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D .. 我国社会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的影响 梦霞 大学教育学院 15级教育管理
【摘要】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阶层差异越演越烈,出现了“富二代”、“官二代”、“农民工二代”等时代特有的概念,社会上一些财富和资源趋于统一和固化。同时由于贫富悬殊社会底层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的社会阶层流动的难度加大,出现“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受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被大家所关注,尤其是教育起点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社会阶层固化所导致的教育起点不公的现象日趋严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拟从社会阶层固化的角度对教育起点公平进行分析,并提出见解,以期对教育进行改善,促进教育起点公平。 【关键词】 社会阶层固化;教育起点公平;影响;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长期变革的时期,社会转型是一个急剧变动的过程,各种变动将引起社会各种问题,例如:出现了愈演愈烈的“二代”现象、“拼爹”行为、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异地高考不公等问题。可见,多种社会阶层的存在以及阶层固化在我国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问题。因为教育起点公平是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平,即“底线公平”,它直接决定了个体在进入教育机构受教育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由于阶层固化导致各个阶层在社会资源占有的巨大差异,财富都不同,社会各个阶层的子女在受教育的起点阶段、过程阶段和结果阶段也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然而研究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的影响,使更多的关注弱势群体,对于教育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 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层则是指出身于不同阶级的人,由于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例如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所谓的“阶层固化”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各社会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社会阶层固化”是指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社会流动受到阻碍,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被堵塞,他们看不到未来向上发展和替身的希望,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目前“社会上的机会越来越少,低收入阶层通过自身努力跃升为中产阶层,中产阶层跃升为富有阶层的机会越发渺茫”,“各个城市的蚁族,农民 . WORD .. 工在城市的地位,农二代,与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隐性世袭现象形成悬殊反差”。社会底层向上层流动受阻,流动机制不公平,可见“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摆在我们面前,不可漠视。 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代际出现明显提前继承的现象以及阶层群体之间的社会矛盾开始显现,这些表现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损害了社会公正、引起社会冲突、阻碍社会流动等等,因此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社会阶层固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社会阶层固化与教育公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的严重性给教育公平的也带来了危害,由于现在高阶层的子女们享受教育资源比社会阶层低的子女们优质,这就导致他们子女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好,他们还是会处于社会上层,然而社会低层的子女很难流动到上层。 二、教育起点公平的涵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然而教育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直接的反映, 是教育公平最基本、最明显的标志。它直接决定了个体在进入教育机构受教育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教育起点公平指个人有平等的享受教育的权利, 有平等进入教育领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也即包括受教育权利平等和受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总之, 教育起点公平是人们在初次接受教育时最先触及到的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及结果公平, 是解决不同性质的教育公平问题的不同选择, 那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决策时应将起点公平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方向选择和优先目标, 保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机会均等。这要求我们要严格执行新《义务教育法》, 实行义务教育完全免费,使所有地区的学生都可以达到入学机会的平等。同时通过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和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从而逐步从实现基础教育的起点公平到受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公平。
三、社会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的影响 (一)各种“二代”标签 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由于贫富差距悬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二代”标签,像“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农民工二代”、“农二代”等,人们被贴上了标签,而这些标签背后就是不同社会阶层代际传承的体现,由于他们的代际传承导致阶层固化。同时 . WORD .. 由于他们的阶层固化以至于不同阶层拥有的财富不同,然而经济基础为影响教育起点的公平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我国当前义务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尽管可以达到“人人有学上”的目标,但是想要实现“人人上好学”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受教育机会面临着竞争,教育起点公平的竞争成为了家庭经济实力的竞争。有些学校为了附和阶层固化下形成的各种上层的“二代”,它们凭借自己的优越师资、漂亮的学校环境在招生时收取高额的择校费、辅导费。这些“富二代”、“官二代”和“拆二代”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在进入这些学校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农民工二代”和“农二代”由于他们的贫困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从起点上来说,这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社会分层。 (二)不同教育观念 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观念不同,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至于所感受和认识的教育也不同。然而教育观念是教育起点的公平的思想基础,社会地位越高的阶层他们对其子女的教育的投入就越大,因为他们不需要担心经济给他们带来任何负担,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更加注重对自己孩子的全面培养,从而使他们的的孩子眼光更加长远,视野更加开拓。因此,在社会中占优势的阶层的孩子从小就得到较好的早期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功,最后导致他们的阶层实力更加稳固;而处于社会弱势阶层的家庭还只是每天为温饱奔波,他们的思想被赚钱谋生占有,无暇顾及自己子女受教育的好坏,更不可能给孩子提供享受优质的早期教育资源,从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并在今后的考核中和进入更好的学校起点处于劣势。阶层固化使他们的教育观念不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子女在教育起点公平。 (三)教育领域的腐败 社会阶层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育领域的腐败问题,在不同阶层的子女在接受教育的开始就由于自己的阶层受到了阻碍。一些富人、官员他们凭借自身的财力和行政权利,违反招生的有关规定,运用自己丰厚的物质和官大直接或间接地向学校当权者送礼和施加压力,以达到为自己的子女或亲戚、朋友、老同学、老同事、老上级、老部下的子女在入学的时候不管成绩、品德等优先入学。这就导致一些阶层低的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学校的机会被取代,导致他们向上流动的希望破灭,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被侵犯,是教育领域的腐败,是对教育起点公平的严重影响。
四、应对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的策略 . WORD .. 社会转型伴随着很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其中之一。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协调发展。而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社会协调发展,应该消除阶层固化,消除限制阶层流动的不利因素,减少贫富差距。 (一)摈弃各种“二代”头衔,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二代”都是人们扣在每个阶层的头上,使得上阶层的以自己的头衔产生优越感,认为自己所享受的社会服务,教育资源都应该比其他阶层要优质。其他农民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因为自己的地位而不会考虑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这就导致他们忽视自己在教育起点应该享有的公平更不会想到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平等。所以社会应该摈弃各种”二代“头衔,不要任意的给每个人头上扣任何代名词,同时要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对弱势群体资助,使受教育起点均等化。社会上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己的权利而不会因为自己的阶层受到阻碍。 (二)加大教育投资所占比重,搭建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2013年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4%,但4%的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是不够的,因为今后是人才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所以加大教育投资所占比重势在必得。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关系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教育群里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建立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可以保障各个阶层不会因为自己的经济而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教育起点公平均等化 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四)消除阶层固化,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消除阶层固化。要关注每个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做到尊重每个学生人格,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尽力缩小底层受教育群体与中高阶层的差距,这样,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才能使跨阶层流动更加快速和频繁。保证教育起点的公平,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建立社会的基础,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我国化的进程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