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旧知识相联结,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新旧知识相联结,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新旧知识相联结,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新旧知识相联结,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张婷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探究中,生生之间思维的
碰撞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知识由浅入深的呈现,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的碰撞和重新建构中
得到发展。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三个数连加竖式中,最开始呈现的算式结果都小于100,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十位上;紧接着出现的算式得数超过100,
当十位上的数相加超过10之后,40%的学生将十位数写在了个位和十位的中间,本该是百
位数的数写在了十位上,显然没有理解数位的真正的含义。我便提出了要求:请将个位和十
位标注在竖式的最上方,加数的位置按照数位写。这时,其中35%的学生能意识到十位的左
边是百位,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习长度单位一课中,探究“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时,有三
个精彩回答,回答一:“越小的度量单位越准确,越大的度量单位量得越快,所以最好是用
大的等后面没法再用大的了,就慢慢的减小。”提到了三个单位的特性和使用情况,对这三
个单位有初步的大小判断,没有直接说出三者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回答二:“通过画线段
我发现,1分米等于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1米等于10分米,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
是10。”通过画出线段长度比较出具体数量关系,并且发现相邻数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有效的,通过发现、交流和分享,各抒己见,相互影响,相互碰撞,在这
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都会提供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最后形成最优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