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情感启发论文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情感启发论文

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启发
请保留此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
jg10db342。
摘要:舞蹈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人的身
体作为载体,以形体动作为手段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音乐作为舞
蹈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训练的是对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是
对舞蹈形式美的一种培养,舞蹈中不仅要有技术技巧的展现,更要
突出的是情感的表达,“情中景”的意境。
关键字:音乐 舞蹈教学 节奏 风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795(2012)01 (a)-0000-00
舞蹈与音乐的共通之处是,皆为表现艺术———“拙于叙事,长
于抒情”。传达情感是众多艺术门类共同的特征。同舞蹈一样,音乐
最大的特征就是揭示情感。每段旋律,每个音符都是情感的流露。
而舞蹈作品中,最能够感染人的往往是动作背后所传递的情感。无
论对于舞蹈还是音乐,“形”都是基础,是必要条件,而“意”却是
目的,是艺术的本真。没有了“意”,“形”就失去了灵魂的支撑,
充其量只能算是技术工种;没有了“形”的依托,“意”也只能是皮
之不在,毛发焉存。只有“形”“意”相融,舞蹈才会散发出艺术的
光芒。
1音乐与舞蹈教学的关系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承担着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任务,教员
们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技术技能外,必须还
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意识和情感意识。在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
审美过程中,音乐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在音乐中完成动作的节拍,
在音乐中完成动作和舞姿的连接与转换,更重要的是凭借音乐中巨
大的听觉震撼用舞蹈这种肢体语言去诠释情感故事。
舞蹈学习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的,对孩子们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
和强化舞蹈技能、技巧的学习中,都是伴随着音乐而开始的。由于
舞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强调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
技巧,而忽视音乐的功能与作用,这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实
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是学习舞蹈所必须
所掌握的,但却很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也大打
折扣。特别是那些初涉舞蹈领域的大学生们而言,不但缺乏舞蹈的
基本知识之外,更谈不上音乐情感在舞蹈中的美感体现,所以更要
借助于音乐的启发作用,用情感用内心的美感带动身体的律动完成
舞蹈,进一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合
格的舞蹈艺术人才,使之服务于社会并创造美的艺术,并满足人们
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此,我们要更加的努力,然而这并非轻
而易举就能够做得到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条件、素质存在的差
异,要采取因材施教,博采众长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层次、
多方位审美意识的培养。
2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与舞蹈的融合
舞蹈教学同其它艺术教学一样,都有着其严格的形式和规范,
严谨的教学体系。由于音乐是伴随着舞蹈教学而进行的,因此,教
师在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按照舞蹈的基本规范去练习的同时,应强化
音乐的作用。让学生跟随音乐鲜明的旋律和节奏去体会音乐的美和
动作的美。因为没有音乐伴随的训练会使学生们感到疲惫与乏味,
没有内心情感的带动也会使舞蹈变成一种机械的动作重复,没有任
何的美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很呆板、僵硬的,不能适应舞
蹈的需要。所以,培养要从小入手,从低年级至高级逐步加强对于
音乐的情感表现的训练。舞蹈的节奏包括动作感觉上的强弱、快慢、
轻重、缓急、圆滑和顿挫来创造意境、表情达意。这就要求在训练
中,音乐的旋律、节奏要适合舞蹈动作的编排,适应不同动作所要
训练身体某个部位的要求所选用的音乐,比如在基本功训练课程中
对于“腰(前、后腰和涮腰)”这个组合时,系统掌握舞姿步伐动
作的准确性,加强步伐的灵活性。音乐要选择慢板,4/4拍。节奏
需要纤细柔美、连绵不断,和声效果清淡、平稳流畅,像动作一样
具有优美的线条,在做这个动作时要体现出女子的柔媚,展现身体
的曲线美。音乐的旋律、节奏要有动作想象所产生表情,同时又要
体现节奏韵律的形式美。因此,音乐的融入,使舞蹈训练起到了事
半功倍的效果,对动作的内涵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3音乐的风格与舞蹈风格的相互统一
在舞蹈教学中,首要的是选择与其相配合的音乐曲目的风格是
否与动作或组合风格相吻合,能否充分抒发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情
感。然而最能体现音乐与舞蹈风格关系的科目就是中国民族民间
舞。因为在许多为舞蹈伴奏的民间音乐里,不但有完整的乐曲形
式.也有相当的情感表达内容。可以说一个民族或地域文化的精髓,
有可能全部凝练在一首传统的民间音乐中。因此,在一些组合的编
创中,教师会通过动态形象表达民间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和节奏
风格,并以此培养学生对各民族文化、风格韵律的掌握,使得学生
可以充分体验一个民族的性格与情感表达方式。在课堂中,也发现
许多组合学生们不仅一边舞蹈同时还一边歌唱旋律,教师们也通常
会教授鼓点儿及各民族的典型节奏型,以此来强化动作的统一性和
风格性,所以授课过程中不但学生们很容易的进入那个民族所特有
的教学语境,而且在歌唱中还加深了动作运动的气息与轨迹的调
整.所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常常是非常明显的。既传
承了民间传统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认知。
沈阳音乐学院东北秧歌专家李瑞林、战肃容二位教授提出了一
个较有新意的做法.就是在民间的音乐中捕捉典型的舞蹈动态。他
们认为:一个地域的民歌、乐曲就如同哪个地域的方言一样。能够
准确无误、淋漓尽致的反映哪个地域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征。
4舞蹈表演在音乐情感中升华
舞蹈的基本训练和元素性训练最终是以舞蹈作品的形式出现
的,然而舞蹈作品又是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正是这份情
感,维系着舞蹈编导、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在传递情感方面,音
乐旋律给予了舞蹈演员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丰富了舞蹈演员的想象
空间;而作为一个职业的舞蹈演员,应该主动捕捉音乐中所蕴藏的
情感内涵,并且通过肢体表现传递给观众。这已经成为一名职业舞
蹈演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当抽象的音乐旋律,由具象的身体
语言诉说之时,情感也达到了视觉与听觉的“和谐一致”。 舞剧《天
鹅湖》、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及展现中国佛教题材的剧目
《千手观音》中的音乐都是何其的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旋律的
优美、艺术的魅力经久不衰,展现给世人更多是一个极具艺术张力
和震撼力的故事。优秀的音乐能够让人陶醉其中,而舞蹈表演的至
高之境应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音乐往往营造出一种无形的
氛围,舞蹈表演的大师们却可以用自己有形的肢体营造出某种难以
言语的气韵之美。抽象的旋律,有形的身体,一虚一实,让人意犹未
尽,意境由此而生。倘若没有音乐的衬托,只注重技能技巧的完成,
最终带给观众的感官效果只能是苍白无力的,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上
的升华了。因此,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和
本质。
伴随着时代的向前迈进的步伐,艺术教育的形式更要与时俱进,
也应进一步重视研究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努力探索建立一种具
有中国民族特点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音乐舞蹈训练体系,以求得
舞蹈事业的更大繁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