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民主理论流派》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 论文成绩:
浅谈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与新革命理论
学生姓名:马建楠
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0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 号:00930011
指导教师:石婧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浅谈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与新革命理论
[摘要]
政治权力借助这个前提条件成功地制造出凌驾和超越任何特定个人和
集团之上的利益从而牢牢地把民众“束缚在形形色色的官僚制度上”。结果国家的目
的被普遍接受,“传统的麻烦点正被消除或被隔离起来,造成分裂的各种因素正得到
控制”。“在政治领域中出现了对立立场显著同化或有所收敛的倾向”。
[关键词]
信马尔库塞 单向度 新革命理论
一、单向度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压抑的人们为什么不起来革命。而变得“消极沉默”了
呢?马尔库塞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
已成了单向度的人。所谓单向度是相对于双向度而言的。双向度是既有肯定的一面,
又有否定的一面;只有肯定性,没有否定性、批判性,即是单向度。马尔库塞认为,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不同于从前的对抗性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统治
已取代了政治统治、对抗、矛盾已经或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合与同化的趋势。
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失去其双面性,而变成为一个只有肯定、没有对抗的单
向度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无论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是科学、工艺、艺术或哲学
和日常思维,都趋向一个维度、一个色调、一种声音。社会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
都丧失了具有创造性社会批判功能的那个向度。只剩下维护、肯定现在秩序这样一个
向度。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性”的具体表现:
1、发达工业社会成功地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消除了危及社会继续存在
的政治派别,使社会政治成为“没有反对派”的单向度政治。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富
足的社会,它的高度发展的生产率通过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而造就出整合、包容所
有社会力量的可能前提。
政治权力借助这个前提条件成功地制造出凌驾和超越任何特定个人和集团之上
的利益从而牢牢地把民众“束缚在形形色色的官僚制度上”。结果国家的目的被普遍
接受,“传统的麻烦点正被消除或被隔离起来,造成分裂的各种因素正得到控制”。
“在政治领域中出现了对立立场显著同化或有所收敛的倾向”。人们看到,不仅先前
作为政治反对派存在的社会民主党、共产党放弃了暴力夺取政权的激进主张,而且传
统上被认为是革命的社会力量的工人阶级也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对劳动的解放以及蓝
领工人的白领化、非生产性工人的大量增加而失去了革命意志、革命理想,成为当今
社会中丧失了批判与否定能力的温顺良民。
2、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创造出崭新的生活方式,满足了那些可能会反抗的人的
需要,促进了人们与现存制度的统一。人成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说“人们早就已
经适应于这种控制的接受器。决定性的差别在于把已有的和可能的、已满足的需要之
间的对立(或冲突)消去。在这里,所谓阶级差别的平等化显示出它的意识形态功能。
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如果打字员打扮得
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卡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
的报纸。这种相似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
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可见,由于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生活安
定、富裕。人们就很容易为现存社会所驯服、操纵。按照广告、电视、电影、广播等
传媒上不断涌现的刺激性宣传去追求社会强加在他们头上的“虚假需求”从而失去个
性、失去反抗及否定能力。
二、新革命理论
马尔库塞说,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单面社会”和“全面异化”的社会中,人性受
到普遍的压抑。因而这种社会必然要导致革命。但他又认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
论已经过时。为此,他提出了一种新的革命理论。
(一)关于革命的目的
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实现和人的解放,
而不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过上富裕的生活。否则,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根本就不需要
革命。因此,革命的动因不是要求改变贫困,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在于人们要求自我
实现。克服各种形式的异化,争取最高形式的自由。
马尔库塞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虽然生活富裕,但受压抑和异化却
更严重了。在技术控制、民主政治的面纱背后所显现出的现实是全面的奴役。人的尊
严的沦丧,以及“舒适、温和、合乎情理且民主的不自由”。
马尔库塞还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
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
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因此,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关于革命的社会力量
马尔库塞说,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无孔不入的意识控制,工人阶级已经从资本
主义社会的“否定力量”变成了“肯定力量”。从而在主观上已经失去了其革命作用。
因此,应当从工业社会势力范围之外,即从“单向度社会”这个大染缸之外的社会势
力中去寻找革命力量。现在革命的历史使命便落在第三世界的被压迫者和西方发达工
业社会的“新左派”身上。所谓“新左派”马尔库塞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流浪者
和被遗弃者。别的各种族别的肤色的受剥削者和受压迫者、失业者和不能被雇佣者的
阶层,以及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他还强调,新左派运动本质上是知识分子运动。
他说,革命有赖于一个新的主体的出现,那就是担负着生产过程中愈来愈显得属于要
害任务的社会阶级。即技术和科学的知识分子,这些人转过来使传统工人阶级的意识
活跃化,而学校和大学生中的那些未被同化的知识青年,则是这个发展中的催化剂。
(三)关于革命的战略
马尔库塞既反对改良主义走议会道路,又不主张暴力革命,而是主张用一种“非
暴力的反抗”取代议会斗争和暴力革命。他把这种“非暴力的反抗”称为“大拒绝”:
不仅拒绝资产阶级用科学技术来奴役人民。而且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统统加以
拒绝。由于这种“大拒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使革命获得成功,它是一种持久的行
动。所以,马尔库塞又把这种革命方式称为“穿越机构或体制的长征”,且这种革命
模式的基础、战略和目标都与苏联十月革命的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是一种以解放
爱欲、解放艺术、解放自然为革命目标的乌托邦设计。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面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04月
2.张和平,试析马尔库塞的“革命新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马尔库塞社会革命理论的困境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