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伟: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问题探讨
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刘安伟
(无锡市行政学院,江苏 无锡214086)
[摘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出路,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理论界 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失地农民再
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活保障的主要来
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发展对
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镇化建设、道路交通修建、新建社区厂 房都征占了大量的土地。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民被一批 一批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形成了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
面对日趋增多的失地农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社会各界
的面前,就是他们以后的生活该何去何从?这样一个不断扩大 的群体如果不能有效安置,必将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
本文利用GARCH—M模型来估计粮食期货基差序列的条
件方差.回归结果如下:
大豆:h l1.60996+0.08225082,一,+0.91 1 134hf_』 (4) 玉米:h 4.190485+0.070199s 一 +0.833897h c-』 (5)
,J、麦: 2.777623+0.4890082,一,+0.924405 f_』 (6)
利用选定的拟合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基差风险最优概率 分布模型和估算出的条件方差模型,根据不同概率分布模型的
数学函数形式.利用Matlab数理软件分别计算得出95%置信水 平下三种粮食期货基差风险最优概牢分布的上下分位数Z ,再
运用公式(3)分别计算出三种粮食期货基差风险存95%置信水 平下的具体风险值,即VaR值(表4)。 表4 我国粮食期货95%置信度的基差风险值 计算结果表明,在
95%置信水平下,我国 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
基差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其中.大豆期货因基差扩大和 基差缩小所带来的风险值是对称的.而玉米、小麦则差异较大。
对于多头套期保值者来讲,在结束多头套期保值交易时,大豆 基差扩大到8o0.85、玉米基差扩大到84.90、小麦基差扩大到
272.40时,将会给多头套期保值者带来基差风险;而对于空头
套期保值者来讲,在结束空头套期保值交易时,大豆、玉米和小 麦基差分别缩小到一800.85、一229.82、一7l1.97时,会分别给空头
套期保值者带来基差风险。
3研究结论
在所选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9月22日至2008年6月25 日内.我国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的基差风险概率分布均不服
从正态分布,经对其风险概率分布模型进行优度拟合,发现三
者所服从的概率分布并不一致.其中大豆服从Log—Logistic(3P) 分布,玉米服从Weibull(3P)分布,小麦服从Gen.Extreme Value
分布。这表明,我国粮食期货交易所产生的基差波动剧烈,所带 来的基差风险较大,并且不同粮食品种所产生的基差风险也各
不相同。
基差风险VaR值计算结果表明,大豆因基差扩大所带来的 风险值与因基差缩小所带来的风险相对称,而玉米、小麦则不
相对称。从j者的计算结果来看,均体现出因基差缩小给空头
套期保值者带来的风险要大于因基差扩大给。多头套期保值者 带来的风险。也就是说,在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上,当期货价格上
升幅度高于现货价格上升幅度时,会给套期保值者带来较大的风险。 从大豆、玉米和小麦三者的基差VaR值来看,大豆期货基
差扩大和基差缩小的风险值绝对值均大于玉米和小麦;同时从
三者基差序列统计特征值也可看出.大豆期货基差序列的最大 值、最小值和标准差等指标绝对值也都高于玉米和小麦。综合
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大豆期货交易的基差风险要明显高于玉米
和小麦的期货交易基差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川,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关系的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2] 丁岩,黄健,基于VaR模型的股指期货基差风险的研究LJ].经济论 坛,2008(10):110 ̄111. [3] 马超群,李红权,VaR方法及其在中国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lJ]. 系统工程,2000,20(2):56 ̄59. [4] 韩德宗基于VaR的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预警研究[J 3管理 工程学报,2008,22(1):117 ̄121. [5] 史宏,汪淮江,基于VaR的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基差风险研究[J] 市场周刊,2009(2):104 ̄105. [6] 张峭,王川,王克.我国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度量与分析U].经济问 题,2010(3):90 ̄94. [7]Thomas J Linsmeier,Nell D Pea ̄on.Value at Risk,Financial Analysts U]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02,(2):47~67.
作者简介: 王川(1972一),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市场风险、农村金 融研究
一
11— 问题探讨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l卷第07期(总第249期)
会的稳定。
1 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基本情况
作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之一的苏南无锡市,由于城市化进 程较快,城市化水平较高,近年来失地农民数量呈急剧增长的
态势。据统计,仅2005—2007年来,无锡全市累计农用地转征收 8966.67万hm ,其中农用地4680hm ,涉及被征地农民81376
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总的形 势是:原有的就业机会逐渐丧失,重新就业的压力比较大。调查
中发现,无锡市农民的传统就业渠道主要有三条:第一,务农。
包括以种植大米、茶叶、葡萄、柑橘、水蜜桃、杨梅等经济作物为 主的土地经营性收入;第二,务工。主要指就近进入各类企业劳
动获得的收入;第三,自由职业。主要指小商贩、临时工等。据估 算,务农、务工渠道就业的劳动力占我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8O%左右。然而,随着无锡城市化的推进和大规模征地拆迁,务
农、务工两大就业渠道的就业容量大幅降低:一是土地经营权 的丧失,使务农渠道不复存在;二是受城市功能规划的硬性约
束,企业搬迁、撤消,导致就业岗位减少,或因交通不便只能放
弃就业。虽然通过“土地换社保”和拆迁补偿安置等措施.失地 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失去务农、务工机会所带来
的收人减少和社区居住所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逐渐形成了经 济上的巨大反差,给失地农民提升生活水平带来巨大障碍。就
业需求在一些失地农民群体当中急剧增加。同时,大量的失地
农民维持失业状态,不仅是劳动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单纯依靠
社保生活,也容易养出“闲人”、“懒人”,不利于现代新市民的成长。
据调查,目前我市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两
种:一种是市场观念较强,头脑比较灵活,有一些技能手艺的。 这些人离开了土地,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
途径进行再就业,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力所能及的小本生 意,他们的生活质量相比较以前还有所增加,但这部分人只占
少数。大部分的一种是由于思想保守,信息不灵,未能及时转
产,一些年轻的失地农民偶尔打打零工贴补家用,而另一些年 纪大的,特别是女劳动力只能“赋闲”在家,再加上文化教育程
度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就业观念脱离实际、年龄偏大等原因. 无法找到工作,致使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土地
征用款过日子,成为了无土地、无工作、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 员,未来生活令人担忧。
2影响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
无论劳动者属于哪一群体,要想获得就业机会,~般而言
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社会因素。市场当中是否有足够多的工
作岗位提供给劳动者,这受制于市场的经济大环境,具体而言 就是企业是否有劳动力需求。二是劳动力因素。劳动者是否有
上岗就业的能力和愿望,这取决于劳动者本身是否具有从事相
一12一 关工作的技术技能。无论是从社会因素还是从劳动力自身因素 来看,无锡失地农民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从社会因素来看,第一,无锡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从事简 单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就业。近年来,无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
步伐逐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逐渐加大。为了贯彻“环保
优先”和“科技强市”,无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培育扶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传感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环保 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调整淘汰落后产业。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无锡产业 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
业跨越,既是无锡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无锡未来发 展的需要和战略方向。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的关闭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却在客观上造成大量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失
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本地务工农民。同时,在无锡大力培育的 新兴产业中,其对劳动力的总量需求不大,并且对劳动者的基
本素质要求较高,一般农民工很难在这些新兴企业中就业。第 二,无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就业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江
苏是劳动力输人大省,苏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吸纳了
大量的外地农村劳动力。外地农民工的纷纷涌入,既给无锡带 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使就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据2009
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无锡人口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65.65万人.而全市常住人口为
619.57万人。加上无锡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少。“僧多粥
少”的局面短期内仍将继续保持。在面临外地打工者的竞争压 力时,无锡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减少,形势较为严峻。
从劳动力因素来看,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 弱。失地农民在失地以前主要靠种植农作物生存,相对而言。与
社会的接触较少,思想陈旧保守,知识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大部 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往往无所适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对
以后的生活缺少必要的规划。再加上很多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
差,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普遍缺乏应对市场竞争的能 力。就算是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在其就业观念陈旧,获取信
息能力差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下,也很难找到工作。调研中发现。
我市为数不少的失地农民还对政府和集体有着“等、靠、要”的 思想,甚至存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观念,认为“低工资、重劳 力、苦脏活”是外来民工的职业,自己从事这些工作会丢面子,
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失地农
民能够再就业。
3应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需求要有新思维
应对我市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需要更新观念,政府要正确 认识失业问题的普遍性和长期性,充分利用无锡率先发展所积
累的有利优势,工作重点应立足于主要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
障和闲暇时间的安排;在就业方面,应当以鼓励失地农民自主
创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