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完整课件精选 课件
4
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属于不同的社会主
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采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名称,就
是要将他们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同空想社会主义区分
开来
19世纪70年代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
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还没有使用“科学
社会主义”概念,而是称“共产主义”;
在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经验及后来的《资本论》
14
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 论基础,根据它提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的原理还能进一步认识空想社会主义以理 性原则改造社会的错误根源。
按照唯物史观,任何理论思维、不同学 说或学派的产生都有其现实的社会存在的基 础。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倡导的自由、平等 的理性原则实际上深深扎根于当时正在萌芽 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它是批判封建主义、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锐利武器。
1.理论基础不同 (1)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
级启蒙学者提出的理性原则。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学者高举自由、平
等的理性的旗帜,反对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对人 的统治,推动建立理性国家与理性社会即资产阶 级共和国。
8
当法国大革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后,人们 看到它并不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说的是什么超阶级的 “理性的王国”,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它存在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与贫富的巨大差 距。
11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 的基本动力。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是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按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二者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 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时,社会就进步和发展,反之, 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阻碍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 发展时,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就会冲破旧的生产关 系、上层建筑的桎梏,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新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新的社会形态就会到来。
12
唯物史观说明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 依据于物质条件发展状态的自然历史过程。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至今,人类已经历 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并且在一些生产力发展落后的国家 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所以能创立唯物史观,列 宁将其概括为“两个归结”,即将人类的全 部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为 生产力发展的高度。
3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 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对未来 新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有价值的见解。这些 积极因素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恩格斯说: “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 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中可以看到,科学社会 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学说体系,它既没有离开世界文明大 道,更不是狭隘的宗派学说,而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 优秀成果——三大空想家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继续。
面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标榜的理性国家与理性社 会的破产,空想社会主义从资产阶级启蒙学者那里接过了 理性的原则,用它进一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乎理性 与非正义;而他们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就是理性王国的合 乎逻辑的实现,是用理性原则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果, 是理性和正义的原则在资本主义那里破灭后的重建。
9
15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不懂得资产阶级启 蒙学者理性原则产生的这一现实基础,而是 将其变成了演绎历史的工具。这正是空想社 会主义理论不成熟的表现,所以马克思称它 为“空论的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18 世纪 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阶级状况相适 应的,不发达的经济关系造就了头脑中幻想 的发达,缺乏解决社会问题、消除社会弊病 的现实途径,只能寄希望于思维着的理性。
13
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在生产 力发展落后的国家建立的,但是它却是 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家对工 人剥削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对抗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及被更高的生 产方式所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的目 的是榨取剩余价值,它的秘密在于表面 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
共产主义问题
1
一、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三、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 四、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社会主义的 联系与区别
2
一、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 生的重要思想来源。 在欧洲,16—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 时期,也是反映对资本主义不满情绪并幻想建立一个消除 贫富对立的美好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的时期。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
马克思1874年至1875年初写成的《巴枯宁<国家制度 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首先使用“科学社会主义”。
6
十
前
九 世
后
革
命
的 社 会 主 义
共
科 学
国 科 学
年
社 会
社 会
代 主主
义义
空想社会主义
7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与空想社会主义 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中,他们则称为“革命的社会主义”。
5
19世纪70年代后,从工人运动中滋长起来的小资产阶 级思想,都标榜为“社会主义”,为了和这些新的空想学 说——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相区别,他们采用了“科学 社会主义”的名称。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社会主义也 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时才使用。”
1873年1月恩格斯写《论住宅问题》第三篇时,首先 使用了“德国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名称。
资产阶级
空想社会主义
理性原则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0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 和剩余价值学说 。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是因为马 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恩格斯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 “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 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 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 义变成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