为5000万吨。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全部完工后,年输油量3000 万吨,不仅俄西伯利
亚的探明石油储量有基础,进口石油的中国市场 需求也有保证。中方还要以法律形式承诺,连续
20 年进口俄石油。因此,管线成本可按期收回,
管线收入也能得到长期而稳定的保证。而且,中 国的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石油市场前景广阔。

实施“安纳”管线还很不现实。首先,俄东西伯 利亚探明的石油储量不足。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高层经理就明确表示,“安纳”管线只有潜在的 石油出口市场,日韩美对俄石油的需求量还没有 现实的保证。而且,目前项目既无“具体建设计 划”,又未征询日本商社意见,远谈不到实施。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科建设石油出口基地,全部投资10亿-15亿美元,
由美国承担,计划于2005年建成,主要向美国和 北欧出口石油。专家预测,项目建成后,俄每年
将增加30%的石油出口,俄出口石油将占领美国5
%的石油市场。

中俄铺设石油管线后,美从中国的获益减少 目前中国进口石油中约70%来自中东,其中主要来自阿 曼,而阿曼由美国控制。中俄铺设石油管线后,中国进

意见,并在江泽民主席和俄罗斯卡西亚诺夫总理
会谈后,双方签署了《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 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 原则协议》。

2001年8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方的原油管道项目建
议书。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时,双方签署了《中 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 协议》。双方计划于 2003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
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 议》,双方根据此协议于1999年12月完成了预
可行性研究。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2000年7月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 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继续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 协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被列为合作内容之一。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经过谈 判,就原油管道走向,向中国供油数量、原油购 销承诺方式和原油价格公式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口阿曼的石油减少

中俄友好合作会降低美国的影响。 日本有关专家分析,日本政府表示对“安纳”管线投资, 首先考虑的是战略,即“要在中国影响日益扩大的东北 亚地区确保日本的地位”。 2000年2月,日本在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的公开合作 竞标中败下阵来,2003年5月,伊朗迫于政治压力,又
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

2002年8月中俄两国总理签署的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写 明“为及时落实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双方国家主管机构 必须加快对项目进行审批,以便批准后根据项目可行性 研究总协议将该项目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双方将为实施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创造条件”。 2002年12月在江泽民主席与来访的普京总统共同签署的 联合声明中宣布:“考虑到能源合作对双方的重大意义, 两国元首认为,保证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 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并协调落实有前景的能源项目, 对确保油气的长期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