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的道德神话及其悖论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的道德神话及其悖论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的道德神话及其悖论
摘要:意识形态作为象征符号、价值观同信仰相结合
的完整体系是任何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一国
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以“遏制”、“削弱”苏联
为目的的反共产主义战略迅速转向“全球民主化”攻势,并
表现于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三种意识形态
政策话语。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内涵着巨大的裂痕与冲
突,即存在普世价值与全球扩张主义;“欢迎一个强大、繁
荣、成功和巩固国际规范、增进全球安全与和平的中国”与
“结网――对中国有条件的套住政策”;理想主义与“美国
式的资本主义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下来”;“天赋人权”、“人人
自由平等”的双重标准四个方面的悖论,表现出美国“人权
神话”、自由女神像背后的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关键词:美国;冷战后;道德自负;外交政策意识形态;
悖论
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6??0114??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0BKS063)
作者简介:廖胜刚(1964-),男,湖南泸溪人,法学博
士,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意识形态作为象征符号、价值观同信仰相结合的完整体
系是任何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一国国家战略
的重要内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早有预见地指出,进入21
世纪,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号召力将成为决定因素。[1]
(P292-298)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直言:“我们的最大实力乃
是我们思想的力量”,“在世界各地,我们的思想正在被接
受。”[2](P450)强化外交政策意识形态是美国维持霸权地
位必须实施的战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凭借“一个巨大
威力的意识形态和体制化的结构”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冷战
后美国以“遏制”、“削弱”苏联为目的的反共产主义战略迅
速转向“全球民主化”攻势,并依次建构了新干涉主义、新
保守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三种外交政策意识形态,虽然它们的
话语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大力推行民主、人权外交,表现出
鲜明的价值理想主义特征。
一、帝国神话: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的道德自负
作为象征符号、价值观同信仰相结合的完整体系的意识
形态是任何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
评判标准,更是一种理想、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有关美好社
会的文字幻想,一种建构此种社会的信仰形式和重要的凝合
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这样描述意识形态在现
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在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与‘运
动’、‘政党’或是‘革命’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奋斗并
承受牺牲,人们需要意识形态的激励,需要某些东西成为信
仰的对象。”[3](P106)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作用在于为
一定的群众实践和政治秩序做合法性辩护,从而强化大众忠
诚和社会认同。意识形态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十分重要的
作用。美国是当今世界大国中最具意识形态色彩的国家。正
如美国政治家罗伯特?达尔指出:“美利坚是一个高度注重意
识形态的民族,只是作为个人,他们通常不注意他们的意识
形态,因为他们都赞同同样的意识形态,其一致程度令人吃
惊。……在表达对民主意识形态信仰方面,美国人比世界其
他任何民族都更一致。”[4](P354)美国人一直生活在一个
自己制造出来的神话当中。美国由于缺乏共同的历史、种族、
语言和宗教,这一点使得美国的普遍价值、理想、信仰和目
标便成为中心,它们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关键因素。美利坚民
族、国家、人民都是通过信条即意识形态来界定的。独特的
国家历史和认同模式铸就了美利坚民族具有一个强大意识
形态教条的所有特质:使命意识、历史必然性和布道狂热,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从二战至今不断挥舞民主、自由、人权为
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大棒,竭力向全世界输出“美国式”的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此谋求“美国治下的民主和平”。
在美国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神话看来,美国是山巅之
城、自由之乡,美国人有上帝所赋予的把自由、民主、人权
价值及民主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的神圣使命。二百多年来,美
国人一直拥有这样一种信念,即美国过去是,现在还是世界
上最好的国家。美国人坚信他们的命运是――靠着道义的榜
样领导这个世界,以身作则地向一切人传播自由和正义,把
人类从罪恶之路引导到世间新的耶路撒冷。在他们看来,美
国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他们有责任向地球上落后地区传播文
明,甚至为了他们的利益而统治野蛮和无知的民族。对此,
老布什曾得意地说,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转向美国
寻找榜样,从没有如此之多的人从美国的理想中获得希望。
克林顿也曾这样写道:“我们是自由的灯塔、民主的堡垒,
是世界上自由能给人们带来的前景的活生生的例证。”[5]
(P116)美国自立国以来便不断地向外输出自己的政治思想
和民主制度,其中在外交政策中便蕴含了这样的理念与行
动,自认为具有与他国不同的天赋优越感,也造成美国政治、
军事、文化不断向外扩张的事实。美国学者迈克尔?H?亨特
对此分析说,美国民族主义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强烈的千
年盛世情结。这一情结铸就了这个国家,使它向人类承担特
殊责任,担当起救世主的角色”。自我中心意识实质上就是
种族优越感,认为自己的种族处于中心地位,这就是他们的
世界观。[6](P207-208)
国际政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认为,如果一个政府的外
交政策比其对手对它的人民的知识信念和道德价值观念更
有吸引力,那么该政府会获得一种无法估量的优势。[7]
(P127)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一直由意识形态来论证其正当
性和合理性,以及利用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进行全
球扩张。因为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
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
对此,美国外交史家小塞西尔?克拉布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学
说》书中写道:“毋庸置疑,美国人民显然期望美国外交政
策中的任何新方针都将符合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精
神气质及其传统。在国外与在国内一样,国家政策应该符合
美国对自由、公正、放任主义、民主和其他所珍惜的概念的
信仰。”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早在冷战
时期就提出,人权是现今时代最有吸引力的政治观念。倡导
尊重人权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可加速共产主义衰亡的进程。
“应使世界人民的视线集中到共产党国家剥夺公民自由、侵
犯个人权益、没有健全的法制、对大众媒介和经济生活进行
严格政治控制等方面。这样做可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多党
制、市场经济和真正民主制的优越性。”[8](P303)冷战结
束后,美国作为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从老布什到奥巴
马政府都无一例外地将维护人权、推进世界民主设定为美国
国际战略的重要内容,坚信推行全球民主化是实现美国安全
与繁荣的根本途径。
美利坚这种极端道德主义性格以及外交政策中强烈的
道德主义因素所产生的“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终结’”这
种几乎是自觉的臆断也就不足为怪。在美国许多人看来,美
国靠着其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打赢了这场战争。共产主义
的崩溃是美国人所信仰的民主价值观具有普遍意义的明证,
也证明了他们在长久的冷战岁月中坚持这种信仰是正确的。
美国学者乔舒亚?穆拉夫契克说:美国获胜“是靠着美国制度
基于之上的民主思想的力量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失败。”[9]
(P425)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也发现,苏
联的崩溃使美国人相信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民主革命,不久
西方的人权观念和政治民主将在全球盛行。[10](P211)由
于冷战中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把这场对峙看作是反对共产主
义极权主义暴政、保卫自由的斗争,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
的结束,美国政府立即着手贯彻其控制全球的图谋。他们认
为,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获得了一个历史性的机
会来推进民主与人权的事业。由于其民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
优越性,自己必须主导国际规范、领导世界潮流。在他们看
来,美国意识形态不仅从其他普遍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中挺
了过来,而且占了压倒优势,表明美国的理想适用于所有社
会。一个普遍主义的意识形态失败了,另一个同样普遍主义
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
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又要将其愿景在全世
界贯彻。[11](P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