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挖掘机动臂有限元分析研究

液压挖掘机动臂有限元分析研究

液压挖掘机动臂有限元分析研究 

口冯显松 口杨为 口魏攀科 口段成财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o0044 

摘要:以某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装置进行受力分析。使用Pro/Engineer软件对其动臂进行三维建模, 

运用Hypermesh软件创建动臂的有限元模型,在危险工况下,使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静强度分析,得出动臂的应力和 

变形云图.从而为挖掘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液压挖掘机动臂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TU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998(2011)07-0035—03 

挖掘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 

道路、水利、采矿以及建筑等工程中,在国民经济与国 

家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的 

速度加快,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变得非常重要。对挖 

掘机工作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提高研发效率.正符合 

这样的发展趋势[1]-l3] 本文对某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进行受力分析. 

使用三维建模软件Pr0,Engineer建立动臂的三维实体 

模型.应用网格划分软件Hypermesh创建有限元模型. 

在危险工况下.使用ANSYS软件的静力分析模块对其 

进行静强度分析.得出应力和变形较大的地方.为设计 

部门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1 工作装置简化模型的受力分析 

挖掘机有两种挖掘方式.一种是铲斗油缸主动挖掘. 

另一种是斗杆油缸主动挖掘.两种方式的受力分析方法 

相似.这里主要介绍铲斗油缸挖掘时的受力情况[4]。 

参照图1.利用数学及理论力学的解析方法推导 

出挖掘机的最大理论切向挖掘力 由各种闭锁条件所 

得出的切向挖掘力分别如下 

1)由动臂油缸闭锁力决定的切向挖掘力 ,受 

动臂重量G 、斗杆重量G:、铲斗重量G。、动臂油缸受力 

、及对A点的各力臂ZAl、 、1A3、e。、r。影响,得: 

收稿日期:2011年1月 

机械制造49卷第563期 l=(G1ZA1+G ̄lm+G3ZA3+F,e1)/rl (1) 

2)由斗杆油缸闭锁力决定的切向挖掘力 ,受 

G:、G3、斗杆油缸受力 、及对B点的各力臂 、 、e:、 

r2影响,得: 

Fr2=(G2fB2. G 盯 F=e2)/r2 (2) 3)铲斗油缸主动挖掘时的切向挖掘力 ,受铲 

斗油缸的主动推力 、G,、及对C点的力臂e,、Z r3影 

响.得: 

=(Grlc3+F3e3)/r3 (3) 4)整机稳定性所限制的切向挖掘力.当挖掘机有 

前倾趋势时的切向挖掘力 ,受G 、G:、G,、机体重量 

G 、及对整机前支撑点的各力臂fl。、lI2 、 、r4影响, 

得: 

=(G1ZI1+G +G3ZI3+G I4)/r4 (4) 

当挖掘机有后倾趋势时的切向挖掘力 ,受G 、 

G2、G3、G 、及对整机后支撑点的各力臂 、IT2 、fT4、r5 

影响。得: 

=(G1 1+G2 +G3 +G 4)/r5 (5) 

5)整机行走所限制的切向挖掘力 ,受整机重 

量、行走部分与地面附着系数 、切向挖掘力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 影响.得: 

=(G1+G2+G3+G4) ̄LtJCOSOt (6)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取6个力中的最小值作为最 

大理论切向挖掘力 ,即: 

F ̄=min{ 。, , , , , } (7) 

2动臂的有限元分析 

2.1建立实体模型 设计对象实体模型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它保证 

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鉴于Pro/Engineer 

强大快捷的建模功能.本文选用Pro/Engineer软件建 

立动臂的三维几何模型.为了方便有限元分析.使结果 

更可靠,可忽略小结构的几何体,如:细微的倒角、斜 

2011/7 面、/J, ̄L、焊接上的限位板等。 

2.2创建有限元模型 

动臂的上、下盖板,左、右侧板是由钢板组成的,最 

大厚度是19 mm.长宽方向的最小尺寸大于300 mm. 

则它们的厚度小于最小尺寸的五分之一.根据有限元 理论.将这些部件抽取为薄壳.再进行有限元模型划 

分.其它部件采用三维实体单元进行划分_5_。 

壳单元选用Shelll81单元.实体单元选用Solid45 

单元.壳单元与实体单元通过点对点耦合.利用网格划 

分软件Hypermesh进行上述操作 图2为动臂的有限 

元模型.共有127 608个单元.132 745个节点。 

动臂的材料选用Q235,参数见表1。 

表1工作装置的材料类型及参数 

材料 弹性模量E/GPa l 泊松比 l 密度/(1・m Q235 210 1 0.3 l 7.85 

2.3选取计算工况 

液压挖掘机的各种工况是由动臂油缸、斗杆油缸、 

铲斗油缸的不同伸缩状态组合而成.需要确定危险工 

况.进行精确的强度校核.才能使产品设计具有实际意 

义 动臂的危险工况根据动臂可能出现最大弯矩的位 

置来确定,即动臂、斗杆油缸作用力臂最大,铲斗发挥 

最大挖掘力的位置 

2.4确定边界条件 

为了消除总刚度矩阵的奇异性.必须消除动臂模型 

的刚体位移。可对某些节点加以约束。其约束条件为:所 

加约束刚好消除全部刚体自由位移.或把约束改为刚度 

足够大的边界元。作为校核载荷平衡的补充办法_6] 对 

动臂与底座铰接处的 、U U 、ROTx、ROTy施加约 

束,对动臂与斗杆铰接处的 、 施加约束。液压缸的 

作用力视为外载荷.重力场通过施加一个和重力加速 

度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加速度来实现 

在ANSYS中使用接触法模拟销轴连接.即在销轴 

中心建立一个Pil0t点与销轴孑L内侧的节点建立接触 

单元.如图3所示。 

3计算结果分析 

使用上述有限元模型.在危险工况下.运用 

I国2011/7 ANSYS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在ANSYS软件后处 

理模块中查看动臂的应力和变形云图,见图4、图5。 

结果显示.动臂的最大应力为209.1 MPa。应力大 

小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动臂的最大位移为4.513 mm 

说明部件的变形在允许的范围内 

4结束语 

通过对某液压挖掘机动臂进行有限元强度和刚度 

分析.结果表明.应力较大的地方主要是动臂与底座铰 

接处区域和动臂与斗杆油缸相连接轴套附近区域:变 

形集中出现在动臂与斗杆铰接端 以上有限元分析结 

果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分析过程也 

为其它工程机械的设计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 

手段 

机械制造49卷第563期 基于ADAMS的特氟龙输送带链传动多边形效应分析 

口许雷 口丁武学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技术学院南京210094 

摘要:基于特氟龙输送带及其链传动的工作特点。进行了链传动的结构设计和链节链轮的选型。建立了链传动的 

SolidWorks数字化模型,进行了多边形效应的理论分析。最后将简化的SolidWorks模型导入ADAMS中,经添加运动副和 

运动等得到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多边形效应的仿真结果。该仿真结果有助于链传动优化设计。 

关键词:链传动 多边形效应ADAMS动力学分析链板中心 

中图分类号:'17-I132.3 1;TH1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998(2011)07—0037—04 

汽车内饰件包括车内顶篷和车内地毯.其生产流 

水线如图1所示.其中输送轨道部分采用特氟龙带形 

式.车内顶篷和车内地毯所用材料为GFP板或麻毡 

板。尺寸:2 650 ram ̄1 700 mm(长×宽),自重900- 

I 400 g或I 500~l 900 g.传送器最大传送行程7 200 

mill,传送速度范围:300~600 mm/s,保证传送器稳定速 

度500 mm/s。特氟龙传动要求动力稳定。传送功率大, 

载荷适应性强。并能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该生产线高速送料系统采用链传动.为特氟龙传 

送带传送动力。由于链传动固有的多边形效应.会使链 

条和链轮产生冲击。发生振动和速度的周期性变化.并 

产生噪声,这都会影响链传动。并给正常生产造成很大 

的影响。 

为研究特氟龙传送带212作时链传动的多边形效 

收稿日期:2010年lO月 应,确定其影响因子,本文针对链轮与链条啮合机制, 

采用SolidWork8软件进行建模和运动仿真.可直观反 

映链条的运动过程.最后导入ADAMS进行动力学仿 

真.仿真结果可用于特氟龙传送带用链传动的优化设 

计。 

1 多边形效应 

如图2所示.链条与链轮接触时不能完整切合链 

轮节圆轨迹。 

从几何角度看,链轮半径定为 ,链条与链轮配合 

转过单链节角度 后,理论位移为: 

S =RO (1) 实际上链轮的转动是由圆周运动与弦运动[-]相互 

参考文献 

[1]陈进,吴俊,李维波,等.大型液压正铲挖掘机工作装置有 

限元分析及应力测试[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7,5(2): 

198-203. [2] 杜文靖,崔国华,刘小光.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整体集成有 

限元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0):20—23. 

[3] 刘本学.液压挖掘机反铲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 

长安大学.20o3. 

机械制造49卷第563期 [4]同济大学.单斗液压挖掘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0. 

[5]龚培康.汽车拖拉机有限元法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1995. 

[6] 丁华,朱茂桃,赵剡水.液压挖掘机动臂有限元分析[J].中国 

公路学报,2003,16(4):1 18—120. 

△ 

(编辑 丁 罡) 

201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