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汉字的异同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日汉字的异同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科技信息2012年第33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日本本来是没有独立的文字的。从中国引进汉字为母胎产生了表

音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被用来表记日语的文字有四种,汉字,平假

名,片假名,以及从西方传入的罗马字。不仅如此,为了表记日语,日本

人充分吸收和消化从中国传来的间接或直接的汉字,在此基础上仿造

了在中国也没有的和制汉字。现在在日本被使用的上述汉字大约有一

万字。但是,战后的文化部从文字并用的缺点断然限制汉字的使用。颁

布了当用1850个汉字,政府机关的文书全部限制在此范围内,一般的

也要尽量实行的法令。现在电脑数据显示,常用汉字已经由原来的

1945字增加到3213个字。一般用于人名的汉字大约有166个。通过

对日语学习及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汉字对日文的重要性,且中日

汉字的异同也对日语的学习很重要。

1日语汉字的分类

日语汉字有三种。一类是直接使用本来汉字的旧字体,第二类是

使用汉字的变形,第三类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和语。

1.1旧字体中国人中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旧字体就是日本的汉

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阅读日本的文章会发现几乎全都

使用的旧字体。例如,漢、観、訓、語、範、種、無、誰等。

1.2新字体日本人引进中国的汉字,为了在不破坏汉字原本的微妙

感觉的情况下,对汉字进行简化做了不少努力。这些新字体中,有当、

医、声、会这类与以前的汉字大体一致的汉字,也有武、円这类区别很

大的汉字。

1.3和制汉字和制汉字也称为国字。日本人为了表记和语,根据会

意文字的原理创造了新的汉字。在日本仿造汉字的造字法创造的。与

此相反,日语是属于汉字假名混用的语言,使用打字机时有些困难。比

如常用汉字中的「慟」「畑」「込」。原则上国字是没有音的。还有樫、榊、

椛、ろし、凪、凧、峠、襷、辻、躾等字是属于这类的。这样的汉字在在中

国的汉字里没有,所以中国人翻译的时候比较苦恼。

2日文汉字的读法

尽管日本的汉字的起源是在中国。但是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

说,日语中最难最令人头疼是汉字的读法。因为中国人不能读的汉字

是由日本自己创造的复杂的汉字。日本人在吸收中国汉字文化时,并

不是原封不动地引进汉字的形,音,义。而且再付于其日本独特的意

思。即便是完全引入汉字的形,音,义,也会由音的要素而改成日本的

音节构造。为了迎合日语的音韵而改变,所以中国人当然是读不了的。

汉字从视觉上有容易理解其意思的优点的同时,也存在读法上的难

点。虽然明白意思,但是很难判断怎么读的原因之一是,汉字的读音的

多重性,但是,另一种原因是与汉字意思相当的日语的训读的多样性。

有着如上所说的原委与历史的汉字的读法多种多样,将其分为音读和

训读两大类。音读是指把中文汉字的读音转换为日语音节的构造,使

其符合日语音韵体系的读法。训读是指仅吸取中国汉字的字型和字

义,按照与其意思相对应的日语的读音。所以不论是音读还是训读都

与中国汉字的字音相异。汉字的训读是日语中独有的,丰富扩大了汉

字的用法,同时日语汉字的读法不仅有音读和训读这两种。例如,革有

「かわ」、「かく」等读法,守有「まもる」「もり」「かみ」「しゅ」等读法。这

就是,虽然字型与中国汉字相同但中国人却无法读日语汉字的原因。

3中日汉字对比

日本的汉字是由这个传过来,当然与中国汉字有着不可割断的联

系。但是这种联系深度在给中国人学习日语汉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

存在许多不便。因此,根据中日汉字的对比,想试着确认对学习上的利

与不利之处。3.1同形同义汉语与日语中,形跟义都相同的汉字并不少。例如,

「太陽、教育、政治、図書館」等汉字。即便是读法不同,字体有些不一

致,但是意思在两国语言中是相同的。所以看文章的话,大体意思能够

明白的。这其中,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引进欧美文化,直接引用欧洲

体系的外来语,所以很难理解,在和语中也很难理解,于是,借助汉字,

创造引导饿汉语。比如,文化,社会等词都是如此。也有反过来由日本

传到中国的情况。这样的同形同义,对学习日语的中国人以及学习汉

语的日本人都带来很多便利之处。

3.2同形异义中日两国汉字中字体相同怯意思多少有些不同,甚

至是完全不同的汉字是不少的。这样的现状其实给两国语言的学习及

交流带来诸多不便。比如,中国人在电影院里喧哗这句话在日本人看

来就是中国人在电影院里吵架。还有,娘这个汉字被中国人误解为妈

妈。这种状况就是相同的汉字在中日两国使用时所引起的混乱。中日

两国同形异义的汉字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种是意思完全不一样的。

例如,「娘、勉強、我慢、怪我」等。还有一类就是同时含有相同或不同的

意思。(1)在中文中只含有一种意思,但是在日文中有两种以上的意

思。(2)在日文中只含有一种意思,但是在中文中有两种以上的意思。

4日文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汉字是由中国传入的,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起

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已经不被那么的重视了。这首先是由于汉字

难解的问题。西洋文明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网络相关的

语言急速增加了。在将来,日本的汉字数会有所减少。然而从文字学上

来说,西元十世纪平安时代日本人对汉字的超正常发挥则是一场非同

小可的革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假名的出现非仅仅是对汉字的

一种变形,而是向另一种文字范畴的转移。因为假名是一种拼音文字,

它们已经脱离了汉字象形文字的母体。它们本身虽形似汉字,却都是

无义而言、无义可表,它们表现的是另一种看不出字义的存在———声

音。汉字可独立表明字义。由于假名是一种不完整的汉字,无法独立

地表意,日本人便将五十多种声音赋予它们,使它们成为元音、辅间融

为一体的、能够承载日本话全部发音的一种完整的表音文字。那可能

是出于一种民族主义的动机,一种整个群体逃避大洋彼岸那个天朝的

威慑的动机。也许都不是。也许是因为日本在那以前一直使用的汉字

已不够记录大和民族日常用语的全部发音。日本人并未将全部汉字都

用假名替换,他们不仅继续使用汉字,而且还将假名与汉字揉成了一

体,使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相拥相济相辅相成,组合成一种既可观其

形又可听其声的独特的语言。日本人在创造假名时为何没有废除汉

字?因为没有汉字的日本就等于没有历史的日本,一旦废除了汉字,此

前用汉字记录过的所有文化———从大唐取来的文化———就要失传。但

那时的日本人并没有意识到那场文字革命的意义(也许现在他们仍未

意识到)。后来西洋人的船来了,载着一群西洋人,他们是一群与大唐、

大宋来的汉人不同的人。因为他们不会汉字,不懂得那种用绘画表现

意义的语言。他们的语言只会发声,发出与森林里动物和海水中的鱼

类异曲同工的声音。他们操用的是一种与汉字截然不同的拼音文字。

他们执着地将西洋舶来的新概念用汉字的主义理解,然后再用汉字表

现出来。直到本世纪早期,日本人还是坚持用他们钟情的汉字来表现

外来概念的。他们用汉字消化那些本来东方没有的理念、没有的词句。

在做了一番努力之后突然意识到继续将那千万个外来词理解并转换

成汉字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汉字中原本就没有那些理念,那些理念都

是西洋人发明的,转译它们的难度相当于试图用这种脱汉字的过程是

从表意文字向表音文字进一步靠近的过程。日本在近代经济的发展过

程中得以一方面保留汉字及东方理念,另一方面无需作转化处理,就

使那些最新科学概念迅速而广泛地扩散到整个社会(下转第212页)浅谈中日汉字的异同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张静

(如皋市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日文汉字的历史由来,及对日本社会文化诸领域的影响,从字形、字种、字音等方面对中日汉字的对比分析,对照其

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中日汉字的特点和概况。得以指出日文汉字在中文汉字的基础上的演变与发展,从而认清汉字的发展方向及学习汉字的

策略,借鉴两国汉字的优点,相互发展汉字及其所具有的文化。认清汉字在中日两国的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及汉字在日后发展的前景。除此之

外,汉字虽在两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完善,但仍存在不足,所以汉字今后的发展将需要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日语汉字;日本文化;传播;汉字改革;差异比较○高校讲坛○

185科技信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2年第33期

表4废旧家电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2.3消费者的废旧家电回收行为

从表5可以看出,消费者最愿意采用的废旧家电的处理方式是以

旧换新,这个主要与宜昌市出台过该措施有关。走访调查得知,宜昌市

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实行了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市民对

该活动反映强烈,该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该调查刚好证实了消费者

对该种方式的青睐。表5消费者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方式

3适用于宜昌市废旧家电回收的消费者激励机制

3.1非经济激励

3.1.1法律法规

宜昌市政府可以督促废旧家电办对私拆滥解废旧家电的无许可

证的小作坊和回收点进行严查惩治,立法规定不允许废旧家电回收地

下活动,保证废旧家电回收行业干净透明的环境。

3.1.2实行许可证交易

即向有资质的家电生产企业发放回收经营许可证,同时对有些中

小家电生产企业发放可不回收废旧家电的许可[2]。政府可以倡导废旧

家电办对市内大小回收点进行检查,给符合要求的回收点颁发许可

证,鼓励市民将废旧家电交到有许可证的废旧家电回收点,为建立规

范的废旧家电回收点建立良好的先决条件。

3.1.3宣传环境意识的教育

现在,很多消费者仍然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认为参与废旧家电

回收自己受益不大,不愿参与废旧家电回收活动。所以,为了顺利开展

废旧家电回收活动,对消费者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不可或缺。①正规

教育: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而学校教育阶段的任务是,在对环

境知识有简单的、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导入环境伦

理理念。并且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

专业的学习中,实现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②非正规教育:非正

规教育又称宣传教育。作为公众接触信息的主要窗口,新闻媒体在环

保知识的宣传方面可以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多项公众调查显示,超

过70%的公众将新闻媒体作为最主要的获取环保信息的来源[3]。所以,宜昌市应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废旧家电回收的知识。

3.1.4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为了保证新政策在全市范围内顺利实行,可以选择发展较好的地

区(比如西陵区和夷陵区)作为示范区率先进行宣传教育,可以在大型

居民小区进行“绿色小区”、“绿色居民”评选活动,营造废旧家电绿色

回收的氛围。另外要大力倡导政府官员以身作则,为广大市民树立良

好榜样,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在全市范围大力推广。

3.2经济激励

3.2.1物质奖励

从宜昌市消费者的经济激励态度中看出,大多数消费者希望通过

主动参与废旧家电回收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因此,为激励消费者主

参与到废旧家电回收的行业中来,政府可鼓励正规回收点对主动参与

废旧家电回收的消费者适当给与物质奖励,奖励物品可以很少,但能

给消费者一个正确的引导。

3.2.2对回收废旧家电的企业给以补贴

为了保证新的宜昌市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尽快形成,让正规家电回

收点有利润继续经营下去,宜昌市政府可以在新政推行初期对正规家

电回收点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让更多的人看到家电回收行业的前

景。只要有了一定的规模,顺利把整个新政策推行下去,回收点就会找

到货源,该行业就能自动运营下去,到时回收点就不再需要政府的财

政补贴,形成良好的循环链式效应。

3.2.3对消费者预收处理费

即让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的时候,支付一定的处理费。为了保

证销售的家电产品能够在消费者使用完后全部通过正规回收渠道回

收而设立的,消费者在购买新的产品时,再支付一定金额的保证金,那么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大部分消费者都会将使用后的家电产品交由

正规回收渠道回收。

4总结与展望

由宜昌市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问题分析和消费者的态度分析而

提出的适用于宜昌市废旧家电回收的激励政策,可对实现废旧家电回

收体系规范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一个规范化的回收处理体系不

仅包括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消费者的合理行为,还应包括中转站、处理

中心、再制造工厂、废弃处置厂等综合配套设施的完善。随着城市的发

展,宜昌市定能建立完善的拆解工厂和处理中心等设施,真正实现绿

色处理废旧家电和最大程度利用废旧家电。

【参考文献】

[1]代颖,马祖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及管理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08:3.[2]孙军丽.基于EPR的废旧家电回收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06.[3]王浩东,尚兰福.废旧家电回收对策的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8:37-40.

作者简介:张建(1991—),男,汉族,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通讯作者:李宁(1978—),女,三峡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

[责任编辑:汤静]存在的问题人数比例

浪费时间307.94%

回收服务不方便20453.9%

回收价格太低14438.1%

废旧家电处理方式人数比例

以旧换新24063.5%

卖给废品收购商5414.3%

卖给维修站/售后服务中心338.7%

卖给二手家电市场307.9%

捐赠他人154.0%

扔掉61.6%

(上接第185页)中去。

但是,另外一方面,不能忘了想要维护汉文化的人还是很多的。不

管怎么说,汉字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没有异

议的。汉字是在具有表音功能的同时又有表意的作用。只要看了就能

根据汉字明白大体的意思。汉字具有这样独特的效果和作用。这个优

点比什么都强。日语汉字确实是有它不利的一面,但同时不也是有很

多的优点吗。因此,维护汉文化对今后的日本绝对是件不错的事情。汉

字是日本最初文字的诞生,有着很长的历史,所以一般的日本人会有

人认为汉语也跟日语同样是日语固有的。所以相信汉字不是轻而一举

可以消失的。

【参考文献】[1]许秋寒.汉字在日本[J].中国文化研究,1995.[2]高坂,登.日语汉字趣谈[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P339.[3]李月松.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与汉字相对应的日语汉字[M].日本早稻田大学语言教育研究所,P113.[5]曲维.汉字与日本文化[J].外语研究,1997.[6]郭继成.日文汉字与我们若即若离[M].忻州师范大学出版社.[7]马叔骏.统一汉字简化体[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8]李虹.汉字在中日文字体系中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9]刘元满.汉字在日本文化意义研究[M].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P53P160.[10]杨知国.论汉字对日语的重大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01(4).

[责任编辑:王静]●●○高校讲坛○

2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