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与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处理解析

《文化与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处理解析


从双语平行语料我们观察到四点(何元建, 2010:214): 1) 白皮书属于敏感类文本,也属于所谓权 威性文本(authoritative texts)。之所以敏感, 原因就是传递了本源概念。因此,译者极 少有省略、换译以及意译的选择;唯一可 行的策略就是直译,对直译的文字也不加 注释(原因大概是译者无权或者无权威做出 注释)。
5) 本源概念的翻译(何元建,2010) 本源概念(indigenous information)指某一 语言社团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 维方式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特有概念。它 对于另外一个语言社团是外来的(alien)(何 元建,2010:211)。
从语义与语用的角度,信息不外乎有两种:1) 为源语社团与文化和译语社团与文化所共 享,或称通用信息(shared information);2) 为源语社团与文化所独享,或称本源信息 或概念(何元建,2010:211)。
2)王东风(2000:248-253) 1、文外作注: 直译加注释。 2、文内明示: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3、归化(替换) 4、删除 5、硬译: 按字面照译原文。
3)刘宓庆(2007:248-256)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表现手段:图像(图表)、模仿 (直译)、替代、阐释和淡化(decoloration)。
1)白皮书 从已经完成的数据库中,抽出150处政治、 政策、意识形态概念。其中有一处省略:“加 强宣传力度”(无译文) , 有一处意译:“三座 大山”(imperialism,feudalism and bureaucrat-capitalism) ,余下148 处都是直译 (没有一处有注释)。 2)《围城》 从已经完成的数据库中,抽出89处汉文化本 源概念(划线部分)。有42处直译(无注释), 33处意译,14处换译,没有省略。
Dealing with culture-specific terms
1. Related terms culture-specific terms、culture-specific items; culture-loaded terms; “文化负载词”、“文化专有项”、 “本源 概念 (indigenous information )”
替代(substitution): He that lies down with dogs must get up with fleas. 与狗同眠的人身上必有跳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etween cup and lip 在杯子和嘴唇之间 功败垂成之际。
“淡化”指翻译时消除原作的文化意义, 或将形象性比喻转换成一般陈述(刘宓庆, 2007:256)。 比如: 蚂蚁搬家的办法: (do sth.) in a small way 趁热打铁的办法: lose no time in (doing sth.) 一刀切的办法: (do sth.) indiscriminately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办法: change one’s way every time (he/she does it)

利用双语平行语料库做的实际调查(何元建, 2010:212) 语料来源:译自不同汉语原文的3个英译本,译自 同一英语原文的2个中译本: 1)36 个中国政府白皮书的英译本(政府网站); 2)《围城》英译本( Fortress Besieged,J. Kelly & N. K. Mao 1979); 3)《書劍恩仇録》(金庸1975)的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word,Graham Enshaw 2004); 4) The Da Vinci Code (Dan Brown 2003)的两个中译 本(《达芬奇密码》,朱振武等, 2004 ,上海; 《達文西密碼》,尤傳莉,2004,臺北) 。
本源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存在过或者存在 中的实物(artifacts),以及人类了解世上万 物的认知方式(cognitive patterns)。实物可 以通过感官观察得到(存在过的实物即使已 经不再,也许还有口传或者文字记载),而 认知方式来自文化传统。(何元建, 2010:211-212) 理论上, 本源概念可用四种策略来翻译:省 略、意译、直译、换译。直译时可以加上 译注,也可以不加,让读者自己去理解。(何 元建,2010:212)
7、有限世界化(limited universalization):选用 读者较熟悉的另一个原语文化专有项。 8、绝对世界化(absolute universalization): 用 非文化专有项翻译文化专有项。 9、同化(naturalization):选用译语文化专有项 来替换原语文化专有项。 10、删除(deletion)。 11、自创(autonomous creation):引进原文所 无的原语文化专有项。
4) Aixela (艾克西拉,1996:52-53) 1、重复(repetition):照抄原文。 2、转换拼写(orthographic adaptation): 音译 3、语言翻译(linguistic translation):尽量 保留原文的指示意义。 4、文外解释(extratextual gloss):翻译加解释 (脚注、尾注、文内注、评论) 5、文内解释(intratextual gloss):解释放在 正文里面 6、使用同义词(synonymy)
2) 不管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小说中的本源概念 就不一样了,译者理论上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但 翻译过程中似乎显现出某种模式或者说倾向。即: 意译> 直译> 换译> 省略。 3)对于小说中的本源概念,省略多出现在处理 《書劍恩仇録》中的中国历史和武术功夫概念。 4) 除了上述四种策略(即意译、直译、换译和省略) 之外,没有再观察到其他翻译手法。 ------何元建.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外语教学与 研究 2010,(5):211-220.
“文化负载词”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 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廖七一,2000: 232)。”
2. 语言层级与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可以在词汇、短语、句子、篇章等 各个层面反映出来,但在词汇层的反映最 直接和明显。
3.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ng methods 1)邱懋如(2000:324-5): l、直译 2、照抄原文 “VCD” 3、音译 4、替换 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 5、解释 dissident(持不同政见者), go Dutch(各付各的钱) ----邱懋如.文化及其翻译[A]. 2000.
3)《書劍恩仇録》 抽出122 处汉文化概念,不少是武侠功夫概念。 其中82处意译,33处省略(近总数三分之一),7处 直译(无注释),没有换译。
4)《达芬奇密码》和《達文西密碼》 抽出69处西洋文化本源概念。朱振武等译《达芬 奇密码》中,35处直译(无注释),21处换译,13 处意译,没有省略;尤译《達文西密碼》中,有 36处直译(有11个注释),22处换译,11处意译, 也没有省略。也就是说,二者在处理同样的本源 概念时,策略总体相同,但对个别译文的处理有 差异。(何元建,2010:212-213)
其他策略: 补偿(删除+ 在文本另一个地方加上效果相 似的自创) 移位( 把文化专有项移到另一个地方) 淡化( 把一些“ 太过分” 或者不可接受的 项目去掉, 代之以比较“ 温和”或符合译语 传统的项目)。 Aixela, Javier-Franco. 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 [A]. Alavarez, Roman et al (eds)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 [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6:52-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