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

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JournalofTranslatorsforScienceandTechnology2004

No.4

[收稿日期

]20042

042

06

[作者简介

]胡庚申(

1949-)

,男

,清华大学外语系国际交流语用学教授

,博士

,剑桥大学英语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学人

,研究方向

:翻译学

,

际交流语用学

,英语语言教学。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胡庚申

 (清华大学外语系

,北京

100084)

[摘要

]从“适应”、“选择”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理论问题是对翻译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目前尚未见有人从这个视角系统

探讨翻译理论的研究。本文借鉴其它临近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思路

,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

原理和思想

,解释和描述了译文产生的翻译过程

,探索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

[关键词

]适应

;选择

;译论

;哲理

[中图分类号

]

H059[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02

6141(

2004)

042

00012

05

1 引言

“适者生存”(亦称“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生物进

化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859年

,查尔斯・达

尔文发表了他的《物种起源》(

TheOriginof

Species:

TheOriginofSpeciesbyMeansofNatu2

ralSelectionorthePreservationofFavoredRaces

intheStruggleforlife)。这是“一本近代生物学最

具决定性的开山之作

,也是对人类整个意识形态领

域产生深远影响的雄辩式巨著”(叶笃庄等

,1998:封

页)。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内容上来看大体上包含

生物变异(

mutation)、生存适应(

adaptation)、物种

进化(

evolution)三个最基本的概念。

“适应”与“选择”是“调节人类行为的基本机制”

(

Lopreato&Crippen,1999:85)。正是由于这个原

,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

,

而且在与翻译学研究相邻的其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

学等各领域里

,都有着多方面的关注和研究。

文化学家普金森(

H.

Perkinson)

1995年在其

专著《事物如何优化——从说话、写作、印刷到文化

转变》(

HowThingsGotBetter:

Speech,

Writing,

Printing,

andCulturalChange)中指出

,“文化转变

也是达尔文主义的”。他认为

,人类创造的文化总是

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所有文化都是在对现有文

化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转变(

Perkinson,1995:

xii)。

还有学者认为“文化改变是由文化演化而致”(

cul2

turalchangeiswroughtbyculturalevolution)

(

Dawkins,1976;

Chesterman,1997:6)。

社会学家娄普里托(

J.Lopreato)和克里潘(

T.

Crippen)曾说过

,达尔文等人所做的工作

,是在自然

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建立“桥梁”。“被世人广泛理解的达尔文主义将证明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它物种行

为的主要关键。在人类行为研究中运用达尔文的学

说已成为一个十分明显的发展方向”(

Lopreato&

Crippen,1999:85)。

人类学家图比(

Tooby)和科斯米德(

Cosmides)

(

1992:542

55)在他们关于《文化的心理学基础》

(

PsychologicalFoundationsofCulture)的论文中强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适应才构建了种种的机制

(

mechanisms)

,并由这些机制“调节人类的行为”

;

“适应即选择的积累结果”(

Lopreato&Crippen,

1999:92)。

哲学家和符号学家查尔斯・皮尔士(

Charles

S.Peirce)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

,进化思想是他科

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他说

,“知识的增长

是由于某些解释意义的做法具有‘优性’(

goodness)

和‘活性’(

1

iveliness)(用达尔文的术语即

:适应、生

存)

,而其它的做法则无果”(

Gorlé

e,1994:230)。

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

JefVerschuren)在

他的《作为语言适应理论的语用学》(

Pragmaticsas

aTheoryofLinguisticAdaptation)一书中指出

,语

言适应即指语言适应环境

,或者环境适应语言

,或者

两者同时相互适应。恰当的、成功的交流既是适应的

过程

,又是适应的结果。言语交际实际上就是在不断

地适应(

Verschueren,1987)。

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

,例如

在意识形态研究方面的《达尔文与现代世界观》

(

DarwinandtheModernWorldView)(

Greene,

1961)、社会学研究方面的《进化理论

:通往未来之

道》(

EvolutionaryTheory:

PathsintotheFuture)

(

Pollard,1984)

;神学研究方面的《进化世界的神创

1・论》(

TheologyofCreationinanEvolutionary

World)(

Schmitz2

Moormann&Salmon,1997)、哲学

研究方面的《创造进化论》(王珍丽等

,1989)、文化学

研究方面的《文化进化导论》(吕斌

,1994)、语言学研

究方面的《从进化视角看语言中的语言》(

Lan2

guageswithinLanguage:

AnEvolutiveApproach)

(

Ivan,2001)等。

翻译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沟通

和交流的桥梁和媒介。从学科的角度来讲

,探讨翻译

活动基本规律的翻译理论研究应当属于人文社会科

学的范畴

,上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及其成果

,

从一定意义上说

,也可以看作是对本文借用“适应󰃗

选择”学说来探讨翻译适应选择论(参见第

4节)的

可行性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2 翻译活动与生物界的关联

我们知道

,翻译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与人类社会

的进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从操着不同语言的

人类有了相互交流的需要

,为克服语言的障碍而寻

求人类心灵沟通的努力就已经凭借翻译而实实在在

地存在着”(许钧、唐瑾

,2002:2)。翻译活动存在的前

,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翻译是不同语言信

息的转换

,这种转换本身也是一种符号活动。“人类

创造文化依赖于符号活动。人就是进行符号活动的

动物”(

R.巴特语

,见王学文译

,1987,15)。

鉴于翻译是语言的转换

,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

;文化是人类交际活动的积淀

,而人类又是生物界

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

,我们便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很有

意义的内在联系:

1 翻译活动与生物界之间的互联关系

1表明

,作为人类行为的翻译活动

,与生物界

的活动

,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总体上是关联

的和通融的。既然翻译活动是人类交际行为的一部

,又和生物界的活动是关联的和通融的

,那么

,这

种关联性和通融性就为适合于生物界的基本规律也

同样适用于翻译活动提供了一种可能。

尽管以上的简析和图标只是粗略地勾画了翻译

活动与生物界之间的互联的关系

,然而

,这一点对本

文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原因是

:有了翻译活动和生物界活动之间的这种关联和通融

,也就有了本文研究

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基本思

想来探讨翻译活动规律的前提。

事实上

,人类行为与自然界内在联系和通融的

情形已早有论述

,如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符号学家

查尔斯・桑德・皮尔士(

CharlesS.

Peirce)就曾说

:人类思维的认知过程是“自然化了的”(

natural2

ized)

,可以适用于自然界的现象

;“思维本身是一种

与自然界所有活动形式具有相同特性的活动”

与(

Gorlé

e,1994:482

49)。人类学家凯斯(

R.

Keesing)

指出

:“人类学家可以同时将人类视为生物机体和文

化产物

,是文化性和生物行为互动且互补的

,兼从生

态系统和社会系统来看人类

,因此可以对人类状况

的演化提出广泛的透视”(凯斯

,2001;张恭启等

,

2001:11)。中国大陆哲学理论学者钱津认为

,“人类

本身是属于自然的”

;“每一个人都是与自然相通的

,

以有限的方式与无限的存在相通”(钱津

,2001:1,

206)。另一位中国大陆理论语言学者钱冠连得出的

研究结论是

:“语言与人类生存方式是互相包含的”

,

“人类生存方式与人类语言是全息的”(钱冠连

,

2002:133)。中国台湾也有学者提出

:“就科学知识的

探索而言

,人和大自然其实是以相互对等的地位进

行互动

,都具有主动和被动的双重、互补的特性”(詹

志禹等

,2002:9)。甚至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也

有类似的论述

:他曾经建议“翻译理论可以分为具有

两重性的普遍性理论和相对性理论(

universalist

andrelativisttheories)(

1975:235)。更为概括地说

,

这两种观念似乎与人类用来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做

法是一致的”(

Lance&

Jacky,1991:34)。

可以看出

,前面阐述的翻译活动与生物界之间

的互联关系

,以及上述不同学科的学者关于自然生

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互动、互补特征的描写

,对于

本文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基本思想

解释翻译活动的研究来说

,可以说既是一种参照

,又

是一种支持。

3 “适应󰃗选择”学说对翻译活动的解释

“自然选择”(亦称“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生物进

化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适应󰃗选择”学说。这

一学说的实质是

:任何生命体都具有适应自然环境

的能力

,生命体只有适应了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繁

;或者说

,任何生命体的生存和繁衍都是接受自然

的选择、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生命体适应自然环境

的基本规律是

:汰弱留强、适者生存。这就是适应、生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