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出发

从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出发

从民主教育出发,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当代教育的一些启示 摘要: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每,一代人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保证。本文讨论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民主教育的内涵,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并通过民主教育对当代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陶行知;民主教育;教育改革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虽然他一生致力于乡村小学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各个领域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仍具有借鉴意义。当代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转型升级重要关头,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的任务尤其重要,但是正因处于转型期,所以教育行业出现各种乱象,这一时期需要加强教育领域的建设。本文就从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方面谈谈对当代教育的一点建议。

1 民主教育,的内涵 一直以来,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范式是把“生活教育”理解为其核心思想【】,“民主教育”被认为是实现“生活教育”的一种手段,但是,通过这些年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对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魏波认为,民主教育才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所谓民主教育民主教育不只是以民主为内容的政治教育,更是以民主理念理解和规定的教育,是教育的“民主化”过程【】。 它的内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本质:解放,自由,创造。所谓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解放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自己作自己的主人,让学生自由发展,并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事业。解放是基础,自由是方式,创造是目的,三者相互统合密不可分,这就是民主教育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教育的主体:民主教育认为,教育是“公器”,每一个人 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而教育过程中,提倡“教学相长”,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平等,应当相互学习。而教育本身也应当是多元的世界的,不应该有狭隘的观念束缚自己。 教育的方式:民主教育认为应当打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创造一个民主的教育环境,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改变以往的“教化”、“灌输”’理念,让人们走出书房,以真实的生活为教室,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检验真理,以民主 的方式,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即以“生活教育”为枢纽构建民主与教育的共同体。 教育的目的: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功利性,民主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教人求真理,作真人,说真话。正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追求真理的信仰,同时也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不能知识关注自生的利益,还要以自身的所学回报社会。 这四个方面就是陶行知民主教育的基本内涵,也是陶行知为中国教育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于现在的中国教育已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中国教育的问题 自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时间内,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相比起以前,中国的教育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与中国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远远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这些不足之处,有的是教育制度本身的缺陷,有的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不论是什么原因都要我们足够的重视。

2.1 传统教育理念不再适应现在环境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课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中心,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行驶着“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无需理解,只要死记硬背,教师也只是重复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教育被戏称为“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在当初建国初期,民众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公家为了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工业技术人员的时候的确是有用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跟多的是需要拥有创造性思维,自主思考能力的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显然已经过时。 再者,现在乃至未来的的学生都是出于一个信息发达,娱乐丰富的社会,心性活跃,性格独立,传统的教育并不能激发他们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只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中存在许多年都不换一本教材的现象,课本上的内容早已跟不上时代,只会误导学生。

2.2 教育目的功利化严重

近年来,教育目的功利化的现象愈演愈烈。其中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导致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家长们往往有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心理所以往往给学生报很多的辅导班、兴趣班,学生的压力很大。而家长之所以这么做,往往都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现在的家长往往将教育当做高分数,上名校的途径,而这些有只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工作,忽视了教育的目的与本质。 而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气,招揽更多的生源,往往只关注分数的多寡,升学率的高低,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作用,所以往往教出了能力很强,但素质低下的学生出来。 另一方面,这种功利的态度也导致了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等反智主义的盛行

2.3 高等教育质量让人忧虑

与辛苦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完全是过于放松,而导致质量堪忧。大学和高中时期不同,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前期的辛苦,和家长的管束往往导致学生们缺乏这种能力,所以在大学里,很多学生由于太过放纵而完全荒废了四年时间。 而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并不注意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这导致很多学生考上了研究生,但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忙绿三年却什么也没学到。

2.4 教师素质需要提高

教师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传统观念难改。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当听老师话的“乖孩子”,过去还好,但随着时代的改变,现在的学生性格往往更加追求自由,导致学生和老师矛盾频发。 第二点,由于教师收入不高,在经济上往往承受很大压力,所以出现了教师老板化的现象。在小学中学,往往是教师会私自补课赚取外快,所以国家多课外补课的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者,教师为了吸引学生补课,往往在课堂上不认真教学,而在补课时才认真的怪现象,浪费学生金钱和时间。在高校教育中就是导师在外找项目,在给自己的学生做,将学生变成自己的“员工”的现象,有些或许还会发“工资”,有的就将学生当做免费劳力使用,在占据局对有时的导师面前,学生只能忍受。

2.5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差距很大,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东部得发达地区,教育水平,教师质量,教育的软硬件设施逗比 西部地区好,导致很多孩子要么没学上,要么受到的教育质量很差的现象。

3 民主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主教育日益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国内的民主教育主要是在部分的中小学中有所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一定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3.1 改革教育理念

面对当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以及甚嚣尘上的功利主义教育目的,我们应当重新树立民主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而不仅将他们当成认知体,教师的教学不应再是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而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去创造,去参与,开发他们的潜力。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职能,不再是“命令”式而是引导式,学校也要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环境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学校,老师,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是为了成功的观点,树立教育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而不是分数。

3.2 各高校加强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学生进入大学后,难免会因为失去老师家长的约束而放纵,所以各高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生活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书斋,将学到知识提运用到实践之中,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认为,建设教师队伍,要首先要使教师有奉献精神,具有“人民第一,服务人民”的觉悟,第二,教导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打破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权威,尊重自己的学生,学会和学生换位思考。第三培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开创的精神。世界是发展的,社会是变化的,而我们所学习的都是过去的知识,泥古不化,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发展是要不得的,要一定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更新已有的教育理论。第四,建立因材施教的理念。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爱好,特长,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们不同的特性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他们建立一个科学的思维理念而不仅是灌输知识。

3.4 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在我国,教育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贫穷地区有的家庭没有学上,有的为了进好的学校需要交各种费用,还有的因为经济问题而影响学习。这种现象是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所反对的,教育不应因种族,性别、贫富而有差别,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对于这点,需要国家积极展开扶贫工作, 出台政策为贫穷学生办理低息或无息贷款等,是贫穷家庭的孩子也有学上。 4 结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该随着时代而进行改革,借鉴陶行知民主教育的思想,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 2] 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 [3] 魏波.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7(4):. [4] 梁晓凤.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7,8(161):172—175. [5] 邵婧博.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才智,2016,(161):31. [6] 乔彬.中国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管理智库,2015,22(190):8. [7] 郑晓春.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 [J].理论观察,2010,5(65):124—125. [8] 郑晓春.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 [J].理论观察,2010,5(65):124—125. [9] 陈立峰.陶行知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浅析[J].济宁师专学报,1994,2(54):124—125. [10] 黎永莲.从教育公平说教学改革[J].焦作大学学报,2005.19(1):94—96. [11] 陈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甘肃科技,2009.(6):156—157+108. [12] 秦秀伟.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学周刊,2011.(15):76—77. [13] 戴森宇.当代中国民主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97—101. [14] 王琼芳,苗体军.陶行知民主教育教育思想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2013. [15] 董蓓.初中民主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