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储备风控
一、国际储备理论基本的概念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干预外汇 市场及其他目的, 而直接控制并随时能够使用的国际间可接受资 产。具备四个特征:第一,官方持有性。即作为一国货币当局的 国际储备资产,必须是由官方所直接持有和使用的;第二,流动 性。即必须随时都可以方便地被一国中央货币当局所使用, 如存 放在银行里的活期外汇存款、有价证券等;第三,普遍接受性。 即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所使用; 第四,自由兑换性。 即可以在国际间自由地与其他金融资产相兑 换,充分体现储备资产的国际性。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发展的分析
1. 货币供应量增长 28.46%
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 元,同比增长 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 10.64 个百分点,比上 月末高2.7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 亿元,同比增长
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 15.73 个百分点,比 上月末高6.0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36万 亿元,同比增长 11.46%。上半年净回笼现金 578 亿元,同比多 回笼 639 亿元(去年同期净投放 61
亿元)。
2.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 34.44% 6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37.74 万亿元,同比 增长
34.44%,增幅比上年末高 15.71 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 3.83 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7.37 万亿元,同比多增 4.92 万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 10607 亿元, 同比多增 5990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4652亿元;中长期贷 款增加 5955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 63096 亿
元,同比多增 43189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13193 亿元;中 长期贷款增加 3177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 17065 亿元。6 月份当 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1.53 万亿元,同比多增 1.20 万亿元。 6 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 29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08%, 上半年外汇各项贷款增加 517亿美元,同比少增 36 亿美元。其 中,6 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 372亿美元,同比多增 358亿美元。 本外币并表后, 6 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39.76 万 亿元,同比增长 32.78%。上半年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 7.72 万亿 元,同比多增 4.99 万亿元。
3.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 29.02%
6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56.63 万亿元,同 比增长 29.02%,增幅比上年末高 9.29 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 2.34 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 9.99 万亿元,同比多增 5.02 万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增加 31719 亿元, 同比多增 9754 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 58723 亿元,同比 多增 42403亿元;财政存款增加 6883亿元,同比少增 3351 亿元。 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中, 企业存款增加 52934 亿元,同比多增 37665 亿元。 6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 2.00 万亿元,同比多增 1.23 万亿元。 6 月末外汇各项存款余额 2081亿美元,同比增长 16.01%,上半年外汇各项存款增加 154亿美元,同比少增 33 亿 美元。其中, 6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增加 21 亿美元,同比少增 30 亿美元。本外币并表后,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58.0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8.65%。上半年新增本外币各项存款
10.09 万亿元,同比多增 5.07 万亿元。
4. 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较低水平
6 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 13.72 万亿元,日均 成交
6236 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 50.2%,同比多成交 2083 亿 元。 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 0.91%,比上月 高 0.06 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低 2.16 个百分点; 质押式债券回 购月加权平均利率
0.91%,比上月高 0.06 个百分点,比去年同 期低 2.17 个百分点。
5. 国家外汇储备增长 17.84%
2009年 6 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 21316亿美元,同比 增长
17.84%。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1856 亿美元,同比少增 950亿美元。 6月份外汇储备增加 421亿美元,同比多增 302亿 美元。 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 1美元兑 6.8319 元人民币。
三、对外汇储备规模的调整或建议
1. 严格控制国际储备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为了抑制国际储备的规模和速度, 我们可以严格控制外债增 长速度, 以减轻将来偿还外债本息的负担。 严格控制资本金融项 下的短期资本的流入,避免短线炒作。
2. 适当消减部分国际储备 在现有国际储备量过大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提前偿还一部分 外债,减轻将来还本付息的负担。 提前偿还外债可以防止偿债年 份过分集中及偿债高峰期的过重压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冲击。 将 部分外汇储备作转化成技术、设备、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转换
为现实的生产力,用于扩大投资,进而创造新的国民收入。也可 以用在提高人民素质,生活质量等方面。
3.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我国持有大量的国际储备, 从根本上是应为我国经济存在很 多问题。要从根本解决国际储备的问题就要对我国经济进行调 整,弥补我国经济的不足。我国应着重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 化出口产业, 扶持和培育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和产品,
大力推进高 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促进出口产业化结构调整。 在出口商品结构 已由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转变到以一般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基础上, 实现以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最终实现外贸出口 增长方式从一般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飞跃。 4. 加 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限制, 包括对旅游、 留学等 外汇汇兑的限制, 逐步取消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 实行意愿 续结售汇,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扩大人民币的浮动幅度, 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 扩大外汇交易主体、 放 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 提高外汇交易规模, 减少央行干 预市场的频度, 同时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实行真正意义 上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5. 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外汇管制的趋于放松, 中国的货币管理当 局应当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 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 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应当包括运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手 段、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等。 同时应增强中 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透明度,及时披露外汇储备的投资损益状况, 进一步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效率。
四、我国外汇储备风险控制的措施
1. 币种多元化 我国外汇储备目前存在币种单一的风险,太过依赖于美元, 加之近年来美国经济并不稳定, 其微小的波动都会给我国外汇储
备带来巨大损失,从而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度。因此,我国有 必要改善外汇储备货币结构, 逐渐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增加对欧 元等币种的投资, 形成完善的多币种、 适应性强的外汇储备货币 体系。
2. 推行货币体制改革
我国的外汇储备多由政府及银行等国有化单位占有, 即“藏 汇于政”。而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多采取“藏汇于民”的体制。 “藏汇于民”即由民间持有外汇,这样可以使外汇资金更加灵 活,减小政府压力。
3. 优化投资结构
我国现行的外汇储备投资结构以美国国债为主, 收益率与国 际平均水平相比较低。 将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投资于低利率金融 产品,显然是得不偿失。因此,一方面,我国应该综合考量各种 金融产品, 从中选取收益率较高、 稳定性较好的金融资产进行组 合投资。另一方面, 可以考虑使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用于 “十三五”计划投资,实施产业结构改革。
4.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虽然距离真正的人民币国 际化仍有很大的差距, 但已经不是遥不可及。 人民币国际化的达 成,可以使中国像美国一样利用铸币税调控宏观经济并分享世界 经济发展的成果, 同时可以有效地减轻输入型通货膨胀, 减少外 汇储备风险。
5. 易货贸易
目前,各国多采取自由结汇贸易, 即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 国际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两国间直接以货物交换的贸易。 中美之 间可以适度采取易货贸易, 节省外汇, 又可以保持双方的贸易平 衡,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从而在不减少贸易量的基础上,
使得外汇储备不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