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浅析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浅析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浅析学校名称:江南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姓名:张中胤学号: 913934103专业:行政管理入学时间: 201309指导教师:李静娟【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施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首先对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制做了分析,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行政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如何改革与创新了进行了相应思考。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和员工,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它是一个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当前要大力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问题分析改革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目录一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析 (1)1 服务行政的相关探讨 (1)2 服务性行政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 (1)3 服务型行政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二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2 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2)3 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 (3)4 行政权力泛化严重 (3)5 行政管理体系效率低下 (3)三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3)1采用现代化电子信息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3)2分散权力构架 (4)3提高学术权力地位,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4)4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4)5创造高效和谐的行政环境,提高法制建设 (5)四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应用 (5)4、1 对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应用描述 (6)4.2 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 (7)结论 (8)参考文献 (9)一、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析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凭借其结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和实施等行动,积极发挥管理功能,指导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资源,有效完成学校以教学为主中心的各项任务,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高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后勤管理以及行政管理三项内容,而行政管理在整个高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服务行政的相关探讨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对“服务行政”的内容与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寻。

从本质上讲,服务行政应该以人民为主体,使政府充分发挥社会公共事务的服务性功能;从观念上讲,服务行政应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确立责任意识;从功能上讲,服务行政就是要转变政府的角色,使政府成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要以服从民意、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己任。

(二).服务性行政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作为整个社会行政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必然会受到社会行政管理思想变革的深刻影响。

而有关“服务行政”的理论探讨,为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提出,则直接推动了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三).服务型行政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试点、全面改革和不断深化三个主要阶段,改革内容主要围绕高校自主权下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健全与完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主题而展开。

经过30年的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其中,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成为改革的重要方向。

首先,提高教育质量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必须加强为教学和学生服务的职能。

自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是,与此同时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

这就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不断强化为教学和学生服务的职能,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术权力的发展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必须加强自身服务学术研究的职能。

我国高校普遍开始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而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教授治学”。

因此,学术权力的回归已成为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变迁的重要趋势。

学术权力的日益发展无疑要求行政机构必须加强自身服务学术的职能。

第三,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凸显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必须加强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高校提出建设“服务型高校”的目标,强调高校要主动承担推动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必须适应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日益紧密的状况,使内部管理体制更好地适应服务社会的要求。

总之,高等院校所承担的基本功能和我国高等教育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高校行政工作必须以“服务”为中心,行政部门应不断强化服务职能,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高校实行服务型管理,也是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思想变革趋势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有效的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它是一个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当前要大力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以“以人为本”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以德行政”“以人为本”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以德行政,对实践“以人为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一,高校的行政管理做到坚持以德行政,可以强化高校公民意识,使学校的行政管理以教师、职工、学生等的意志为核心,可以理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效率,促进学校发展。

其二,以德行政包括“行德政”和“施德数”两个方面。

“行德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公仆要求的体现。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职行政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二).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两个方面,其中关键是后者。

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欠缺突出表现为行政人员通常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转换频繁和行政人员进入门槛低。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通常有两个极端,或者转为专职教师,或者走向“官本位”。

(三).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国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大都为传统的科层治理结构,由高层到底层层层戒指,权力集中到塔尖的高层,学校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利用行政组织实施管理职能。

这种组织结构呆板,容易产生权力崇拜,严重阻碍了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

(四).行政权力泛化严重行政权利泛化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尤为突出。

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利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

“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地被采纳。

行政权力泛化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障碍。

(五).行政管理体系效率低下我国现在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建而来,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理念落后以及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弊病,导致管理决策不科学,管理组织执行力欠缺,行政效率低下。

三.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一).采用现代化电子信息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能把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充分应用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改变单纯通过纸质文件形式的政务处理方式为现代的信息管理方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应用,通过网络及计算机来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开展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一方面实现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打破时空、地域局限,及时收发、处理、发布和传递信息,保证信息畅通,以实现高效、有权威的学校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建设一个跨部门、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信息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可以避免数据收集的重复,减轻工作负担,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效、有序、有力的开展。

(二).分散权力构架高校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精简职能部门,实现权力架构的分散。

扩大高校院系自主权,将人事权、资源分配权以及人事权适度下方,提高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自住需求发展的动力。

适当分散权力,注意权力在更多的利益群体间进行分配,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在就学校重大事项做出决策时,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由封闭式决策转向开放式决策,让各利益群体参与学校决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制度化。

(三).提高学术权力地位,完善行政决策机制高校行政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高校的治理结构中,应该在高校的治理结构中,可以考虑适度提高学术权力在权力机构中的地位,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适度分离。

高校应成立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校治理委员会,一般学术建设方面的事务应交由学校治理委员会处理、决定,如教师职称评聘、项目评审、学科建设等,学校行政领导不予干预;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也应广泛听取学校治理委员会的意见,并经由学校治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学校行政主管领导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未来发展战略与目标的制定上,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和服务,两者互不干涉,又互为补充,实现良性互动。

(四).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是在组织中为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的总和。

高校行政管理机关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保证高等教育历史使命的完成,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到服务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上,切实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办事,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

只有强化服务意识,高校管理工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能够把高校各个组成部分有机融合在一起。

其次,尝到终身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应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困难和问题。

行政管理机关要为教职工学习、交流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和便利,在组织内部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氛围。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习促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把业务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变成行政管理人员的潜意识和自觉行动。

(五).创造高效和谐的行政环境,提高法制建设首先,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