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不孕症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女性不孕症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医学信息 2011年8月 第24卷 第8期 植床护理 惹 蠹 要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卓木秀冯月霞 

【摘要1目的:探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对58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使用经鼻 (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58例患者中,除自动出院8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外, 

26例好转,20例完全康复。结论:根据老年人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特点,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提高老年COPD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具 

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COPD;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08—027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且 

有逐年增加之势…。而老年COPD病情复杂,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我院自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共收治58位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 的患者,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65—96岁, 

平均75.3岁。病程10—38年,平均22年,其中I型呼吸衰竭28例,Ⅱ 

型呼吸衰竭30例,所有病例均由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结合血气分析等 

确诊。 1.2结果:治愈26例,好转20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8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COPD因长期患病。社会活动减少,经济收入降 

低等,极易形成焦虑和压抑的心理状态,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该引导病 人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培养生活乐趣,如听音乐,培养养花种草等爱 

好。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分散其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 

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保持呼吸道通畅: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 

PAP)呼吸机的应用,避免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 并发症。BiPAP呼吸机是通过单向呼吸活瓣(PV阀)和螺纹管与呼吸机 

连接,选择适合病人的鼻罩或充气式口鼻面罩,并用头带固定,调整合适 

的松紧度,工作压力机在吸气相和呼气相提供两种不同的压力水平,不仅 

保证通气量,使气体在肺泡内的交换增加,提高了血氧浓度;又能够克服 气道阻力,减轻患者呼吸肌作功-zJ。 

2.3一般护理:①体位:患者治疗时采用半坐卧位,头略后仰,保持 

呼吸道通畅。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压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 

咳嗽时病人坐位,头略前倾、双肩放松、曲膝、前臂抱枕,如有可能应使双 足着地,从而有利于胸腔的扩展,增加咳痰的有效性。②生活护理:将患 者常用物品放于易取处,协助大小便,用清水清洁皮肤,避免其它化学物 

质刺激皮肤引起不适。 

2.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包括痰液的颜色,量及性 

状,以及咳痰是否顺畅。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的变化。如患者面 色红润,气促缓解说明呼吸机治疗起效。如出现大汗淋漓,紫绀加重应考 

虑呼吸道痰液阻塞的可能,可立即撤除鼻面罩,给予普通吸氧管低流量吸 氧;同时协助坐起,充分叩背,鼓励排痰。待缓解后继续呼吸机治疗。如 

未缓解则报告医生处理。 

2.5健康教育:①疾病知识指导:使患者了解COPD的相关知识,识 

别病情恶化的因素。戒烟是预防COP])的重要措施,避免粉尘及刺激性 

气体的吸入;避免和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指导病人根据气候变化及时 增减衣物,避免受凉。②饮食指导: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 

划,安排少量多餐,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避免进食产气和引起便 

秘的食物。③康复锻炼:让患者了解康复锻炼的意义。制定个体化的锻炼 

计划,选择安静的环境,进行步行、慢跑,气功等体育锻炼在严寒气候时避 免户外运动。④家庭氧疗: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氧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供氧装置周围严禁烟火,防止爆炸。氧疗装置要定期更换、清洁和消毒。 3小结 总结了58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认为做好心理护 

理、使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保持呼吸道 通畅、一般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对老年COP])合并呼吸衰竭有一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等.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 [2] 吴小玲,余小君.BiPAP VISIO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4(1):238 

作者单位:510170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CU 

女性不孕症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水燕 

【摘要】不孕症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多方面,有环境因素、结婚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自身疾病原因等,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心理因素。不 

孕症患者特有的心理变化对其婚姻生活、治疗结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 【关键词】不孕症;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08—0275—02 

不孕症指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 

各种不孕的原因中,女方因素占4o%一55%,男方因素占25%一4o%,双 方因素占20%,免疫和不明原因约10%…。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可 

以观察到女性不孕症患者面临比男性更大的心理压力 J。心理因素和 

不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不孕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消 极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_z J。心理干预在不孕症治疗 

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现就女性不孕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心理护理综 

述如下。 1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问题 

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心理因素在不孕症中的作用是复杂 

的,当患者被告之患有不孕症后,引起许多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变化,几乎 

所有的不孕症患者均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经综合判断分析,不 

孕症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1害羞感:有些患者结婚多年未孕,但怕别人耻笑,不敢来医院检 查治疗,延误了受孕的大好时机_3]。有一部分患有生殖系统炎症的妇 

女,因害怕别人议论,不愿意到正规医院治疗,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而 

导致不孕 。 1.2内疚感:由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思想的影响,特别是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认为没有孩子的家庭即为不完整家庭,为不能传宗接 

代深感内疚。 1.3焦虑感:不孕带来的巨大压力与痛苦,以及对怀孕的渴望,导 

致心情紧张,每日在焦急、忧虑中度过,此时配偶常常表现出冷淡及漠不 关心的态度,为数不少的不孕夫妇还面临着家庭可能破裂的烦恼。 

1.4恐惧感:部分不孕患者怕见医生,怕检查,一到医院就精神紧 

张,心理压力大,听其他患者介绍治疗情况后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表现 

为向医护人员不断提出这样或那样无关治疗的问题。 

1.5孤独感:在人们对女性的母亲形象期望普遍较高的社会中,不 

孕患者自我及社会评价可能会损害其自尊心。情感不敢外露,试图摆脱 社会活动和引起她们痛苦的人和事,从而孤独敏感。 

1.6自卑感:很多人认为生育是一个女人最基本的义务,女性是不 

孕的“罪魁祸首”,婚后几年没有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压力,觉得在家人和 

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感到自卑,社会地位低使她们有被遗弃的感觉。 

1.7抑郁感:受我国的伦理背景影响,往往把不孕原因归罪于女方, 

造就女方心理上的忧愁郁闷。多次的不孕症检查,尝试性的治疗,多次治 

疗的失败使患者不敢面对现实,导致情绪低落,压抑忧郁。 

1.8失望感或绝望感:经过冗长的治疗过程而毫无结果,患者承受 

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失望伤心,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甚至绝望。 

1.9怀疑心理:不孕症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识往往不够理性,对医 护人员缺乏信任,怀疑医生的诊断及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四处求医,给家 

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自身也承受很大的压力,导致精力不集中、多疑。 

---——275---

—— 桔床护理 2011年8月 第24卷 第8期 医学信息 甍 甍 

儿科普通门 诊候诊问题分析及护理管理 

陈艳萍 

【关键词】儿科门诊;候诊;护理管理 

【中圈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08—0276一Ol 

儿科普通门诊候诊患者的特点是:患者年龄偏小、病人多、病情变化 

不定、流动量大;不但接触患儿,且更多的是接触患儿家长,为此我们对我 院普通门诊现状,候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减少了医疗纠纷,取得了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9月一2010年12月我院普通门诊候诊 

患者780例,其中男405例,女375例,新生儿8O例,年龄在2月一3岁之 

问480例,3岁一12岁220例。 

1.2资料分析方法:采用内容分析归纳法,把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 

行为问题分类,并统计其发生的频率和百分数。 2结果 . 本组患儿家长候诊期间的问题报告为:急躁心烦398例,占51%;担 

心焦虑327例,占42%;孤独无助55例,占0.07%。 

3问题分析 3.1如上述结果提示普通门诊患儿家长存在问题与下列因素有关; 

儿科普通门诊服务对象大多为不能直接表述自身健康状况的婴幼儿居 

多,空间小,人群杂、病人多,多年来就诊条件差、就诊环境不合理、就诊等 

候时间较长是突出问题,因此导致社会满意度下降。其中的新生儿患者 机体免疫机能发育尚不成熟,抗病能力较弱,在普通门诊这一公共场所, 

如有传染源存在,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很大,家长就诊心切;一些家长要 求高,医院无法满足其要求;/m上环境因素人员流动大,一个患儿往往有 

3到4人甚至更多家长陪护,在就诊高峰期,患儿哭闹声、玩具声、电视宣 

教片播放声,家长的交谈声等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环境非常嘈杂;还有 

一些在当地医院不能确诊或确诊后无更好的治疗方法,家庭困境家长承 受经济压力,手足无措,易使家长产生急躁、心烦、不信任、焦虑、孤独无助 

的感觉。 3.2来源于医护人员的原因:由于缺编,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年 

轻护士专业知识技能与临床经验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 意识不强,不能对病人进行有效服务;有些患儿病情复杂,检查项目多,须 经反复排队等待才能完成就诊过程;有些患儿不配合诊查时间较长,等待 

就诊的时间也随之延长;医护人员每天均接诊几百人次患儿,工作繁忙, 极易造成生理和心理疲劳,遇有初次就诊患者家长特别是家长文化水平 

较低,理解力、接受能力差及性格古怪的病人家长,费时多,反复告知也不 

甚明白,不能耐心解释,顾及不到患儿家长的心理感,也使患者家长产生 

急躁心烦、焦虑等不良情绪。 

4护理对策 4.1 定期举办学习班,优化服务理念、提高业务技能及防范护理纠 

纷的意识和能力:现在人们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就医环境、服务 

态度、医疗水平、护理技术、医疗费用还是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要求都很 高,因此,据不同患儿及家长要求不同,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内容应 

有针对性 ,既坚持原则又要分清是非,善于倾听意见、善于化解矛盾和 分歧 ,避免因接待不到位或语言不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积极听倾家 

长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进行改进,难以解决的及时反馈主管领导,根据 实际门诊量的多少灵活增减班次人员,努力使病人满意;遇情绪激动家 

长,工作人员耐心倾听,不中途插话或东张西望,用同情、和气、恰如其分 

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及常规知识,详细解答家长的疑虑,直到取得患儿家 

长的理解与配合,以良好的护理形象稳定病人的情绪,指导家长密切配 

合,合理安排看病流程,使患者充分体会到护理服务的质量,消除患者及 

家长的陌生感、紧张、担心等不良情绪。通过良好服务,家属尊重护士,护 士也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J。 

4.2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由于病人多,年龄偏小,病种、疾 

病轻重缓急程度难以预测。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同一临床表 现可能是不同疾病,许多不典型、短时间、致死性常见或少见危重病人,常 

以普通症状混杂在专家门诊病人中,患儿家长要求不一,求医心切;所以 

在病人多,需要等候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巡视,注意有无传染 

病人,危重病人,以便及时处理;应分发育儿知识手册,讲解育儿法、疾病 |户理知识及卫生知识,并随机和家长进行就医信息交流,为行动不便的患 

儿准备轮椅车;对发热需即时服药患儿提供饮水帮助服下;对病情较重、 

行动不便的家长协调优先就诊、协助检查取药;对外地就诊患儿,主动热 情为家长指导就诊流程、检查地点;及时为家长解答用药指导和各种疑 

问,避免就诊秩序混乱;诊后指导家长对患儿的护理、预防,提醒家长复诊 

时间安排等,尽可能方便病人。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营造一种充满人情 昧及尊重患者,以患者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及时消除家长的陌生、不 

安、焦虑、急躁等情绪,避免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服务的有效性。服务行为 

的实施,赢得了患儿家长的信赖,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 

象,纠纷现象明显减少,门诊满意度从52%提升至86%,有效增强了医院 对患者的吸引力,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颜霞,张素,孟春英等.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 杂志。1997,33(6):366—367 [2]任晓波,许兴丽,袁慧云等. 管理年”医院门诊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5(5):335—336. [3] 赵金芳.门诊巡视管理工作的体会[J].南京医学情报[J].1998,18 

(1):27 

作者单位:450053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 

2不孕症患者的心堙护理 以上可见,不孕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因 

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质的 

服务质量,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要为病人创造一种和谐、温暖、耐 心的心理支持环境,鼓励她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对有难以启齿 

隐私的患者更应详加诱导,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治疗性交谈,评估患者存在 

的心理问题,及时心理干预,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2.2提供适当的发泄机会:一般采用与不孕患者直接面谈,并应用 

心理疏导的方法,让他们谈论对不孕的想法、感受及悲哀,让他们有机会 

发泄,使不良的情绪转换,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创造减轻压力的机会:对于不孕患者,应指导他们改变生活态 

度,将不孕症放在人生的适当位置上,乐观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建议采取 

外出旅游、培养业余爱好等手段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 

2.4鼓励夫妻双方同时就诊: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家人,特别 

是丈夫的作用。孕育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事,无论是其中一人还是俩 

人有问题,当夫妇一同就诊时,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使患者得到精神上 

的安慰和情绪上的稳定,双方配合,还能提高治愈率。 

2.5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做好疾病的宣教和治疗技术指导。 

・--——276・--—— 护理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患病原因,使其正确、 

科学地对待自己的疾病,认真耐心地治疗;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就医指导, 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2.6保护患者的隐私:医护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的语 

言。同情理解患者,始终为患者保守秘密,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患者单独 

交流,涉及个人隐私时,应请他人回避,更不能在背后议论患者,要尊重患 者的隐私。 

总之,不孕症妇女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干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这不仅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 

会进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8 

[2] 李明.不孕(育)病人心理特点及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 

划生育杂志,2004(7):444—445 [3]黄秀娟,王长娟,金倚等.女性不孕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49 

作者单位:310016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