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命闪耀的课堂 幸福洋溢的学校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十年课改回眸 策划:刘从华 撰稿:安良海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电视专题片 2
生命闪耀的课堂 幸福洋溢的学校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十年课改回眸
镜 头 解 说 词 (屏幕打字): 一节成功的课堂,一定是燃烧生命激情的课堂。 一所幸福的学校,一定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学校。 ——摘自刘从华日记
(舒缓的音乐声起)。旭日(远景)。朝霞满天。 古城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汉江。古城墙。护城河。王府。谯楼。绿影壁。 仲宣楼。昭明台。 3
校门。一群小学生鱼贯而入。办学理念(特写)。 校标。教学楼(中景)。塑胶操场。文化墙。苍松翠柏。 鸟语花香。层楼雅致。绿草如茵。网控中心。练功房。 电子声像资料室。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 学术报告厅。植物园。校园艺术长廊。个性宣传版画。 更名及建校60周年庆典卞先华讲话。学校荣誉(特写): 国家级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教改名校。 小语学法指导实验先进集体。教科研50强校。长江水学校。 中小学综合实力10强学校。教育科研实验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学校。 音乐教改先进学校。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推出片名:生命闪耀的课堂 幸福洋溢的学校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十年课改回眸。
在距离昭明台正前方800米的地方,有一所美不胜收的“花园式”学校。专家学者称她是“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教育创新的火车头、素质教育的领头羊”;中外友好人士称她是“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更多的人则认为她是“一所能够让人获得美感、快乐感和幸福感的学校。” 她,就是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就是这样一所小学,在10年课程改革的征途中,从构建生命课堂入手,让学校与新课程同发展,师生与新课程共成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交响乐中奏响了华彩的乐章。 4
第一章 激动人心的课堂 (屏幕打字): 用一生去准备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一生最美的回忆。
——摘自胡青华日记 (特写):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十大”教育理念》。 市教育局课改文件。《市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市第一实验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市第一实验小学校本培训制度及奖惩办法》。 全校教师通识性培训及测试。市、省、国家级培训。 钱梦龙、卞先华、肖新汉、习玉萍、韩锐等来校讲学。 综合楼北墙《名师感悟》。综合楼北墙《校长寄语》。
2001年9月,一场体现“国家意志” 的的教育改革席卷全国。教育史学家们把它命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起步。面对这样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首先要寻找它的突破口。为此,一实小的老师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思想的苦旅。 5
刘从华办公室、书柜、科研成果(《教育研究》论文题目)。 (特写):《新课程:生命课堂的诞生》。 刘从华参加培训及发言。刘从华在教师会上讲话。
(同期声):刘从华谈课改(背景为一排大书柜)。 周立军、范文萍、乔华、杨智勇、刘育蕾、戚红艳、 罗龙英、王惠芳、高梅华、孟海燕、江玲、王静、 刘亚娟、刘玉宇、黄雪松、琚芳芳、杨俊婷、徐浩然、 张鹏、徐琼、韩向红、童莉、张朝晖、刘京玲、李玉琴、 熊玲、王坤的课堂教学片段。
刘从华,20世纪70年代生人。语文特级教师。沉稳坚毅、儒雅大气,谈吐风趣机智。2006年,32岁的刘从华走马上任,担任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一职。这一年,正是社会各界对课改争论最为激烈的一年。 对此,刘从华有自己的见解—— “第一,什么是课改?课改其实就是‘改课’。因为学生‘素质’养成的主阵地在课堂。任何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离开课堂,都将沦为脱离实际的空话。课堂是课改的核心,是教育矛盾中主要矛盾的核心部分,不敢触动课堂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第二,为什么要搞课改?我理解就是让人成其为人,让师生 6
学校“石花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 李颖的经典课堂《忆江南》。 李颖的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赛讲一等奖证书。 李颖的省“走进新课改—优秀教学设计”征文二等奖证书。
活得有价值、有尊严和有幸福感。第三,怎样搞课改?我们的做法就是构建生命课堂,让师生享受课堂幸福;让已经被异化了的教育回归本真,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为此,我们倡导教师‘用一生去准备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一生最美的回忆’”。 什么是生命课堂?一实小的老师们用自己精心准备的每一堂课做出了生动的回答—— 李颖,一个聪颖美丽的语文教师。同样美丽精彩的是她的课堂教学—— 7
李颖的课堂实录。 师:大家来想像一下,江水是碧绿的,在火红的太阳、火红的江花的映衬下,……? 师:是啊,同样色彩,相互烘托,红的更红;红与绿相互映衬,绿的更绿,于是就出现了——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多美的句子啊!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仔细听,我是怎么读的?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我相信一会儿你们的朗读一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胜”在这儿也是—— 生:胜过,超过的意思。 师: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生:有。 8
(同期声)李颖谈生命课堂。 张向东的经典课堂《小青蛙找家》:一群学生戴着各种动物 头饰,和着欢快的音乐,蹦跳着来到教室里,惊喜地发现, 这里成了一个绿色的王国:教室前面的墙上贴着绿色的树林 映衬着蓝天白云;教室前面的空地上是一个美丽的池塘,一 片片的绿色荷叶,荷叶上开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多美啊! 孩子们欣喜地望着这一切,觉得很兴奋。 (特写)张向东《我的课改十年》。
“生命课堂是洋溢着爱,充盈着真,闪现着智慧,共享着成长快乐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参与、自由表达的课堂;是师生情感交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 生:(争先恐后地)叫声介绍,“汪汪 “喵喵喵”;动作介绍:小猴子挠痒痒,小兔子跳;边做动作边用儿歌介绍:“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小鸭子,嘎嘎叫”…… 这不是舞台上的童话剧,也不是什么专业的比赛,这是市第一实验小学一节普通的音乐课。执教老师名叫张向东,湖北省特级教师、襄阳名师。 9
(同期声):张向东谈生命课堂。 胡青华的经典课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7或8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让他们自己去摆三角形,从中发现,哪种长度的情况可以 组成三角形,哪种情况不能搭成三角形。
(特写)胡青华《我的课改十年》。
“生命课堂就是情境课堂。教师要顺应孩子玩的天性,让他们在亲自参与的好玩儿的‘节目’中学习,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场面”。 胡青华,湖北省新课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十六年如一日,她致力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形成了“和谐有趣,灵活有效”的教学风格。 10
(同期声):胡清华谈生命课堂。 刘燕的经典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走进毛泽东》。 (特写)刘燕《我的课改十年》。
“生命课堂就是智慧课堂。就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充满智慧与乐趣。这个生命是具体的生命,是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要求教师既要关注自我也关注学生的生命,要用心、用情构建生命的课堂”。
刘燕,一个被学生誉为“比妈妈还要慈爱”的教师。她对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宗教般的热爱。她常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教师不能走进同一课堂”。她的课堂没有异口同声,没有千人一面,有的是生动活泼,有的是质疑争辩,有的是学生丰富多样的主体感受。 11
(同期声)刘燕谈生命课堂。 王立洪的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经典书籍封面特写):《三字经》。《百家性》。 《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大学》。 《笠翁对韵》。《老子》。《论语》。中庸》。《孟子》。 《易经》。王立洪教学生书法。王立洪在学术会议上发言。 王立洪发表的文章。(特写)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 研究课题申报书。经典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同期声)王立洪谈生命课堂。
有一实小特色的中文经典教育模式——经典诵读。
“让经典与孩子同行,让孩子与圣贤为伴。生命课堂就是民族文化浸润的课堂。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师生语文素养,提升人格品质,让经典与生活同融,让道德与生命同生。学生接触经典美文后,识字量加
“生命课堂就是思想碰撞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思想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成就孩子梦想的地方。这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提起一实小,人们会自然想到经典诵读。而要说到经典诵读,不能不说王立洪。这位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师经过十年坚持不懈地探索与研究,在吸取世界 各地中英文经典教育的基础上创造了具有一实小特色的中文教育——经典诵读。
“让经典与孩子同行,让孩子与圣贤为伴。生命课堂就是民族文化浸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