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视角
摘要:计算机引进特殊教育学校,特殊需求的人群是整个人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对这一人群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更能加快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速度,体现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教育教学常规。
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智障生、聋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媒体的能力,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同时对教师说课、课题研究、教学总结等都要求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做到到图文并茂,科学规范来管理。
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最优化,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了安全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管理教育教学课堂最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完善。
计算机引进特殊教育学校,这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
因特殊需求的人群是整个人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对这一人群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更能加快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速度,体现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我国目前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包括对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视觉障碍等儿童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
在特殊教育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大大拓宽了计算机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范围。
它把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媒体作为一个集成体由计算机来处理,把计算机带入了一个声、文、图集成的广泛的多维应用领域,我们利用计算机可以充分实现“人机对话”、“人机交流”,这为我们的特殊教育带来新气象。
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它高效、高质地管理教学,而且还可以利用它轻松自在地组织教学,
从而使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得以全新的革命。
以下浅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扮演的角色。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教育教学常规。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残疾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怎样培养智障生、聋生的兴趣呢?那就是抓住这些特殊儿童的特殊特点,让这些特殊的孩子看得到、摸得着,具有直观形象逼真的事物,而体现这一模式的最佳途径就是信息技术手段在各课教学中的应用。
因为聋生的模仿力极强,一目代耳的视觉极其发达,多媒体满足了他们的这些需求,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聋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因此,我校要求全体教学人员每学期多媒体在教学中授课不少于15节,有的教师达60节,即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聋生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媒体的能力,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同时对教师说课、课题研究、教学总结等都要求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做到到图文并茂,科学规范来管理。
另外,积极组织开展适合我校学生的特色教育:把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进行了系统编排,公布在学校校园网共享群中,让老师一目了然,确保了兴趣课的质量,共开设了计算机、手工、舞蹈、街舞、篮球、排球、书法、语训、简笔画、毛衣编织、个别化教
育等兴趣活动小组,采取走班制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各有所学,做到人尽其才,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研组要求科任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每月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每日一语”训练内容,并及时在QQ群中上传教务处,教研组长审核后,要求教师切实按计划内容训练,年末组织校行政人员进行系统考核。
多年的实践总结:这是提高智障生、聋生言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开设了中国手语课,把它作为校本课程使用,新手语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普及和规范,架起了生与生、师与生语言沟通的桥梁,做到了师与生、生与生沟通“无障碍”。
聋儿语训工作在特殊教育学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提高语训质量,把每位学生的发音进行初录、阶段录、年末录,最后提交发音评价报告,制定出详实的个训方案,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总之一句话:在我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随处可见,而且已占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最优化
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加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即教与学的组成部分。
教学媒体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媒体又都具有自己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往往又可由其它媒体的优越性来补充。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组合体,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1、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是多媒体教学网络优于其他媒体技术的最突出特点。
例如,以往上机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面对众多的机器,教师难于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二是难于做到上机的同时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由于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于解决上述问题,使上机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使教学处于失控状态。
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轮流监控功能,教师就可以实时地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通过检查上机操作过程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思维活动,据此来调控教学过程。
同时,利用教学示范、电子举手、辅导答疑、语言对话、监控管理等功能进行学生之间的讨论、经验介绍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等交流活动。
2多媒体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只能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文字教材进行教学。
现在的多媒体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有静止的、运动的、分散的、合成的、视觉的、听觉的。
这些媒体信息形式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信息的结合体。
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现,克服了其他媒体单一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因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教学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共享多媒体信息,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在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上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3、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利用教学示范、语音对话等功能;教师
讲解演示,学生则可以上机练习;利用监控管理功能,可以将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利用电子举手功能,学生可以方便地提问;利用辅导答疑功能,教师可以进行“手把手”个别指导;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也可以在全班进行示范等等。
这样,将诸多的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4 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例如,可按教学所需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模拟实验用具、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教室又是一个实验室、语音室、资料室和图书馆。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只需坐在教师机前,就可以快捷检索信息,将大量多媒体教学素材集中展示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机共享上述所有资源。
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课件控制了学生的研究过程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制作的课件,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架设了桥梁,铺平了道路。
但课件过于集中的资源和有条理的思路从某种角度来说,完成了一部分学生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有益。
而且,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让孩子走走不同的路,然后比较其中的差别,选择最有效的办法。
课件中往往过多的渗透了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给学生的机会就少了。
三、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了安全管理。
为了加大门卫安全保卫制度。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配备了强有力的保卫人员,并制定了详实的《门卫安全管理制度与工作职责》,购置了了校园监控设施,把好学校安全的最后一关。
身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必须对急剧变动、高度复杂及竞争激烈的时代环境有敏锐的觉知能力,积极采取行动,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思维,改变教育模式,改变教育方法,从而能更好、更深入地普及特殊教育,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在特殊教育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成果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唐庚炎梁斌言《特殊教育管理手册》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