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浙江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

论浙江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

2007年第2期作者简介:刘福铸(1957-),男,福建莆田人,副教授,妈祖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论浙江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刘福铸(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00)摘要:通过调查和挖掘史料,论述浙江乍浦历史上的妈祖信仰,主要有妈祖庙宇数量多、妈祖诗咏丰富以及与闽商活动关系密切等三大特色。

关键词:妈祖信仰;乍浦;闽商;天妃宫;妈祖诗咏中图分类号:G127;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19(2007)02-0016-05OntheCharacteristicsofZhapu’sMazuBeliefinZhejiangLIUFu-zhu(InstituteofMazuCulture,PutianUniversity,Putian351100,China)Abstract:ThispapermainlydiscusseshistoricalMazubeliefinZhapu,Zhejiangprovincebyinvestigatingandexploringhistoricaldata.ThebeliefpossessesthreecharacteristicssuchastheabundantMazutemples,richpoemsinpraiseofMazuanditscloserelationwiththeactivitiesofFujianbusinessmen.Keywords:Mazubelief;Zhapu;FujianBusinessmen;TianfeiTemple;poemsinpraiseofMazu海神妈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称呼,常见的有圣妃、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娘娘、姑妈等,如今则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

妈祖信仰是中国南方数省特别是沿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信仰,其流传历史长,传播范围广,信徒众多。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但早在宋代就已传入浙江。

据考证,浙江建于宋代的妈祖庙宇,见诸史籍记载的就有:杭州艮山门外的顺济圣妃庙、宁波鄞县的灵慈庙、太平县的圣妃宫、温州的顺济庙、平阳县的圣妃宫以及嘉兴天后宫的前身等。

[1]在浙江早期流行妈祖信仰的地区中,滨海的嘉兴乍浦,因位于杭州湾之口,又是宋、元时“万商云集、番舶辐辏”之地,所以,妈祖信仰独具特色。

本文专就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乍浦妈祖庙宇数量众多历史上的乍浦,其妈祖信仰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庙宇众多,且集中于乍浦城周边。

关于乍浦到底有几座妈祖庙,说法不一,这是因为乍浦的妈祖信仰与商人关系最为密切,故有些妈祖庙不称天妃宫,而与会馆、公所合而为一。

因此,我们统计时,除计算专祀妈祖的庙宇外,还必须把这类馆庙合一者也一并加以考察。

据笔者统计,明清以来见诸记载的乍浦妈祖庙,至少有12座。

1.城南南门内杨衙巷天妃宫:为经营嘉兴、松江一带棉布出口贸易的福州批发商所建,故习称布会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ZHEJIANGINTERNATIONALMARITIMECOLLEGE2007年6月第3卷第2期Jun.2007Vol.3No.22007年第2期馆。

因福州别称三山,故又称三山会馆。

2.南门外萧山街天妃宫:即莆阳会馆,又称桂圆会馆。

为经营桂圆、檀香的福建兴化商人所建。

3.南门外总管巷天妃宫:即靛青会馆。

为经营靛青染料的闽西汀州客家商人建,因汀州有鄞江,故又称鄞江会馆。

4.苦竹山天妃宫:又称炭会馆,由经营木炭的浙江和福建木炭商人所共建,祀天后和关帝。

5.海塘街东南天妃宫:又称青果会馆,由专营橄榄、福桔批发业的福建帮商人所建,规模很大,址在海塘街天妃宫旁,供奉临水夫人和妈祖。

6.南门外跑马巷沙永公所:又称笋纸会馆,别名笋纸公帮,由福建沙县、永安的笋干土纸商所建。

奉海神天妃,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演京戏三天。

7.西门外吊桥北泉漳会馆:由福建泉州、漳州和永春州糖商于光绪十七年(1891)建造。

仿宫殿式建筑,尚有画栋雕梁的戏台,规模宏敞、造型精美。

毁于上世纪50年代末。

8.海塘街南天妃宫炮台附近靖漳会馆:又称糖会馆,为福建南靖、漳州经营食糖批发商所建,会馆建筑规模宏大华丽,以唐朝韩愈为祖师爷,每年于海神天妃三月二十三日生辰日,请京剧名班在会馆内的“精致戏台”公演三天。

9.西门泉漳会馆:为福建泉州、漳州、永安三地糖商所建会馆,建筑华丽,奉祀海神天妃。

以上天妃宫由闽商主建。

乍浦也有一些妈祖庙由别处商人等所主建。

如:10.南门外长木桥西博陆侯庙:其后殿供西汉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其前殿则为“神圣宫”,内祀天妃圣母。

光绪间添建戏台后毁。

此庙实为乾隆十九年(1754)木商创建之“木会馆”。

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张图南撰《重修神圣宫碑记》载:“乍浦,滨海要地也。

近自浙东闽广,远及日本、琉球、安南、暹罗诸国,商货丛集,而材木则尤切于用。

航海诸商之蒙神庇者,咸崇祀天后。

自苦竹山外,专祀者三,而城外之西南隅则神圣宫峙焉。

岁辛卯,余奉檄护海防同知篆,下车伊始,稽旧祀汉博陆侯,俗称大王庙,创于雍正乙卯,迨乾隆甲戌,商人杨裕和等修葺迁祀霍侯于后殿,以前殿祀天后额曰神圣宫。

越辛卯,商人沈德昌等以私木等弊致业寝衰,请申严禁,余为详献勒石,垂示久远,由是弊革利兴,商人思新其庙,以酬神佑,爰卜乙未春启工,迄冬告竣。

既葺堂宇供建东西两序更于宫西辟霍侯山门,盖所以致其尊重者至矣。

余惟有道之世,海不扬波,神灵效顺,俾懋迁者皆上裕,税课下阜经营,诚升平盛事也……”文中的杨裕和,是乾隆间富有官商背景的江浙采买洋铜的所谓“十二家额商”之一,资金雄厚。

此外,见于史籍记载的乍浦天妃宫还有:11.东门内天妃宫:明嘉靖时建,为尼姑住持,故俗名“女东庵”。

清乾隆年间,商人刘德珍、刘学彩、庞国元等人“公买市屋楼房一间,并连厢房一间,坐落乍南门内大街,每年收租钱二十八千文,以作敬祀天后圣母香烛奏乐之需。

后将契单呈县贮库,并勒碑庙内,以杜盗卖。

”[2]这座天妃宫据说规模曾一度仅次于“三山会馆”。

日寇侵华时被毁。

12.陈山天妃宫:《乍浦备志》卷二十载:“陈山西南麓唐家湾海艘戍泊处亦有天妃宫,今久废。

”此天妃宫古称“圣妃宫”。

从建造年代来说,以始建于南宋的陈山(亦名龙湫山)南坡“圣妃宫”时代最早。

据明李确《九山志》记载:“圣妃像乃海中浮来,香木所雕,初建庙时,道士(得)梦,神告以海上有木,次日果至。

春、秋(季)时,圣妃夜常出游,灯火辉煌,双行引导,或至(西)龙王堂,或至(东)白马庙,戍卒、渔人,往往见之。

”又据近人许白凤(奇光)《乍浦黄山志》云:“圣妃宫,在陈山西南麓,即唐家湾。

明嘉靖年间毁于倭患,后复建,清咸丰十一年又遭兵燹,清末又重建。

”20世纪70年代建造石化陈山原油站时毁。

从建筑规模来说,则以三山会馆最为宏大。

该馆原为城南明末高士李天植“蜃园”故址。

有额曰:天妃宫,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福州布商江聚公、张明敬、郑锡侯等人在明末高士李确(天植)“蜃园”故址上所创建,“基广八亩九分九厘”。

[2]福州余正健作有《三山会馆记》记述鼎建始末,略云:“闽省之贸,迁于乍城者不一事,而业杉者十居二三。

会乡井于他邦,揖让相将,其可无行礼之地乎?缘于康熙己丑,购蜃园旧址,崇建天后殿宇,虔奉祀事用酬航海安澜之庇,置田延僧,永香火焉,殿东旁更辟厅事,前疏方池,以为朔望令节饮福之所……”三山会馆殿宇巍峨。

咸丰十年(1860)曾毁,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历八年始告竣,费白银逾五万。

毁于抗日战争时。

二乍浦妈祖诗咏丰富乍浦镇不过弹丸之地,然地理位置优越,不仅四刘福铸:论浙江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172007年第2期方商贾荟聚,而且文人过往频繁,因此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历代留下的地方志书就有七、八种。

这些史志中有的详细记载了妈祖的家世、传说以及历代封号等,有的转录纪事碑刻文章和诗咏。

其中有关天妃的诗咏尤为丰富,是后人研究妈祖文化的重要文献。

我们仅从清康熙《平湖县志》、清宋景关纂《乍浦志》、许河纂《乍浦续志》和邹璟纂《乍浦备志》等几种方志中就发现有吟咏妈祖的相关诗歌约30首。

时间自明代迄于清道光年间,因此妈祖诗咏丰富是乍浦妈祖信仰特色之二。

这些诗咏内容有的吟咏天妃神迹和信俗;有的描写天妃庙壮丽的海滨景观;有的触景生情,借吐块垒。

如明万历平湖名士过铭盘《宿望海楼》诗云:“月高长啸醉楼中,微掠朱阑海面风。

夜半天妃鸾驭去,射波千点小灯红。

”本诗有“附考”云:“楼在平湖乍浦苦竹山上,海面静夜,红灯数千,飞跃不定,土人云:此天妃夜巡也。

”天妃海上夜巡护航是妈祖的著名故事之一。

又如明嘉靖进士、海盐人赵伊(子衡)《天妃宫看潮》:“隔宵城外舣平槎,侵晓朋来兴可嘉。

路绕凉风行黍稷,山开晴海步烟霞。

看潮胜地追兵燹,载酒游人感岁华。

更诧随波香木异,乡民奔走建毗耶。

”本诗既述与朋友于清晨在陈山天妃宫看潮事,并记天妃宫妈祖像来历。

“更诧”二句,即指乍浦因妈祖像自海上飘来,始有乡民肇建天妃宫的典实。

陈山圣妃宫始建于南宋,《九山志》载:“圣妃像乃海中浮来,香木所雕,初建庙时,道士梦神告以海上有木,次日果至。

”明末平湖诗人、举人李天植挚友朱素臣(九先)的《天妃宫》诗,则借景抒情:“苦竹何年肇,平台古像嵬。

云从画栋出,潮打石床回,北顾山城峻,西驰古道开。

艅艎增敌忾,旗鼓仗边才。

滷灶晴烟袅,渔桴夕浪豗。

秦峰幻蜃市,晋墓隐荒莱。

龙女衔珠献,鲛人捧日来。

樵歌归晚照,罗袜溅春苔。

万里波氛静,群真玉辇陪。

河清兼海晏,林氏厥功哉。

”本诗为五言排律,所咏为苦竹山天妃宫。

作者希望借妈祖之神功,驱除日渐逼近的清人入侵,“万里波氛静”、“河清兼海晏”就是作者最大的愿想。

“林氏厥功哉”一句,则表达了对妈祖林默娘的崇敬之情。

明代沈崃的《苦竹山》诗中也咏及天妃:“山头遥见越,潮势直吞江。

绣陌花千片,晴沙鹭一双。

天妃横岭坐,龙女捧珠降。

每是春秋汛,旌旗耀海邦。

”又如万历进士陆埜《苦竹山观海》有句云:“漫欲看潮日,无辞冐夜寒。

白龙云作冢,神女玉为餐。

”“白龙云作冢,神女玉为餐”当指陈山龙母塚和苦竹山天妃宫。

明末清初平湖诗人陈光缙就有《陈山龙母冢》:“龙母天妃各一山,月明环佩出山间。

东瀛好作西池会,把袖蓬莱共往还。

”陈山上有龙母塚,相传白龙于农历三月十八日生于吴之阳山,归葬其母于此。

龙母冢在陈山,天妃宫在苦竹山,两位女神,皆与海有关,她们“月明环佩出山间”后,同涉东瀛,共赴王母瑶池之会,“把袖蓬莱共往还”。

诗人想象极为瑰奇。

清人戈志熙《冬日游乍浦二首》亦以此落笔,其二有句云:“冻泉拨龙母,魔舞赛天妃。

无那高人远,何时化鹤归。

”清顺治五年(1648)拔贡平湖人陆世楷,字英一,有《天后宫观潮》:“圣女灵祠远近同,倚阑骋望思无穷。

机忘人鸟参差石,运从鲲鹏上下风。

介马突驰晴岸白,幡灯双引夜帆红。

甘棠黄木波涛静,直指扶桑好挂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