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2012年4月 第14卷第2期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he Yinchuan Municipal Party CoNege of C.P.C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术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陆 异 (中共金华市委党校,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金华市在人口老龄化形势Et益严峻的挑战下,积极实践和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形成了具有一定典 型性的社区居家养老运作方式。继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应从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完 善管理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金华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57(2009)03—0093—04 当前,中国正以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和规 模老龄化。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 会。如何应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妥善解决老年人 的养老问题,成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浙江省金华市是人口大市,面临着未富先老、 人口赡养比重加大、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加等多 重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社会压力尤为显著。 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现实的必然选择 (一)紧迫性:基于金华市养老状况的分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金华市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78.4万人,占总人口的 16.8%,高于浙江省0.2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13.26%,参照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 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 口所占比例达到总人口数的7%时即为老龄化社会这 一国际标准,金华已然步入老龄社会,而且老龄化程 度日益加重。 当前,金华核心家庭的比例和数量大增,老年人 空巢率持续上升。据第六次人口普查,金华市共有家 庭户194.2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 低于全国水平。并且,当前金华已有空巢老人35.39万 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6.95%,高于全国水平。 (二)必要性:基于对传统养老方式的分析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功能弱化。从宏观长远影响 因素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金华先于全国在最 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型,“四二一”家庭日益普 遍;经济发展塑造了新的价值观念,老年人生活自主 性精神增强,年轻人不再奉行“父母在,不远游”的文 化传统,子女与老年父母分居比例大;从当前经济角 度来看,子女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经济生存压力,同时 政府和社会在照顾老人方面的补给供应量不足;从时 间精力的角度来看,金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 烈,年轻人的学习、工作压力大,工作流动性和变动性 增加,无暇顾及老年父母的家庭生活照料问题;从家 庭伦理角度看,家庭关系的重点从“尊老爱幼”变成重 视夫妻关系和孩子成长,出现了“养老不足,爱子有 余”的代际重心下移现象。 机构养老不受青睐,陷入困境。近年金华市养老 机构的发展呈增长态势。到201 1年底,金华有各类养 老机构131家、床位2.1万张,较之2010年的109家, 床位18475张,有了大幅的提高,但其发展也遇到了 瓶颈:机构养老与传统观念相背离,很多老人甚至包 括子女都不能接受,选择在福利机构养老仅占老年人 口的1%左右;公益性的机构养老设施发展比较滞后, 浙江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三批规划课题7_.X13125成果 收稿日期:2012-01—21 作者简介:陆畀(1983一),女,中共金华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和社会学. 

93 金华部分敬老院是旧房改建,规模小,配套设施少,地 理位置偏僻,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机构养老较高的收费标准并非多数家庭能承受;机构 养老投资大、周期长、容量小,政策限制多,经济效益 普遍不高,多数机构运转出现困难;机构养老的“寄养 和维持生存”功能、程序化服务容易造成老年人的社 会疏离,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大大提高。Ⅲ (三)优越陛: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分析 针对金华当前的养老现状,以家庭为核心,以社 区为依托,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等方式为老年人 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的社 区居家养老,逐渐成为当前最适合金华实际、最人性 化、最有效的养老模式。从理论与现实的视角分析,它 的优点有三:第一,从社会学角度看。中国社会崇尚 “孝”文化,子女对父母尽孝,父母在家庭中颐养天年 是人之常情。翻中国又是推崇含怡弄孙和天伦之乐的 古老国度,家庭价值观念牢固;中国人地缘观念牢固, 重视左邻右舍的情感维系。因而,老年人一般都乐意 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社区居家养老 继承了中国传统,老人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在享 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可以享受儿孙带来的天伦之乐。 同时,子女不需承担不孝的社会舆论,老人也没有被 亲人抛弃的心理压力。另外,志愿者服务和居民互助, 能够推进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社区和社会形成尊老敬 老、团结互助、文明友爱的良好道德风尚。第二,从心 理学角度看。社区居家养老可以使老人在家中享受各 种便捷的上I'-JH ̄务,及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 问题。这就使老人有一种不脱离原有生活习惯和生活 环境的亲切感和归宿感,从而缓解老人因生活不方便 而引发的心理紧张和不安,使老人增加生活的信心和 勇气。与此同时,社区居家养老可以使子女从繁重的 养老照顾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并且, 子女在闲暇时,亦可陪父母聊聊天,外出散步,参加各 种社会娱乐活动,以此增加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化解 老人对子女照顾不周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不满。第 三,从经济学角度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老人原 有的物质资源,社区资源和设施,将社区散在的、潜在 的养老资源变成可调遣的、可动员的资源进行运作。 避免了机构养老较高的投入和运营成本,降低政府、 老年人及家庭的养老经济负担。同时,居家养老可以 激活一大批老年服务产业组织,带动与养老服务产业 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老年家政服务业、老年 旅游业、老年餐饮业、老年金融服务业、老年文化和体 育产业等。 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分析——以金华市 94 为例 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由“社区照顾”和“社区 内照顾”两部分组成。社区照顾是由政府或非政府部 门在社区内成立专门的社区照顾机构,对有需要的人 提供服务。社区内照顾主要是指社区服务中心,包括 护理服务,日托中心等。 (一)社区照顾——政府购买服务 2009年,金华市建立了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 贴制度,通过政府买单,为五类老人提供各类家政服 务。这五类老人分别是: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 低保家庭独居老人;70周岁以上、生活自理有困难,且 月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00%以内的独居老人;50周 岁以上、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残疾人,且家庭月人均收 入在低保标准300%以内;70周岁以上、家庭生活不 宽裕的省部级劳模、军地二等功以上荣获者;85周岁 以上、月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400%以内的独居老人。 享受政府买单服务的老人,由政府发放服务券, 一个星期可享受3个小时免费服务,每个月可享受l2 个小时免费服务,并在协议的基础上实行定点、定时、 定人服务。为方便老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金华市设 立96345社区服务热线和一键通呼叫服务平台,并为 高龄、低收入、失能老人免费配置“一键通”等电子呼 叫设备。 2009年,金华市为900余户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 买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金华市委为2400多名困难 老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2012年,金华市计 划落实资金约400万元,力争为全市至少5000名城 乡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 (二)社区内照顾——社区服务中心 1.南苑社区模式。金华市经济开发区江南街道南 苑社区是金华最有名的居家养老社区。常住人口7130 人,6O周岁以上的老人有998人,有独居老人62人。 2008年5月,社区积极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成立了社 区服务中心,并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总结出了一套 “政府投资、社区管理、社会监管、老人享受”的社区居 家养老服务运作模式。 因地制宜,做实基础工作。中心设在1000多平方 米的南苑综合楼,内设大家庭食堂、老年接待室、日托 休息室、康复训练室、阅览室、棋牌室、谈心室、体舞中 心、老年电大教室等。中心拥有8个专业服务点、3支 服务队伍、81名专兼职服务人员,开设了社区医疗、家 政服务、上门送餐等10项服务,开通了24小时老人 服务热线。 健全网络,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志愿者服务队伍。 

由社区党员和热心老年事业的志愿者组成,每天由两 名志愿者值班,为特殊困难的老人做家务,聊天,表演 节目和其他应急帮扶。二是专业服务队伍。由社区内 有一技之长的下岗职工和辖区乐于从事社区服务的 业务骨干组成。包括家政服务员、水电维修工、律师、 医务人员、理发师等。他们基本上能做到随叫随到,随 时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方面的专业服务。三是体育 文艺宣传队伍。由中老年妇女文艺爱好者组成,具体 又细分为体育协会,腰鼓队、越剧、婺剧联谊会等组 织,他们经常开展诸如夕阳红文艺节目表演,组织棋 牌、扑克、象棋、家庭烹饪比赛。 “一卡一带”,开展特色服务。南苑社区向居民群 众发出倡议书,倡议辖区党员和热心居民与独居老人 结对,排解他们的孤独感,解决生活困难。并且,社区 还根据独居老人多的实际情况,将辖区的独居老人按 不同情况分类建册,采取“一卡一带”联系制进行结对 帮扶。“一卡”即友情联系卡,分为A卡和B卡,结对人 员(一般原则上是在同楼道的热心老人)和老人各自 保持其中一张卡,卡上注明社区居委会、社区医疗服 务中心、报警、火警以及邻居,片区联系干部及老人子 女的电话号码,有事可随时打电话联系。“一带”即“黄 丝带”。“黄丝带”由社区统一发放,当独居老人出现紧 急情况需要求助时,只要将黄丝带挂在门窗上,左邻 右舍及过往居民就可马上与社区取得联系。 2.兰荫社区模式。金华市兰溪市兰江街道兰荫社 区共有居民人口13223人,是兰溪市老年人居住最多 的一个社区,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938人,其 中7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93人,生活困难的独居老 人33人。为解决社区老人的生活难题,2007年,兰荫 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逐渐 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居家 养老模式。2010年,该中心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社 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荣誉 称号。 一支服务队伍。兰荫社区开展党建服务居家养老 工作,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根据社区内53名党 员的实际情况,通过党员认岗、单位荐岗、组织定岗的 方式,与高龄、空巢、独居、病残、困难老人结对,开展 “一对一”帮扶,解决了社区高龄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日 常照护、医疗保健和饮食等难题。根据志愿者的专业 特长,将服务内容分为医疗康复、家电维修、情感慰 藉、老年教育等,“分块包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 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另外,社区党支部加强管理, 对党员结对联系情况、服务内容等进行公示,并通过 日常走访、服务积分、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比党员 “服务之星”。党员的率先垂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热 心居民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一键通。2007年,兰荫社区给社区内125名独居 老人全都装上了“一键通”。电话一按,各种需求都能 得到满足。“一键通”中有一个特殊的拨号键——“亲 人键”,用来设置亲人的电话号码。一些子女在外地的 老人,则把“亲人键”的电话号码设置成社区结对党员 的电话,有急事难事愁事,“亲人”随叫随到。一条长效 “服务链”。发挥社区老年大学党支部的教育功能,组 织老人学习文化知识、健康养生知识和生活小常识 等;发挥老年文体协会党支部文化娱乐功能,组织老 人学敲腰鼓、学唱婺剧、学打康乐球、学太极拳等;发 挥卫生服务站、民办医院、心理协会党支部的健康服 务功能,积极普及老年人健康、医疗保健知识,开展陪 聊、谈心、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金华市已累计建成集休 闲娱乐、学习教育、强身健体、供餐Ft托、家政服务等 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40个。 三、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建议——基于 老龄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 境。科学制定规划,据预测,金华到2015年人口抚养 比例将超过50%,人口红利期结束。这要求政府将居 家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既考虑满 足老年人有效需求,又考虑潜在的市场。增加政府财 政投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保证社区福利设施的 维修、养护和更新,政府购买服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 度: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金华市老 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多层 次、多种类、多方式的居家养老形式的养老社会政策, 以推进养老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2.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体制和运 作机制。整合政府各部门力量,建立制度化的部门合 作管理结构,在政策资源、服务资源、信息资源等方 面,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培育发展社会 组织,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完善服务项目体系,为居家 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调动企事业单位参与积 极性,如与家政公司、超市等达成协议,为老年人提供 专业的家政服务、送餐等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服务。要 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组织运作、服 务项目、服务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要关注热心老年 服务的团队和个人,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在场地、政 策、信息等方面为其更好地开展服务提供便利。 3.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要在老年人中树立居家养老的理念,要通过广播、电 视、社区活动交流、社区宣传栏等方式,让老年人理解 

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