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的新定义
2008年,因汶川地震,引起一场是否存在普世
价值的大辩论;争论的结果,没有结论,而是分成
赞成,中立和反对三派。本来,普世价值,按字面
的含义就可以认定它是客观存在,为什么不仅没有
得到认同,反而让20世纪的诡辩家和21世纪的反
民主斗士司马南先生为代表的反对派略占上风呢?
除了此次争论,不是一场彼此针锋相对的论战、不
是一场能够畅所欲言的辩论、里面有太多难以尽言
的背景以及有太多的问题来不及展开讨论等因素之
外,有没有学术本身存在的问题呢?
本文认为,问题在于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存在
错误。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指的是目前在互动百
科或百度百科等中所说的普世价值的定义:普世价
值,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
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代词。“民主,自由,
法制,人权”的另一种说法。
按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的前一句,普世价值的
定义为:普世价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
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普世价值的这种定义,其内
涵不受时间和认知能力等的影响,是哲学用语,是
一种绝对的真理,可称为绝对的普世价值。
按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的后一句,普世价值的定
义为:民主,自由,法制,人权。普世价值的这种
定义,其内涵受时间和人的认知能力等的影响,是
日常用语,可称为相对的普世价值;由于人的观念
都是相对的,因此,日常论述中,就把定语相对的
略去了,简称为普世价值。
首先,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既认同普世价值不
受时间和人的认知能力等的影响,又认同普世价值
受时间和人的认知能力等的影响了,违反了逻辑学
原理了。因此,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是不正确的定
义。
其次,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中,前一句说的是绝
对的普世价值,后一句说的是普世价值。认同普世
价值存在的人,可以引用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中的
后一句,来说明普世价值的存在。不认同普世价值
存在的人,可以引用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中的前一
句,来说明普世价值的不存在;这是因为,根本不
存在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例如,婴儿和弱智人
等没有认知能力;又例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和中
国的澳门等,赌博是合法的,根本不存在所有人类
都认同的法制。这样一来,无论是赞成者,中立者
和反对者都可以从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中,找到支
持自己的论点的理由。这也完全可以说明普世价值
的经典定义是不正确的。
再者,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
观的学说。哲学本身就存在非常严重的分歧,将哲
学用语引入到普世价值的定义中,将使普世价值变
为没有确切的价值。这就进一步说明普世价值的经
典定义,是不正确的。
结论:应该抛弃普世价值的经典定义,重新对普
世价值进行定义。
本文认为,应该就普世价值和绝对的普世价值分
别加以定义。前者为日常用语,后者为哲学用语。
日常用语中所说的普世价值,系指一些有限的、
人类中绝大多数有认知能力的人都认同的观念的集
合。这种普世价值,其含义是可以用人类的语言表
达出来的,例如,自由,民主,平等,逻辑学原理,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法制,人权,等等。这些都
是人的观念,是与时间和人的认知能力等有关,是
日常用语,是相对的概念。因此,它们是一种相对
的普世价值。既然人的观念都是相对的,因此,日
常论述中,就把定语‘相对的’ 略去了;也就是说,
在日常论述中,普世价值,指的就是相对的普世价
值。只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讨论相对观念和绝
对观念时,才要加相应的定语。例如,讨论相对的
真理和绝对的真理时,或讨论相对的普世价值和绝
对的普世价值时,才需要加上相应的定语。
哲学用语中所说的绝对的普世价值,是指宇宙中
最根本的特性。这是客观的,不受人类的观念的影
响。由于宇宙中最根本的特性确实存在,因此,确
实存在绝对的普世价值。但是,什么是宇宙中最根
本的特性, 或什么是绝对的普世价值,是不能用人
类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说,凡可以用人类的
语言表达出来的观念,就不是绝对的普世价值了。
实际上,这种思想,老子早就论述过了。老子指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这里,老子
把道区分为两种:一为不可道之道,一为可道之道。
不可道之道,即所谓常道,是永恒的、不变的道,
可道之道是暂存的、可变的道。老子在这里所要说
的常道是指能够涵盖一切的实体,常名则是能够概
称一切的概念称谓,这里的常道也就是不能够被言
语表达清楚,因为言语总是带有指向性,而常名则
是附着于这个常道上的一个普遍概念,因为其普遍
性和囊括性,这是语言无法触及的,因此也是无法
用语言来表述的。
普世价值和绝对的普世价值之间的关系,类似
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
转化、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
之中;任何普世价值都是由相对向绝对永恒地发展,
绝对的普世价值总是通过相对的普世价值表现出来。
由于人类的观念有些与宇宙中最更本的特性相
符合,因此,相对的普世价值中,可能有些也是绝
对的普世价值。
由于人类中绝大多数有认知能力的人都认同的
观念是非常多的,例如,一加一等于二,逻辑学原
理,自由、民主、人权、法制、法治、司法独立、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新闻
自由、游行示威自由、公平正义,尊老爱幼,与人
为本,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等。这就说明普世
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为了缩小普世价值的
外延,普世价值的定义中加入了定语:有限的集合。
有限的集合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可根据实际需要,
灵活掌握。例如,分析政治领域方面的问题时,可
把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制等加入到有限的
集合中。又例如,对不良文化进行定义时,还可把
逻辑学原理等加入到有限的集合中。
司马南先生经常用诡辩的手法否定民主等普世价
值,这也是应该注意的。不妨先打个预防针!如果
说,政治体制在不同国家的形式不尽相同,这是无
可非议的。如果说,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人民享
有的民主权利或民主形式不尽相同,这也是无可非
议的。如果说,民主在不同国家的内涵不尽相同,
那么,违反逻辑学原理了,是不良文化。民主是世
界各国人民进行交流的观念,其内涵一旦确定,就
不能随便变更,否则,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了。
例如,不同国家的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通常用民
主指数加以评估;2008年,《经济学人》在一份报
告中对167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化情况进行了
研究,利用民主指数来量化各个国家的民主质量;
根据民主指数的数值对政体进行分类:1、成熟民主
国家,8到10分。2、初步民主国家,6到7.9分。
3、过渡政体,4到5.9分。4、专制政体,4分以下。
朝鲜的民主指数为0.86,排名第167位(最后一
位),为专制政体。这是根据民主的统一内涵得出
的结果。如果民主的内涵可以随意变更的话,那么,
朝鲜的执政者可以根据自己定义的民主内涵宣布:
朝鲜是民主国家,朝鲜人民享受的民主权利是全世界
最好的!由此可见,民主的内涵不能随便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