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语言音乐学学科的思考

关于语言音乐学学科的思考

6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7期 总第542期◎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陈静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摘 要:语言与音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语言对民族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每个地方的民族民间音乐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地方,语言不同是其中一个原因。由此可见语言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学习语言音乐学这门课程对音乐表演者和音乐理论研究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这个学科有较早的起源,但从整体而言并不完善,如何更好的来发展这个学科,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关键词:语言;音乐;思考

关于语言音乐学学科的思考

一、关于语言音乐学研究的著作早在1963年,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一门名为音韵学的课程,由杨荫浏先生讲授,先生以结合音乐问题为重点编写课本,每周讲课二小时。在此之后,先生将旧稿略加修订,于1983年由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语言音乐学初探》。这本书可谓是中国音乐历史上关于语言音乐学这一学科的开山之作,介绍了音韵问题、字调和分韵系统等一些音韵学基础,同时就字调配音问题、中西歌词配音规律的比较等问题结合一些具体的曲例做出了阐述。在结尾处,杨荫浏先生比较系统的总结了三点语言与音乐的关系,并就语言与音乐的学科构想和未来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外一本则是章鸣的《语言音乐学纲要》,很多人将这本书看作是杨先生著作的补充。除了音韵学、吐字、依字行腔等方面的知识,作者还介绍了曲韵和曲韵韵书等内容。作者在语音的解说上采用了现代语音学著作通用的说法,解释的比较仔细,书中语音记写和表述使用了国际音标,与普通话发音相差较大的方言也都附上了国际音标记写的发音。在第四章中作者更是列出了中国一些地方方音以及代表的乐曲,包括河南话与河南坠子、关中话与眉户音乐和蒲剧唱腔、四川话与四川民间弹唱艺术、苏州话与苏州弹词、长沙话与长沙花鼓戏音乐、粤语与粤曲、客家话与客家山歌、闽南话与福建南音。作者对各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唱段的特色都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大量音乐种类的涉及,让大家可以更为清楚的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二、关于语言音乐学研究的论文语言音乐学,是一门讨论语言与音乐的交叉学科,涉及音乐学、音响学、语言学、文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语言学与音乐学为本学科得以确立的基础。20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奠基者杨荫浏最早提出“语言音乐学”的概念,虽然这个学科并没有在各大院校广泛的开展,但是也有不少人对这个学科的未来设想和现状做了一些研究,比如柯曙光《关于完善语言音乐学学科的设想》(《戏剧之家》,2014年第七期),刑果《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音乐与语言研究》(《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3期),祝晶晶《浅谈语言与音乐的关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第13期),王进《浅析汉语语言的音乐性》(《才智》,2012年第22期),张良《语言音乐学中两个相关问题的思考》(《北方文学(下旬)》,2011年第3期),钱茸《语言学方法之于音乐的“中国元素”——课程论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麦琼《关于音乐的语言学思考》(《乐府新声》,1996年第4期),栾桂娟《散译语言与音乐的关系——从当前歌坛某些现象谈起》(《中国音乐学》,1994年第2期),孙玄龄《关

于完善语言音乐学学科的设想》(《中国音乐学》,2011年第2期)、《杨荫浏先生与》(《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2期)等等都是就语言音乐学这一门学科的发展阐述作者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孙玄龄等人的文章,在《关于完善语言音乐学学科的设想》一文当中,作者提到了语言音乐学的现状和语言音乐学能在我国成立和完善的理由,作者认为我国具有语言音乐学产生的具体环境,于此同时大量的民族声乐作品的研究也需要语言音乐学的帮助,再加上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这门学科的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同时也分析了语言音乐学研究需要具备的手段,为研究者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也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研究当中去,找出一些规律来。以上是近年来关于语言音乐学这门学科发表的一些论文,与其他学科相比,关于语言音乐学这个学科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由此可见,大家对这个学科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该学科虽然有比较早的起源,但由于很大一部分的专业院校和师范类学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所以大家对这个学科缺乏了解。2.关于语言音乐学方面的研究需要研究者同时掌握音乐学、民间音乐、方言、语言学、音韵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研究者的要求比较高,对相关专业教师的培养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一个领域的研究者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少,局限了这门学科的发展。3.关于该学科的专业书籍较少,到目前为止以杨荫浏先生的《语言音乐学初探》和章鸣先生的《语言音乐学纲要》比较系统,研究者可以参考的权威性的资料不够。4.很多声乐表演者在诠释音乐作品的过程当中,大都关注音乐本体,忽视了语言之于音乐各个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方言音乐作品,如果是采用普通话演唱和表演之后,作品的韵味都大打折扣,若在演唱学习中,加入语言学习的部分,对作品的处理也能更上一层楼。三、对语言音乐学学科发展的构想语言与音乐,二者相辅相成,是民族音乐风格的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语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让民歌、小调、戏曲充满了地方特色,各地的方言让音乐增添了独一无二的魅力,那种由语音语调造就的音乐特色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东西南北语言区别很大,即便同是汉语,也有很多方言,一个方言区内的语言又是大不相同,很多的戏曲民歌,通常是在各地方言的基础上产生,音乐风格区别很大。增加对语言音乐学这个学科的了解,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些音乐作7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7期 总第542期◎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品,虽然我们无法通晓中国各地的语言,把握全部语言的特点,学会每个地方的方言,但作为个人而言,我们可以从自己家乡的方言入手,把这门学科更加的细化,这样一来也可以在熟悉语言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把握地方音乐作品,想要一个人吃透语言音乐学这门学科是不可能的,该学科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到研究当中来,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让语言音乐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1] 柯曙光.关于完善语言音乐学学科的设想[J].戏剧之家,2014,07.[2] 刑果.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音乐与语言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6,03.[3] 祝晶晶.浅谈语言与音乐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4] 王进.浅析汉语语言的音乐性[J].才智,2012,22.

[5] 张良.语言音乐学中两个相关问题的思考[J].北方文学,2011,03.[6] 钱茸.语言学方法之于音乐的“中国元素”—《民族语言音乐学》课程论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2.[7] 麦琼.关于音乐的语言学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6,04.[8] 栾桂娟.散译语言与音乐的关系—从当前歌坛某些现象谈起[J].中国音乐学,1994,02.[9] 孙玄龄.关于完善语言音乐学学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2011,02.[10] 章鸣.语言音乐学纲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11] Contesting Modernities: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an ancient/modern Basque culture. Jacqueline Urla. Critique of Anthropology .1993.[12] Música sertaneja and migrant identity: the stylistic development of a Brazilian genre[J] . Suzel Ana Reily. Popular Music .1992(3)

王 旺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科尔沁之舞》是作曲家崔逢春先生根据科尔沁民歌《朱迪娜娜》的曲调改编并加工而成的民乐重奏曲。在蒙古族民间乐曲中使用蒙古族传统乐器及其他乐器来演绎,既保留了此乐曲中的民族特色,也饱含着快乐愉悦、热爱生活的心情。本文将通过对此合奏曲的分析与鉴赏,来论述蒙古族民间传统音乐曲调的传承情况与变迁。关键词:《科尔沁之舞》;科尔沁民歌;艺术表现;传统音乐曲调

民乐合奏曲《科尔沁之舞》中传统音乐曲调的运用

科尔沁民歌在文化与岁月的积淀下拥有了丰厚的历史,并且一直保持着独特个性。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与演变中,科尔沁民歌所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传唱数量庞大且旋律优美,符合科尔沁人的生活习俗与审美观。尤其是在资源丰厚的内蒙古通辽市地区,丰富多彩的科尔沁民歌需要开发和研究,对于蒙古族文化、音乐的研究与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本文所研究的曲目《科尔沁之舞》中,作者为使蒙古族民间传唱的民歌更具民族特色,并且跟随时代潮流,在做到传统与新潮都充分结合与保留的基础上,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头琴及其他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把原本民歌的情感与思想充分表达,并且在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排鼓的使用与木鱼的配合上,音色清脆、敞亮,使得节奏更加欢快,加强了民歌浓郁的民族特点。一、《科尔沁之舞》的创作背景这首作品是作曲家崔逢春先生根据科尔沁民歌《朱迪娜娜》为音乐素材加工而成。民歌中表达对心中姑娘的爱恋与思念在此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草原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此美好生活的感叹与赞美。《朱迪娜娜》是民间流传乐曲,也称《哲德尔娜娜》。它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互相传唱并流传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口传心授音乐的学习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因为人口迁移及历史发展的原因,与学习谱面音乐的方法和特征有很大差别。20世纪中20世纪末,科尔沁民歌越来越成熟的被展现在创作作品中。现如今更多的作曲家愿意运用民歌素材,将其作为民族交响乐、交响诗的乐思,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高水平的作曲理论和手段把科尔沁民族民间音乐推向世界。二、《科尔沁之舞》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首作品是一首带有再现部的三部性结构的复三部曲式作品。

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是以单一材料构成了有再现的三部曲式,中部相对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形成对比,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形成抗衡。而且中部的结构也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对自由。第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的略有装饰的变化再现。第一部分,扬琴从容有力的八度叠置首先进入,经过9个小节的小快板节奏充满强烈动力性前进般的引子(1小节—9小节)。如下例:

相关主题