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原疾病

高原疾病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五、哪些人不宜进入高原 1. 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者,因为这两组人群中患高原病的机会较大。 2. 患有贫血,糖尿病和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者。 3. 精神疾病患者。 4. 孕妇。 六、人在高原在做好了思想和物质上的充分准备后,就可以出发了。为了尽可能减少不适,在高原旅游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事项。 1. 多饮水:由于空气湿度低,人体容易脱水,加上血红蛋白增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缺氧和寒冷的环境又使血管收缩,极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进入高原后要不断少量喝水,以预防血栓。一般每天需补充4000毫升液体。因湿度较低,嘴唇容易干裂,除了大量喝水,还可以外用润唇膏改善症状。 2. 戒烟:一氧化碳是香烟的重要产物,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50—300倍,如果在高原地区大 量抽烟,将明显加重高原反应。 3.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运动试验证明,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更为规律和有节奏。这种方法也是哮喘病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本能的呼吸动作。所以,旅游者在行走或攀登时,可将双手置于臀部,使手臂,锁骨,肩胛骨及腰部以上躯干的肌肉作辅助呼吸,以增加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 4. 防辐射:高原的紫外线强度大,极易损伤皮肤和眼睛,特别是在雪地。因此,尽量避免将皮肤裸露在外。可以戴上防紫外线的遮阳镜和撑遮阳伞,在可能暴露的皮肤上涂上防晒霜也是一个好主意。 5. 刚到高原,应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兴奋,避免洗很烫的热水澡,以免循环加快而加剧缺氧,导致肺水肿。 6. 保持高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60%—70%),高植物蛋白和低脂肪的饮食原则。因为糖类不仅能够快速提供热量,使人适应高强度的活动,而且可增加氧气的交换通气量。过量脂肪和动物蛋白可加重高原反应。 7. 在高原旅游及离开高原后三个月内,务必做好避孕工作,以免因精子质量问题产生不良后果。 8. 高原反应容易导致失眠,可以适当服用安定保证睡眠,以及时消除疲劳,保证旅游顺利进行。 高原反应由于那些讲述高原经历的材料一般都要谈到人在高原时身体所感到的不适,所以准备上高原旅游的人们会想到是否应该去看一下医生,想了解自己到了高原会不会有事,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使旅途上更安全的一些提示。然而一般平原地区的医生很难有比较直接的高原病理生理知识和经验,事实上在他们那里得不到细致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将提供这样一些指南。尽管青藏公路较为方便,但更多的人都是乘飞机到达高原的。按逻辑讲起来快速比慢速上高原对身体的压力大,然而,据统计分析,飞行进入比其它任何方式都较少发生高原疾病。旅途上经过高海拔地区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高原疾病。这可能是因为体力消耗太大,身体对高原的适应就发生了困难。去高原旅行都会面临有些高原病症状的风险。过去老把这些症状错误归因于流感或醉酒。据记载在海拔1280至1800米就会有轻度高原症状发生,而严重症状的发生都不低于2700米至3000米。我们一定要把旅途疲劳这种在平原也会发生的不适与高原发生的不适区别开,否则,就会自己吓唬自己了。按理,经公路进藏的旅游者给他们的身体逐步适应高原提供了机会,但事实上,在一些高原旅行的经典路线上却有50%左右的高原病的发病率(而飞机到拉萨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喜马尼泊尔有过这样的统计,旅行者30000人中将有1人死于高原病,每年因此有2-3人罹难。 在高原上,人体本身会有一种调适机制,以最大限度的方式运行,这个过程被称作适应。 高原适应的过程现在还知之甚少。过去的研究将重点放在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逐渐增多的红细胞上。但现今认识到它只扮演了一个小角色,而呼吸的增大(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其它更精妙的在激素和细胞水平上的适应可能是更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足够慢地上升,这些适应过程可有效地发生而不会有高原病的罹患。如果这个人上升速度快过身体的适应,那么就会有患高原病的可能了。高原病一般分为三种综合症:急性高山病(AMS)、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这些综合症在病理生理学上是有联系的,但为什么一些人以脑部症状为主,一些人以肺部症状为主就不得而知了。急性高山病多起于脑部症状,表现为头痛、食欲减退和疲劳,头痛可从轻度发展到剧痛,食欲减退可导致恶心和呕吐,疲劳可发展成极度乏力。有时,这些症状足够严重就成为了高原脑水肿。它的诊断多半是出现了意识改变或躯体运动失调,高原脑水肿会快速发展到昏迷直至死亡。它可单独出现也可和高原肺水肿伴随发生。高原肺水肿通常没有脑部症状。如果肺部症状单独出现,它的进展会从活动耐力降低、行走困难,发展到严重呼吸困难、胸闷,一直到连坐着都呼吸困难,这样就会快速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衰竭时会有粉红色、泡沫样痰出现。适应似乎是遗传控制的。有些人到高原很容易适应,而另一些人甚至不能去超过海拔3000米的地方。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筛查决定谁适应好谁适应不好。是否适应通常是在高原上呆6-48小时后才能说明。因此,只在高原上呆了几个小时是不能说明一个人适应良好的。上高原之前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过去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接受环境的挑战,这也许需要请教医生说明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重要的器官功能不全;避免出发前的感冒、发烧之类呼吸道常见病;保存充沛的体力。飞抵拉萨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因此参加旅游的人准备一些预防用药是必要的。预防方面包括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西洋参、红景天等。西药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