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二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专题二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1
一、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 研究的历史动因
1、为了批驳资产阶级史学家和思想家关 于私有制自古有之并长期存在的唯心史观 2、为了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所鼓吹的“欧 洲中心主义” 3、为了深入研究西欧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系和经济状况
二、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 要内容
1、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 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的构想
7
5
(2) 生产力
“资本主义工业正繁荣昌盛的时候,实际上也 不能够要求俄国在农民公社的基础上冒失地投入自 上而下的国家社会主义的试验。”
Hale Waihona Puke (3)社会革命“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
“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 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 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专题二: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科 学内涵及现实启示
1875.3-4:《论俄国的社会问题》(恩) 1877.10-11:《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马) 1881.3:《给维·伊·查苏里奇的复信》 (马)
1882.2:《 <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 (马、恩)
1894.1:《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恩)
4
2、分析了实现“跨越”的基 本条件
(1)生产关系
“撇开目前压迫俄国‘农村公社’的一切灾 难而来注意一下它的构成形式和历史环境,那么 应承认,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即土地公有制,一 看就很清楚是构成集体生产和集体占有的自然基 础。此外,俄国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这便 于它从小土地经济过渡到集体经济,而且俄国农 民在没有进行分配的土地上,在排水工程以及其 他关系到共同利益的事业方面,已经在一定程度 上实行集体经营了。”
(4)对资本主义的吸收借鉴
“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 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 6 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
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现实 启示
1、社会主义是多样性的统一
2、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吸收资本主义制 度的一切肯定成果 3、对马克思主义绝不能生搬硬套 4、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俱进,不 断创新
“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 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 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 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 (马) “它目前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和它 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生产在给它提供集体 劳动的一切条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 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 的一切肯定成果。” (马) “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 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 (恩)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 前321年,意大利中部山区部落萨姆尼特人在卡 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大败罗马军队,然后, 他们迫使失败了的罗马军队接受“在牛轭下通过” 的耻辱,即令战败的罗马军人从两杆矛枪架起的 形似城门的“轭”下通过,以示自己的胜利和对 方的失败。此后,人们就以此来比喻灾难性的历 3 史经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