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公山简介

雷公山简介

雷公山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十大最好玩地方”之一“雷山县城”。

很荣幸作为大家这次雷山之旅的讲解员,我叫XXX,大家叫我XX 就行了。

在这里大家将领略到雷山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我们的民族文化。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整个雷山县城的风采。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全县总面积为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6%,有苗、侗、水、瑶等六个少数民族,被誉为“地球民族村”。

县城距州府凯里37公里,距省府贵阳198公里,是苗族文化的中心,是中国苗族历史上历代大迁徙的集结地。

在2004年,历时7个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体验中国·2004全国最好玩的地方”评选活动,凭借上万名网民的赞许,雷山县与香港、四川九寨沟等十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雷山县现有两个民族广场,分别为“铜鼓广场”和“木鼓广场”,苗族的节日有很多,“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逢年过节,苗族人民都会聚集到广场上来踩芦笙以表欢庆节日。

铜鼓广场后上方那一栋栋精巧别致的小楼房是我们的银饰一条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五彩斑斓的小灯装饰下,宛如苗族姑娘用来装饰腰部的银饰品——银腰带!银饰一条街还有我们的民族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我们苗族。

铜鼓、木鼓、芦笙是我们苗族的三大乐器之一,鼓是我们苗族先民用来祭祖之物,铜鼓广场是用鹅卵石仿铜鼓面造型铺设的,形如太阳放射出的十二道光芒。

县城的夜晚,宛如苗族姑娘穿上了华丽的盛装,在重大节日时大家聚集到芦笙场上踩芦笙似的白晃晃一片银饰海洋。

雷山苗族文化苗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起源于皇帝时期的久黎部落,雷山县是苗族五次大迁徙中第三、四、五次陆续迁徙到这里的集结地,得益于历史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数千年来雷山几乎未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使得多支系的苗族古文化得以一脉相承和完整地保存下来,古朴典雅的服饰、别具一格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歌舞、独特的苗族习俗如同一部民俗典宝,铸就了苗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使雷山成为苗族飞歌、苗族芦笙、苗族锦鸡舞、苗族锦衣银裳与超短等五大艺术的发源和继承地,特别是苗族姑娘只有在苗族隆重节日或姑娘出嫁时才会穿上的银饰盛装,服装的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多彩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被历史学家称为是“穿在身上的一部史书”。

雷山苗族的建筑、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传统而古老、原汁原味,被文化学者称为“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芦笙制作技艺、银饰锻造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苗绣、古藏节、苗年、芦笙舞、铜鼓舞、苗族医药、苗族飞歌、苗族织锦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雷山苗族绚丽的意思殿堂。

在我们的雷山县还有“中国民族之乡”---郎德上寨;“中国第一最大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世界超短裙苗第一村”---大塘新桥苗寨;“铜鼓舞故乡”---掌坳苗寨。

接下来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这几个景点。

【郎德上寨】位于雷山县北部,距雷山县城16公里,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文物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名号。

这里也是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诞生地;要进入郎德上寨,首先要经得住“酒精考验”,苗族同胞们将以他们最高的礼仪十二到迎宾拦门酒来迎接贵客。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距县府雷山37公里,距州府凯里33公里。

西江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是苗族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素有“苗都”之称。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省13个保护与建设的民族乡镇,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博物馆”,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大塘新桥苗寨】距县城13公里,地处大塘乡政府所在地,苗寨寨内妇女身着超短裙,裙长不过膝,仅5寸,脚缠裹布,装饰别具一格,华丽的衣饰映得苗家女子犹如一只只山中锦鸡一般绚丽多姿。

【掌坳苗寨】这里民风纯朴,民性强悍。

逢年过节,寨内均举行跳铜鼓舞活动,邻近村寨苗族来此汇集击鼓狂舞观歌,已成为例定活动。

在我们雷山县境内,苗族村寨以跳舞芦笙舞为主,跳铜鼓舞为辅,而以跳铜鼓为主的仅此一寨,又别具一格,故有“铜鼓舞的发源地”之称。

雷公山景区大门沿途讲解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森林疗养院”“天然氧吧”之称的苗族圣山。

是我们黔东南的最高峰,海拔为2178.8米,纵横400余里,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主要发祥地,距雷山县城32公里,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外宣布:雷公山是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穿衣树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为雷公山“七特”之一“穿衣树”。

雷公山海拔1600米以上生长着玉兰、杜鹃等树,因常年低温、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古树虬枝上长满了寄生的苔藓,酷似长胡须,俗称为“穿衣树”,这些形象各异的青苔仿佛一只只活泼的猴子挂在树上一般。

千年古树(七兄弟)各位游客大家请跟随我顺着这条山间小道走,各位请看这株四季常青,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它由同根发出七大分枝,树枝高大挺拔,抱围成簇,硕大无比。

树高40米,胸劲7米,树冠伸展覆盖直径40多米。

人称这棵大树为雷公山上的“七兄弟”。

此树为青冈树,属双子叶植物纲,常绿大乔木,树干直挺,木材为红褐色,生长周期较为缓慢,木材坚硬,不易干裂,耐蚀耐腐,适用性广,主要用于造船、铁路枕木,用青冈烧制的炭更使农家取暖煮饭的理想燃料。

中南林科院的专家们在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这颗大青岗的树龄最起码有1000多年了。

大家看见这棵树上挂有很多的红布和钱,这是当地苗族人民祈福的一种方式,或者是一种寄托。

苗族认识很崇拜自然物的,特别是千年古树,相信它能给村寨和人民驱灾并带来吉祥,大家也可站在树前虏诚的一拜,让这集大自然万物精华的神树给您带来平安和幸福。

响水岩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响水岩景区,响水岩座落在900—1400公尺之间,因多级瀑布下泻,哄声如雷,故当地苗民习称为响水岩。

走过着幽静的小道,绕过凉亭小溪,过会一副世外美景便展现于您的眼前。

高达120米的瀑布从海拔1400米的高处分四级倾泻而下。

瀑声震荡山谷,远望犹如银河直泻,气势磅礴;高瀑下坠,溅起水雾浪花,遇上灿烂的阳光,美丽的彩虹便横空出世;瀑下溪潭白浪滚滚,碧波荡漾,蔚为壮观。

·山溪两边岩石实兀,奇花异草遍布。

由于响水岩是高山多级瀑布,落差特高,具备建水利发电站的极好条件,1983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960千瓦的“响水岩电站”,落差252公尺,为全州第一全省第二。

大塘湾景区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大塘湾,苗语叫做“翁溜”,即大塘之意思,又因为雷公山公路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所以又叫“大塘湾”,大家看到的这一道宽敞平坦的河床,从雷公山流下来的小溪在这里弯弯曲曲、潺潺而流,环境十分幽静,是春秋季节到这里休闲烧烤的好地方。

相传,白岩苗族先民来到此地开发的当初,就在这里垒石建了一口塘,塘的水面很宽大,因此取名为“翁溜”。

塘建成后,水深不见底,波光粼粼,不仅养有鱼,而且野鸭、天鹅也经常来这里觅食戏水。

后来,从雷公山下来一条龙,由于它的身体又长又大,龙一动身就把塘里的水搅浑,塘里的水族都不得安宁,就把龙告到了雷公那里。

雷公心想:我能管好一座山,为何不能管好一口小山塘呢?有谁在那里胡闹,待我下去看过再说。

于是,雷公下山来观察,见有一条巨龙正在塘里翻滚戏水。

龙对雷公虎视眈眈,不把雷公放在眼里。

龙的傲慢激怒了雷公,雷公要与这条龙决斗。

他举斧劈头时,龙就翘尾巴,砍尾时,龙就抬起头,在水下不断滚动,始终没有伤着龙的一片鳞甲。

由于雷公不善于水战,几次斗下来都失败了,回到雷公山后雷公心想:龙在水中我斗不过它,我一定想办法把它赶走。

于是,雷公站在雷公山顶上,对准这口山塘撒起尿来,龙以为是天上下雨了,就抬起头来观看,结果被雷公尿灌进了眼睛,辣得睁不开眼,难以忍受,只好冲破塘梯顺水而下跑到东海去了。

它在冲破塘梯时,把尾巴猛摆三下,拉成一条大峡谷,就形成了大家前面所看到的响水岩三级瀑布。

龙的尾巴拍击塘水的声音,响彻云霄,震荡山谷。

后来,人们把着一条深山峡谷称为“响水岩”。

矿泉水改革开放以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从翠竹坪深山岩隙流出的山泉,在翠竹坪上建了一座矿泉水厂,该厂生产的抗力天然矿泉水源于雷公山海拔1605米的乌腊核心区原始森林内,独具天然品质,清激恒温,口感回甜,要长期饮用才有明显的健康功效,喝雷公山的矿泉水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要想发挥矿泉水的健康功效,需要长期坚持喝。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身体越来越好了。

根据矿泉水的水质成分,一般来说,在界限指标内,所含有益元素对偶尔饮用者是起不到实质性的生理或药理效应。

但如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确有较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

以中国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锂、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国评价矿泉水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

莲花坪景区现在我们位于的就是雷公山海拔1600米处的西南半山腰中,距离县城27公里,瞧:那九座小山峰如莲花瓣展开,中间有一小山,恰如莲花的花蕊,宛如一朵睡莲。

人们把这自然形成的如花地段称之为“莲花坪”。

“莲花坪”中间那一片近百亩宽的坪子,坪子上长着一片茂密的翠竹,所以莲花坪也叫翠竹坪。

坪中有一条清澈透亮的溪水淙淙流淌,在翠竹坪的近处回旋,形成了一个几亩宽的山塘,那就是仙女塘。

翠竹坪的竹子很特别,它的竹篾韧性非常好,陶尧排卡一带的篾匠们所编那用来盛装苗族妇女银饰绣花亦的精巧花篮,用的就是这种竹子划成竹篾精编而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苗族妇女出嫁走客都喜欢提这种花篮盛衣物,特别是在赶集的那天,年轻的妇女们一上集市,都人手一支花篮,与银饰绣衣的婀娜身姿相映,形成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地苗族把翠竹坪叫做“者和希”,意为造纸的地方。

据老人们说,过去这里曾居住着许多人家,并专门从事造纸业,他们砍下翠竹碾烂,再用石灰浸泡制造成夹纸、冥纸等,供当地老百姓用。

仙女塘的塘头连接着翠竹坪。

塘水不宽,约两亩见方,水不深,最深处仅五六尺而已。

塘水清清,晶莹透亮。

仙女塘的得名,还有一段优美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乌东苗寨有个青年很喜欢打猎,每天天没亮就扛只火药枪爬到雷公山去寻找猎物。

有一天他很早就赶到了翠竹坪,此时正是朝霞满天,太阳的光辉正涂抹在山峰上,当他正在东张西望寻找飞禽走兽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对白鹤在霞光中展翅飞来,投落在翠竹坪边的水塘中,青年猎人悄步隐身追踪至塘边,却未见白鹤,只见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在塘中嬉戏,青年不知是人是仙是神是鬼,气也不敢出,只好躲在树丛中窥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