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20世纪90年代,伴随女性意识的充分凸显,女性写作异军 突起。她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 会之类宏大命题,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并藉此来挑战和 颠覆男性话语中心。
影响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主要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埃莱 娜·西苏认为要改变妇女在二元对立关系中被压抑被奴役的 地位,只有写作。
陈染
林白
海男
3,写实型。这类作家以对于当下现实的书写为主, 文本透发出浓郁的时代心理写实气息,对90年代的 商业语境下的种种生存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与 描写。这类作家的代表人物是何顿、朱文、韩东、 邱华栋、述平、徐坤等。
何顿
朱文
邱华栋
徐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女性作家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 开始在社会文化层面反思两性关系,质疑传统的性别秩序, 产生了《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等代表性文本,女 性写作开始具有性别意识。稍后,王安忆的“三恋”、 《岗上的世纪》、铁凝的《棉花垛》等小说将女性意识向 前推进了一步,女性作为欲望主体浮出历史地表。
90年代小说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90年代的小说创作 一方面,由于80年代从人道主义主义的论争、先锋
小说的美学冲击与文化寻根的本土探寻,小说创作 获得了当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王安忆、陈 忠实、莫言等一批作家逐渐走向小说创作的成熟与 大气。
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伴随着市场消费文 化,带来了小说创作的个性化与大众化共存的局面。
“新历史”意味着一种新的历史观念、历史意识开 始走进文学的领域,不仅仅在于题材的独辟蹊径, 也不单在历史人物的特别选取。
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莫言的《红高梁》、《丰乳肥臀》, 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 乡相处流传》、《温故二零四二》, 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罂粟 之家》、《妻妾成群》、《红粉》、 《我的帝王生涯》、陈忠实的《白 鹿原》,尤凤伟的《石门夜话》, 余华的《活着》(1992)、格非的 《迷舟》(1987)、《敌人》 (1990)以及王安忆的《纪实与虚 构》(1993),叶兆言的“夜泊秦 淮”系列、《枣树的故事》、 《1937年的爱情》,李锐的《旧址》 等
第二节 贾平凹 陈忠实
(1952- ),原名贾平娃,1952年2 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文革” 期间,因受父亲牵连,初中未读完就 回乡务农。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 文系。曾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 《长安》文学月刊编辑、西安市文联 创研室主任、文联主席。现为陕西省 作家协会主席、《美文》杂志主编。
埃莱娜·西苏
90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中最明显的 是私语化特征,她们的写作强调了 那种带有解构主义色彩的角色差异 和性别意识。
女性体验书写的进一步发展,就是 20世纪90年代的身体写作。
唯美主义倾向是很多女性作品身体 和性爱场景描写主要特征。
“一个男性窥视者的视野便覆盖了女性写作的天空与前 景。商业包装和男性为满足自己性心理、文化心理所作 出的对女性写作的规范与界定,便成为一种有效的暗示, 乃至明示传递给女作家。……女性写作的繁荣,女性个人 化写作的繁荣,就可能相反成为女性重新失陷于男权文 化的陷阱”( 戴锦华:《犹在镜中》,第204页,知识出 版社1999年版。)
新生代小说是90年代小说创作领域出现的 一种创作现象,其创作主体大都出生于60 年代,并于90年代登上文坛的一批青年作 家,虽然他们的创作题材和创作个出一种创作共性,因此人们将这批作 家创作的小说命名为“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三种不同的写作类型:
回归现实的土壤,还原生活的真实成 为90年代初文学的主要追求。
1989年《钟山》杂志开始设立“新写 实小说大联展”栏目,并在“卷首语” 中指出: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 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 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 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它 们“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 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 实,直面人生。
新历史小说首先体现在一种个人理解下的奇观式野史、 稗史的大量凸现(苏童的《十九间房》、《红粉》、 莫言的《丰乳肥臀》、尤凤伟的《石门夜话》 )
其次,历史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偶然性、不确定性的 因素纷纷进入历史的视野。(刘震云的《故乡天下 黄花》)
性与暴力等陌生化的历史元素成为了架构人性话语和 商业话语的桥梁。(苏童的小说《米》 )
1,哲学型(或技术型)。这类作家继承了80年代 先锋小说的文本探索风格,仍以对深度主题的哲学 化表述为主,因而文本的晦涩与技术上的实验色彩 可以说与80年代先锋作家一脉相承。这类作家的代 表人物有毕飞宇、鲁羊、刘剑波、东西等。
毕飞宇
鲁羊
刘剑波
东西
2,私语型。这类作家的小说重在表达纯粹私人化 的生活体验,个体的边缘性的经验在文本中被强化 到了一个突出甚至极端的地位。这类作家的代表人 物主要是上一节已谈到的几位女性作家,如陈染、 林白、海男等
新历史小说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之下一种消解正 史、重构个人小史的小说创作思潮。后现代主义以 极端的解构方式,取消原有的一切宏大历史叙事。 他们从内部引爆传统的理性历史古堡,从根本上否 认“历史事实”和“文学反映历史真实”,失去了 这一根基的历史“只存在于作为表述的现在模式 中”,而“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
(1955―,原名汪芳),主要作品 有《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行云流水》、《落日》、《桃花 灿烂》、《乌泥湖年谱》等。
方方的小说主要集中在对人生世相 的揭示和存在困境的思考。《风景》 中,一方面是恶劣到极点的生存环 境与蝇营狗苟的生存挣扎,无情地 吞噬着这个家庭苟延残喘的一点人 性。另一方面在这个充满着粗鄙粗 野粗暴粗俗场景的故事里则体现了 作家对底层生存的同情与人性的思 考。
1980年代创作了《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冷也好热也好活 着就好》、等新写实小说,原生态 地展示了世俗生存卑微琐碎的一面。
九十年代,池莉的小说在市民化的 基础上进一步与市场消费相结合, 主要作品有《来来往往》、《小姐 你早》、《云破处》、《生活秀》、 《口红》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 再是为生存奔波的芸芸众生,而是 在商场搏击的金钱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